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建(網(wǎng)名水心老師,遠川教育創(chuàng)始人,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院長)
閱讀讓生命擁有更多可能
文_張建(網(wǎng)名水心老師,遠川教育創(chuàng)始人,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院長)
之前,我們也很困惑?!扒嗝分缶普撚⑿邸卑男畔⑹重S富:心理描寫、人物對白……而且今天來上課的孩子都是四年級的,四年級能讀《三國演義》嗎?現(xiàn)今,兒童閱讀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我的想法是不存在哪本書該在哪個階段讀,而是要看孩子的閱讀能力。
去年十二月,我給這個班的孩子上了第一堂課——《三國演義》導(dǎo)讀課。這是第二堂推進課。從去年到今天,孩子們在持續(xù)地閱讀,“青梅煮酒論英雄”剛好位于整本書前半部分的中間段。
《如何閱讀一本書》將閱讀分成了四步:第一,基礎(chǔ)閱讀;第二,檢視閱讀;第三,分析閱讀;第四,主題閱讀?;A(chǔ)閱讀是最基本的層次,三四年級以前的閱讀都屬于這個層次。9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這以前,孩子學習如何閱讀,之后則用閱讀去學習。如果這之前,孩子沒有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那么之后的學習就會越來越困難,這就是到了三四年級,有的孩子成績會滑下來的原因之一。基礎(chǔ)閱讀和檢視閱讀是我們在小學階段就能完成的。檢視閱讀,我們成人也經(jīng)常做,大概看一看,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讀。
整書細讀主要是針對第三層次的分析閱讀。它的基本流程為:導(dǎo)讀課——推進課——交流課——擴展課。其中推進課就是要讓孩子對這本書有更深厚的興趣,愿意繼續(xù)讀下去。這是最難的,我們設(shè)計了多種方式:分級讀、小討論、游戲、活動。老師在實際操作中也有一些問題:時間如何把握?如何持續(xù)推進?這有方法,一是每天十分鐘持續(xù)談?wù)撨@本書,孩子回家自然會閱讀。二是像今天這樣,花一節(jié)課時間,找到這本書中的重要章節(jié),以它為依托,再推孩子一把。
今天這堂課,我們表面談英雄,卻沒有執(zhí)著于英雄。為什么讓孩子做簡歷?實際上是一種“推”,他感興趣,愿意回去做。如果這個班51個孩子,能做51份人物檔案,我們在交流過程中又更豐富了。推進課我們始終要關(guān)注孩子的閱讀進程,把握閱讀的時間與節(jié)奏,爭取家長的參與。
第四個層次是主題閱讀,比如今天的第一堂課《生之何幸》。當孩子們有了足夠閱讀量后,圍繞某一個主題,我們進行深入探討。比如說關(guān)于生命的,比如說成長類小說,甚至我們可以進行某個作家——比如羅爾德達爾的專題研討。這是進一步推動孩子前往更廣闊的世界的方式。
目前我們的閱讀主要是親子共讀、整書細讀、群書品讀、戲劇賞讀。
在低段,我們通常會選擇一些橋梁書——不是純粹的繪本,有比較淺顯的文字。我們在草堂小學的整書細讀課程,第一本是《綠野仙蹤》,第二本是《火鞋與風鞋》,第三本是《查理的巧克力工廠》。孩子們都特別喜歡,而且真的能全班跟著一本一本地讀完。這是三四年級的書目,包括一些科學讀物和數(shù)學讀物。到了高段,除了經(jīng)典名著,我們會考慮哲學啟蒙,比如《蘇菲的世界》,也考慮科幻小說的啟蒙,比如《安德的游戲》,還有《希利爾講給孩子的世界地理》以及數(shù)學書。我們的分類不一定科學,但每一本書都是一種可能性,我們應(yīng)該讓孩子的生命具有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