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強+劉玉元
摘 要:工作面推采期間,地質(zhì)條件變化,煤體出現(xiàn)滑移,頂板冒落,整個工作面機道及支架立柱前方空間冒落矸石充實,工作面頂板情況不明,溜子無法啟動,難以處置,在此情況下,采取多種組合形式,解決處置頂板,使得冒落頂板得以控制,恢復生產(chǎn)。
關鍵詞:大采高;急傾斜;煤體滑移;頂板冒落;處置;充填
中圖分類號:TD322 文獻標識碼:A
一、工作面概況
工作面位于一采區(qū)九層南翼,工作面走向長742.6m,傾斜長平均159.2m。工作面標高+782.2m~+904.7m,工作面埋深339.3m~467.8m。工作面開采煤層為九層煤,煤層分為上、下分層,總體厚度4.25m。煤層傾角在37.7°~43°之間,平均煤層傾角42°,工作面內(nèi)地質(zhì)條件較復雜。
煤層頂板為淺灰色灰?guī)r,厚2.1m;其上為淺灰色砂質(zhì)泥巖或泥巖,厚7.41m;再上為灰色泥巖粉砂巖,厚3.58m;再上為灰白色細砂巖,厚3.6m;再上為黑色泥巖,厚8.61m;再上為8層煤,厚0.7m;再上為淺灰色中砂巖,厚1.28m;再上為灰白色細砂巖,厚2.11m;再上為灰黑色泥巖,厚5.16m;再上為7層煤,厚0.45m;7層煤頂板淺灰色灰?guī)r,厚2.40m。煤9底板灰色砂質(zhì)泥巖,平均厚3.35m。
二、工作面煤體滑移及頂板情況
1.工作面生產(chǎn)基本情況
1902S外面煤層有益厚度3.5m,平均采高4.2m;煤層傾角平均40°,其中50節(jié)以上43°,50節(jié)~20節(jié)40°,20節(jié)以下380;工作面裝備MG500/1330-WD型雙滾筒采煤機落煤、裝煤,采煤機截深0.8m,工作面循環(huán)進度0.8m。采用SGZ1000/1400中雙鏈刮板輸送機運煤,ZY9000/24/50型掩護式液壓支架支護頂板。
2.工作面煤體滑移片幫情況
工作面煤壁出現(xiàn)嚴重片幫,主要集中在30節(jié)~80節(jié),片幫深度達到5m~8m左右;由于工作面大傾角仰斜開采,仰采角度平均10°。工作面煤壁子片幫后煤矸飛起沖擊嚴重,造成1~40節(jié)飛出矸石較多,溜槽外側(cè)及人行道側(cè)埋住支架立柱空間,每個循環(huán)需要清理浮煤,期間不能多工序平行作業(yè),嚴重影響正常出煤,造成整體推進緩慢。
片幫后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工作面管理,加強防滑油缸使用、采用單向割煤,防止工作面刮板機下滑。
前期采取調(diào)溜尾方式減少工作面的空頂距但效果不理想,未能控制工作面刮板機的下滑。造成1#液壓支架、面溜頭下滑至平巷,無法正常出煤。
煤機在下端頭返刀時,工作面25~溜尾出現(xiàn)嚴重片幫,片幫深度達到5m~8m,造成80節(jié)以下浮煤淤滿整個機道和立柱前方人行道,壓住溜子,工作面煤機埋住。煤機扒出后反復埋住、工作面刮板機開不動。因工作面機道大面積片幫空頂,人員無法進入機道內(nèi)下放煤矸、支護頂幫。
3. 1902S面煤體滑移片幫原因分析
(1)工作面推采260m臨近二次見方位置,工作面頂板壓力大。
(2)工作面受1301S面下順槽區(qū)段煤柱影響,應力集中,工作面推采到二次見方位置,1902S面與1901S面區(qū)段煤柱塑變后,應力重新分布,造成頂板壓力增大。
(3)工作面順槽巷道布置3°~6°上坡,仰斜開采。
(4)工作面處在向斜構造軸部上升階段,仰采角度進一步加大,達到10°,煤體遭到破壞,構造應力大。
