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_張藝芳 圖片_網(wǎng)絡(luò)
尋找薇薇安
——街頭攝影師中的“梵高”
編輯_張藝芳 圖片_網(wǎng)絡(luò)
2007年,在一個房屋拍賣會上,29歲的eBay 店主、芝加哥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人約翰·馬盧夫花了400美元,買了一箱資料。羊皮紙文件夾上貼有法文標簽,里面有10萬張尚未被沖洗的黑白底片,2萬張幻燈片和數(shù)以千計的膠片。
大部分照片拍攝于上世紀50到70年代的芝加哥街頭,這些看似隨意的街頭影像對于芝加哥,甚至于美國發(fā)展的歷史,都有著非常詳細的記錄。他把部分照片張貼在攝影網(wǎng)站Flickr上,一時間俘獲數(shù)百名“觀眾”。但當(dāng)他從網(wǎng)絡(luò)上搜尋那個出現(xiàn)在相片紙帶上的名字時,卻只得到了一則訃聞。
2009年底,馬盧夫為薇薇安建立博客,公布了更多照片,溢美之詞紛至沓來。薇薇安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除了美國本土媒體的報道外,她的照片還出現(xiàn)在意大利、阿根廷和英國的報紙上。
馬盧夫?qū)懶沤o芝加哥文化中心,成就了薇薇安第一個個展“發(fā)現(xiàn)薇薇安:芝加哥街頭攝影師”,并于2010年1月在芝加哥文化中心開展。2013年,馬盧夫和查理·西斯科爾(Charlie Siskel)共同的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Finding Vivian Maier),于2014年3月底在美國各大影院上映。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出生于美國紐約,在法國長大,后回到美國,在芝加哥做了40年的保姆,非職業(yè)攝影師。
馬盧夫猜測,薇薇安在平時的休息日里,常會帶著她的祿來雙反相機在各個街道上漫游,隨時拍攝那些環(huán)繞在她身邊的生活瞬間。
從薇薇安的自拍像中,可以看出她的自傲與自信,她從未對著鏡頭做忸怩或親昵之態(tài),總像一個旁觀者那樣拍攝自己。
大部分時間她穿一件男士夾克、男式皮鞋,戴一個大帽子,不停地拍照。人們推測她是一個社會主義者、女權(quán)主義者、電影評論家。電影是她的最愛。
▲薇薇安巧妙地從街頭構(gòu)架著整個城市,無論是我們看到的芝加哥還是紐約:擁擠的街道小巷,夫婦懷抱一個沉睡的兒童,沉寂的夜色中身著白色禮服裙的一個年輕的背影,在城市街頭中騎馬信步的男人,在電車上睡著的一對相互依靠相濡以沫的夫妻,手持雨傘叼著煙斗走過的行人,街頭藝人,甚至櫥窗里透出的一雙男人的腳……薇薇安一生的黑白和彩色照片成千上萬,被鎖在一個廢棄的存儲單元,只透露她去世前的時代風(fēng)云、城市表情和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