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作文是評價學生學習語文水平的尺度之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表達思想、服務社會的一種能力。作文教學是形成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很多語文教師有重閱讀輕寫作的傾向,他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傾注在閱讀教學中,視作文教學為業(yè)余,把作文課上成教讀課,即使上作文課也是盲目隨意,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常常成為一句空話。
一、加強對課本資源的閱讀和運用
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就自己喜歡的作家或文學形象深入挖掘,認真揣摩,使之成為自己寫作的素材,進行文字描述,便于作文時使用。課文不僅僅是寫作方法的例子,更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閱讀、審美的例子。課文還往往是教師引發(fā)學生課外自主閱讀,感悟生活的“引子”。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學生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作品的精彩、豐富、博大。借助寫讀后感、評論、縮寫、擴寫、改寫等多種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提高他們閱讀、欣賞、評價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從而使閱讀教學過程與作文教學過程兩者互相聯(lián)系、互相作用、互相促進,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主體運動。
二、積淀素材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在高考壓力下,負擔沉重,許多學生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甚至有的學生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沒有深刻的生活體驗,缺乏人生應有的閱歷。而那些高考作文滿分的學生往往是有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寫的是自己的生活體會等。當然,學生還可以從教材中積累寫作素材。許多高中生沒有適量的閱讀量已經(jīng)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如何利用這有限的閱讀材料做好自己素材的積淀也是一個技術活。比如,學生可以有意識地記憶一些非常勵志的、鼓舞人心的名人格言等。因為教材里選取的都是教導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對教材里素材的積淀,不但能為寫作提供材料,同時還能反過來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何樂而不為?
三、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從歷年高考的高分作文來看,文章的成功源于作者扎實的基本功和文章中體現(xiàn)出來的獨特個性色彩。一篇個性鮮明的文章就猶如夏日一股涼風,勢必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所謂“個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說法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一個人比較固定的特性?!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寫作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熱情,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矯情?!辈浑y看出,《語文課程標準》主張在學生廣闊而真實的世界里表現(xiàn)自我,塑造和發(fā)展個性。
總之,高中作文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運用之妙,存乎于心。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吸收以往的作文教學的精華,并適時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和方法,真正使高中作文教學的質量提高上去。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