(5)為防止面溜子下滑,工作面采取偽斜推采,方位角98°,8°偽斜的向上位移量抵消面溜子的下滑量。偽斜推采加大了工作面仰采角度。
(6)工作面大傾角大采高開采,片幫后形成自由面,壓力向深部轉(zhuǎn)移,引起再次片幫。
4.工作面冒落情況
工作面自開采以來,至局部發(fā)生片幫,大面積煤壁滑移及漏頂,經(jīng)過后期實測及分析,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
80#~50#支架為高冒區(qū),冒落寬度平均12m,漏頂高度最高54m;50#~40#架頂板冒落寬度平均6m,漏頂高度為3m~5m;40#~30#架頂板冒落寬度平均5m,漏頂高度1m~2m;預計冒落矸石15000m?,如圖1所示。
三、工作面支護方案
經(jīng)過多方研究論證,針對漏頂區(qū)域,首先完成支護區(qū)域的頂板支護和冒頂區(qū)域充填工作,然后強行推采經(jīng)過冒頂區(qū)域。
在工作面以外打設溜矸道及排矸巷,使用扒裝機排矸及工作面自溜排矸的方式及時運輸冒頂區(qū)域矸石;頂板及兩幫使用錨索配合金屬菱形網(wǎng)及鋼帶梁的方式支護,漏頂區(qū)域使用聯(lián)鎖木垛接頂加強支護,后期使用工字鋼配合4.5m單體移架推采。
1.施工溜煤矸
(1)為處理工作面片幫、埋壓溜子的煤矸,從工作面運輸巷下出口(煤壁子)外10m,按方位角286°,沿9上煤頂板補掘巷道160m透回風巷,作為溜煤矸巷,分別在50#、65#、80#節(jié)與溜煤巷作聯(lián)絡巷,分段處理壓埋溜子的煤矸,方便人員進入機道片幫區(qū)域,對頂幫進行錨帶網(wǎng)支護加固。
(2)使用扒裝機將50#支架以上冒落的矸石經(jīng)排矸巷溜矸道外排至轉(zhuǎn)載機。同時把工作面1#~30#支架煤壁子剝幫4m,底板鋪設鐵板依靠爆破大矸石誘導巖石自溜實現(xiàn)工作面剩余矸石的排放。
2.上端頭至57#區(qū)域頂幫加固
(1)上端頭溜尾至57節(jié)片幫空頂段,對頂幫進行錨帶網(wǎng)支護加固。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先用液壓單體臨時支護頂板,再進行頂板、煤壁子的錨帶網(wǎng)支護。
(2)上端頭向外15m,沿巷道下肩窩施工兩排走向?qū)渝^索桁架,一排沿巷道下肩窩,另一排沿超前支架頂梁下邊緣。7.30日完成。
3.下端頭至25#區(qū)域頂幫加固
(1)下端頭至25#區(qū)域,對機道頂幫進行錨帶網(wǎng)支護。先在25節(jié)處,用單體、木料、鋼筋網(wǎng)等物料,對淤滿溜子的煤矸設置防滾矸安全擋卡,再自上而下進行頂板、煤壁的錨帶網(wǎng)支護。
4.施工溜頭段溜煤道
(1)煤機放在溜頭,開寬機道作為處理25~50節(jié)煤矸的溜煤道,開幫深度煤機截盤距煤壁2m,采用錨帶網(wǎng)支護頂幫,輕型鐵板鋪底溜煤,煤機上滾筒處用單體和鐵板固定在一起形成與煤壁夾角45°斜面,便于沿煤壁處向下溜矸。
(2)工作面下出口至破碎機18m范圍內(nèi),開寬上幫1m,便于存放、破碎大塊煤矸。
5.片幫矸石處理
(1)工作面溜煤道施工完畢后,負責25~80節(jié)的排矸和片幫區(qū)域支護工作。先支護后逐段排矸,先從片幫最高點(預計80節(jié))開始,按照先支護頂部,再支護四周,錨帶網(wǎng)加錨索支護,預留長錨索配木料穿頂?shù)姆绞竭M行支護,隨支護隨逐段排矸,依次向下施工。
6.轉(zhuǎn)載機內(nèi)側(cè)擋煤板拆除
拆除下出口至轉(zhuǎn)載機破碎機段的上幫擋煤板,便于排運煤矸。
