徐明亮 鐘敏維 梁博
[摘 要]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教育中也不斷進行相應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提出在給高職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先分析了優(yōu)質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試點存在的問題,接著提出了高職院?;旌纤兄聘母锏拇胧?,以便更好地推進高職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關 鍵 詞] 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06-01
混合制的提法由來已久,并逐漸引入職業(yè)教育中,但是相關的研究比較少,混合制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比較注重學校辦學的主體性,并在學校治理機構、管理等方面都和股份制有很大的相同之處。
一、優(yōu)質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試點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相關法制基礎
混合所有制作為一種新的辦學形式,在辦學體制和相關政策方面的依據都有不足,職業(yè)教育中要想吸納社會責任并沒有相關的制度依據,在產權轉讓方面也不順暢。混合所有的高職院校在學校治理、運行方式等方面都不是那么明晰。此外,在產權方面的保護也不夠完善,學校中的一些國有資產、法人資產等如何保護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雖然在高職院校提倡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并沒有相關的配套政策,這也使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風險。
(二)改革缺乏內動力
混合所有制的高職院校因為在產權問題方面的不同分為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不同辦學形態(tài)。學校在吸納了民間投資之后會相應的改變學校性質,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學校發(fā)展中,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學校原有的集團在利益方面受到影響,學校害怕承擔相應的風險,也就缺乏在改革方面的動力。此外,從社會資本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社會資本更加關注的是資本的盈利和發(fā)展,但是由于相關的政策不夠健全也就導致社會資本不敢向學校投資。
(三)治理機制不夠健全
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的投資主體具有多元化,這就決定了公立高職院校不能按照民營院校的體制進行治理?;旌纤兄茖W校在發(fā)展中會按照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辦學。但是由于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在主體上具有多元化就使產權結構出現多元化,不便于進行治理?;旌纤兄圃诟呗氃盒V械膽闷鋵嵕褪欠ㄈ酥卫斫Y構的完善,混合所有制是否能夠在高職院校中得以順利應用就在于是否能夠對法人治理機構進行完善。
(四)利益分配機制滯后
資本本身就是為了追求利潤,社會資本考慮大其利潤才會融入高職院校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如何保障投資人的收益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改革中社會資本不能得到回報的現象經常發(fā)生。由于市場本身不夠完善,產權流轉也不夠明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促進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二、高職院?;旌纤兄聘母锏拇胧?/p>
(一)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為了更好地推進混合所有制在高職院校中的改革,要對相關的法律條款進行修訂,廢除不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款,頒發(fā)新的政策,明確混合所有制各個主體的權利、義務。要能夠在國家政策上鼓勵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融入高職院?;旌纤兄聘母镏?,制定相關的法律依據。
(二)調動當事各方的積極性
要能夠充分調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各方的積極性,兼顧到各方的經濟利益,通過制度的形式給予一定的保證,規(guī)定其回報形式。高職院??梢栽谏鐣嘤?、校園消費等方面有一定的收入,通過這種形式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此外,高職院校在發(fā)展中也可以鼓勵學校教師入股,通過讓企業(yè)和學校輪流任用的形式,調動各方參與混合制改革的積極性。
(三)完善現代企業(yè)治理機制
高職院校在進行混合制的改革中要能夠按照股份制的形式進行運作,將學校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要能夠充分發(fā)揮學校管理者對學校治理的作用。可以讓社會資本進入學校對學校進行管理,以此實現學校和社會資本之間的利益均衡,保障各方的利益。
(四)確保高職院?;旌纤兄聘母锏某绦蛘x
高職院校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社會資源以便更好地辦好高職教育,但是這種改革不能成為惡意收購管理資產的手段。為此,高職院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能夠注重程序的正義性,通過引入第三方監(jiān)督機制更好地保證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合法推進。
總之,高職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由于在法律以及相關政策上的不完善導致不能很好地推進,這就需要針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以便在提升各方積極性的同時,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霍艷杰,曹婭麗.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模式探究[J]. 職業(yè)教育研究,2017(5):41-44.
[2]陳麗婷.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現實困境與發(fā)展路徑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7(1):107-110.
[3]姚繼琴,陳新文.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辦學的新路徑[J]. 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5(4):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