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燕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xiàn)象及其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嚴密的邏輯性、形態(tài)的抽象性等特質.高中生物作為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會學生認識一系列的生命現(xiàn)象,掌握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通過模型的方法進行生物科學的研究,能使學生在生物模型的建立、應用、修正、再應用的過程中,實現(xiàn)與生物分子、細胞等形態(tài)的近距離接觸,獲得更好的生物學習體驗,對于增強高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具有積極意義.
一、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1.模型構建的操作性較差.雖然許多學者提倡堅持以學生動手制作模型為主實現(xiàn)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的便捷性,大部分的生物教師不會或很少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而是采用教師提供模型、學生觀察模型的方式進行模型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沒有為學生提供模型操作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運用模型進行教學的方法失去了意義.
2.模型構建的精準度不高.在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模型的構建沒有標準的參照或依據(jù),多數(shù)情況下模型制作的要求更接近于“保持實際生物結構與模型的大致相似”,并且教師在運用模型進行教學時沒有對此進行對應的解釋和強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誤解.另外,生物結構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或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的,而實際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模型始終以靜止狀態(tài)為主,導致學生對生命活動的真實情況的理解不夠準確.
二、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在模型的制作與指導中實現(xiàn)教學.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親手制作模型的機會,而教師則主要負責模型制作過程中的指導與答疑.例如,在講“DNA雙螺旋結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6張不同顏色的塑料板、剪刀和訂書器.首先,指導學生選白色塑料板,剪成直徑為1cm的小圓片,代表磷酸分子;選藍色塑料板,剪成正五邊形,代表脫氧核糖;選黃色塑料板,先剪成寬為1cm的長方形(以下長方形寬度相同),然后將長方形寬的一邊減去兩個角,變成五邊形,代表腺嘌呤.按照這種方法分別完成腺嘌呤、胸腺嘧呤、胞嘧啶和鳥嘌呤分子模型的制作.在基本模型的制作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同步的分子特性的知識講解,并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其次,教師要帶領學生取一分子的磷酸分子、脫氧核糖及腺嘌呤,用一個訂書釘依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并按照這一方法完成多個多種脫氧核苷酸模型的制作,然后按照堿基互補配段原則,將制成的脫氧核苷酸連接成對.如,將一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模型和一個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模型連接起來.這兩個模型是由兩個氫鍵連成的,要用兩個訂書釘.依據(jù)這一方法,遵循磷酸分子、脫氧核糖依次相連的方法可以制成一個完整的DNA雙鏈模型.在上述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對其中分子連接涉及的方法進行相對細致的重點講解,使學生掌握DNA雙鏈結構形成的原理.最后,通過模型的旋轉可以制成一個簡單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模型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模型制作知識是對DNA結構的一種模擬,與真實的DNA結構還有一定的差距,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待生物科學的嚴謹性.這樣,學生一邊制作模型,一邊學習知識,并通過模型制作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有關DNA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等實現(xiàn)對DNA雙鏈及雙螺旋結構的深入了解,加深對DNA原理的理解.同時,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成品中選擇最符合實際DNA雙螺旋的代表性模型作為生物知識講解的示范,并對學生進行適度的表揚,肯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樂于積極主動通過模型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
2.在模型制作的作業(yè)布置中拓展教學空間.除了運用模型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模型制作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實現(xiàn)模型教學法的靈活應用.在課后,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可以選擇用塑料板、紙張,也可以選擇橡皮泥;可以手工,也可以運用電腦工具;等等.這樣的作業(yè),趣味性較高,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學習.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借助模型完成基本和重點知識的教學后,教師還可以采用顯微鏡、多媒體教室等信息技術與設備為學生提供動態(tài)的、真實的知識,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堅持以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和教師嚴謹指導為主,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模型制作和模型有關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加深對生物知識及體系的理解.通過模型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直觀理解所學知識的參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記憶;通過直觀的生物模型觀察,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