7.工作面單體支護
50#~80#節(jié)支架頂梁下,支設液壓單體輔助支撐。
8.溜頭回縮及端頭支架回撤
(1)將溜頭區(qū)域回縮溜槽一節(jié),重新合茬,為端頭支架回撤創(chuàng)造條件。
(2)將端頭支架外牽至破碎機北側(cè),拆卸支架,進行外運。
9.支護穿頂
冒落矸石高度隨著矸石外排開始從上而下逐漸減小,當冒頂矸石下沉2m~3m時,停止排矸,采用自上而下的順序支護。頂板及兩幫采用Φ17.8×L6200mm的鋼絞線配“W”鋼帶及金屬菱形網(wǎng)支護,錨索間排距1000×1000mm(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當煤巖體及其破碎時,先進行注漿加固,再打設錨索。
冒頂區(qū)域頂板及兩幫支護高度達到4m~5m,停止排矸,開始使用圓木穿頂。穿頂?shù)鬃褂庙敯逑麓沟?根錨索吊掛Φ350mm~Φ400mm圓木作為底座,使用固定在推采側(cè)錨索上的4根鋼絲繩斜拉圓木,加強底座穩(wěn)定性。使用滑車配合鋼絲繩運輸木料至穿頂區(qū)域,確保圓木及半圓木接實頂板。
10.漏頂區(qū)域加強支護
漏頂區(qū)域按照邊排矸邊支護邊穿頂?shù)难h(huán)順序施工完畢后,在28#~81#支架頂梁上部安設工字鋼棚加強支護。工字鋼棚采用11#工字鋼做棚頭,多根工字鋼間用專用卡子連接牢固,采用4.5m液壓單體支柱支護,工字鋼棚間排距1.75m×1.0m。
四.1902S工作面通過冒頂區(qū)域推采方案
1902S工作面漏頂區(qū)域維護完畢后,采取以下推采方案。
(一)工作面護幫錨頂假頂防護準備工作
1.臥底敷設溜槽50m,安設10寸溜矸管路160m。
2.冒頂區(qū)域45#~55#支架上方敷設皮帶、風筒布,具備充填條件。
3.43#~28#支架以下矸石邊排放邊支護,總矸石約2000m3,總錨索360根,總單體支柱200棵。
4.澆筑每天45車混合料,約90m3,平均每天澆筑冒頂區(qū)域2m高,4.5m寬。澆筑1天停工1天,間隔時間補齊將要澆筑段單體支柱,上部鋪設鋼筋網(wǎng)。拉鋼絲繩框架、運輸澆筑料,下部排矸支護等工作。
(二)24/50支架拉架到煤壁子
1.準備大拉力油缸L5m×5根、Φ286鏈條等拉架材料。在煤壁側(cè)底板打設錨桿/索,安設油缸,使用大油缸配鏈環(huán)固定支架、溜槽(3~5節(jié)1處)等方式,實現(xiàn)運輸機及支架的快速移動,使支架到達煤壁子。
2.工作面護幫錨頂結束后,在工作面片幫處每個支架頂梁前方,緊貼頂梁沿走向方向架設工字鋼棚用于臨時支護(支護穿頂木料),工字鋼棚采用11#工字鋼做棚頭,多根工字鋼間用專用卡子接牢,采用單體液壓支柱做棚腿,工字鋼棚間排距1.75m×1.0m。然后,在有效支護下,沿工作面傾斜方向打設地錨,每組8根地錨,間距1.75m,用以固定拉架油缸。
3.在推采最困難的前四茬前,對81#~75#死架處進行挑頂和臥底,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逐架進行挑頂和臥底處理死架子,確保每個支架頂梁前方開出0.6m×2.0m×2.4m的空間。
4.前期處理頂板期間,維修支架等設備。
(三)支架等設備維修
工作面推至煤壁處,調(diào)整好工作面支架、溜子狀態(tài)。
1.對支架存在問題進行維修完善,包括更換立柱、推移油缸、高壓管子、操作閥組等部件;完善掛全工作面防飛矸網(wǎng);加設防倒防滑措施。
2.支架維修。對支架的操作閥、高壓管路、立柱、推進油缸及各類安全閥組進行維修更換。
3.運輸機及轉(zhuǎn)載機:對電機、減速機、電纜線路進行全面檢查,對鏈條、刮板、啞鈴進行排查更換。
