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禮
19世紀初,經(jīng)過工業(yè)革命的洗禮,英國國力達到鼎盛,其管轄的區(qū)域大約有4億多人口,占當時世界總?cè)丝诘乃姆种?;其治理的領(lǐng)土約有336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英國成為有史以來治理疆域最大的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環(huán)球殖民國家。
然而,英國一直是王國而不是帝國,這與其當時強大的實力不相符合。當時連沒什么殖民地的法蘭西王國都成了帝國,連拿破侖的侄子都成了皇帝,英國還是個王國,心里極其不平衡。
大英王國無緣帝國
西方的皇帝與我國歷史上的皇帝完全不同,他們的皇帝可不能自封,一個國王要獲得皇帝稱號主要有兩個來源。一種來源是要得到教皇的加冕,法蘭西王國就曾經(jīng)為教皇提供過庇護,教皇投桃報李為法蘭西國王加冕為皇帝。除了教皇的加冕外,獲得皇帝的稱號還有另外一種來源就是羅馬帝國的直接傳承。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東羅馬帝國就自認為是羅馬帝國正統(tǒng)的延續(xù),繼續(xù)存在長達一千余年。1473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東羅馬帝國的亡國公主索菲亞,這樣莫斯科王族就有了羅馬帝國的血統(tǒng),莫斯科大公國也開始稱為俄羅斯帝國。
遺憾的是,英國在這兩條中一條也占不到。英國王室就是拿著放大鏡找,也找不到與羅馬帝國有一點血緣關(guān)系。那么英國能否也像法蘭西那樣,通過羅馬教皇加冕而成為帝國呢?問題在于,英國國王與羅馬教皇的關(guān)系不好。
16世紀中期,英國國王亨利與羅馬教皇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亨利與王后感情不和要離婚,在當時情況下,沒有教皇的同意,國王不能離婚,但恰恰教皇不同意英國國王離婚。
國王亨利不服從羅馬教皇的指令,執(zhí)意離婚,并且讓英國基督教脫離羅馬教會,自己成為英國國教最高領(lǐng)導人,這樣英國王室就與羅馬教皇徹底決裂了。在這種情況下,想讓羅馬教皇加冕是基本不可能了。
費盡心機終成帝國
英國議會思來想去,決定讓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以便在法理上達到與法國相同的地位。
當時的印度是莫臥兒帝國,而莫臥兒帝國的創(chuàng)建者是巴卑爾,巴卑爾的父親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其疆域之廣恐怕古羅馬帝國也難以比擬。蒙古帝國下轄四大汗國,它們分別是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以及伊爾汗國,其中窩闊臺漢國就是我國歷史上的元朝。其疆域范圍橫跨整個亞歐大陸。特別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一直打到中歐的波蘭和匈牙利,威震歐洲。
英國人想的是,印度莫臥兒帝國傳承于蒙古帝國,而蒙古帝國的輝煌給西方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當時西方人的觀念里,蒙古帝國甚至比羅馬帝國還強大。再說,當時的莫臥兒帝國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是它的宗主國,英國女王兼任印度的皇帝,也是正常不過的事。
在英國議會的操縱下,英國女王順利地當上了印度皇帝,英國也順利地轉(zhuǎn)變?yōu)榇笥⒌蹏?。在法理上大英帝國終于可以與法蘭西帝國平起平坐了。雖然英國議會費盡心機,獲取稱號的途徑也比較曲折,大英帝國還是得到了世界列強的承認。
英國的“帝國”稱號竟然來自于東方的蒙古帝國,確實讓我們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