4.煤機:完善煤機電纜卡子,對煤機進行全面會診。
(四)實施煤壁子剝幫
1.工作面支架拉至煤壁后,將煤機逐步提至溜尾區(qū)域范圍內(nèi),采取人工放炮剝幫(5.0m左右)超前支護方式,實現(xiàn)支架端面距在安全界限數(shù)值內(nèi),確保工作面支架頂梁全部吃進頂板去,找到正常頂板。
(五)實施支架進入煤體實體
1.剝幫完成后,將支架、溜子全部進入煤體實體。
(六)正常推采期間支架延長及縮短
1.由于前期工作面仰采開采,隱患較大,在工作面具備推采條件后,采取調(diào)采溜尾方式,調(diào)整工作面推采方位角,用油缸整體拉動部支架、溜子,確保工作面溜尾比溜頭多進12m~15m,保證工作面推采方位角在93°左右。
工作面進入正常推采后,把工作面推采方位角控制在93°,控制好煤體滑移,防止推采過程中再次出現(xiàn)煤體滑移偏幫出現(xiàn)。
2.推采過程中出現(xiàn)溜頭下滑,采取溜頭縮減支架及面運輸機,溜尾延長支架及面運輸機模式,來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推采。
3.支架回撤外出方式。對下巷轉(zhuǎn)載機段下幫進行開幫加寬,保障端頭支架回縮外出路線暢通;高度、寬度能夠適應24/50支架整體外出。
4.研究實施工作面運輸機快速延縮實施方案。
五.矸石充填
利用現(xiàn)有1902S工作面接面及轉(zhuǎn)載皮帶運輸系統(tǒng)改造,對1902S面處置期間矸石進行充填,具體實施方案。
1.將現(xiàn)有1902S工作面原運輸巷進行排水、通風等整治,排查巷道狀況,達到安全進入條件。
2.將現(xiàn)有1902S工作面接面及轉(zhuǎn)載皮帶運輸系統(tǒng)進行改造,延長現(xiàn)有轉(zhuǎn)載皮帶支架200m安設卸載機頭,保持現(xiàn)有皮帶驅(qū)動位置不再變動,在新安設卸載機頭南側(cè)安裝扒裝機,利用扒裝機反扒進行矸石回填。
參考文獻
[1]邵明偉,胡耀青,嚴國超.大采高工作面煤柱支承壓力實測分析[J].煤炭工程,2014(4):74-75.
[2]郝海金.張勇大采高開采工作面煤壁穩(wěn)定性隨機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4):489-491.
[3]劉長友,黃炳香,楊培舉,等.大采高綜放工作面煤矸流場規(guī)律及放煤工藝參數(shù)確定[C].綜采放頂煤技術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綜放開采30周年科技論文集,2012.
[4]李永紅.復雜地質(zhì)條件下軟煤層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煤壁穩(wěn)定性研究,2014(6):26-28.
[5]李釗,金兆濤,聶利亞,等.極軟煤層大采高綜采化學注漿控制片幫冒頂技術[J].煤礦開采,2010(12):57-60.
[6]馬陳社.大采高綜采工作面架前漏頂?shù)奶幚泶胧J].煤礦開采,2012(11):45-47.
[7]李來源.復雜條件大傾角綜放工作面冒頂?shù)辜軝C理及控制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
[8]黃志增,任艷芳,張會軍.大傾角松軟特厚煤層綜放開采關鍵技術研究[C].全國大型煤炭企業(yè)綜采技術發(fā)展成果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