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坡頭鎮(zhèn)中心小學 陳世才
構建合作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文/湛江市坡頭鎮(zhèn)中心小學 陳世才
為了更好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從實際出發(fā),構建了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模式。在實驗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全體老師從多方面,多層次加以探討,不斷完善這一模式,為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找到了一條新思路。
合作學習模式是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建立互助互學的合作關系。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分成若干個異質小組 (每組有兩個學習好的,兩個中等的,兩個學習差的),每組設兩名組長。為了達到優(yōu)化組合,老師有必要利用一段時間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愛好、家庭社會背景等方面進行調查了解,同時要防止標簽效應。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每個學生在課內和課外的學習活動中進行合作互助,產生異質互補的效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該模式將傳統(tǒng)的 “秧田式”改為 “小組半圓型”的組織形式,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面對面,而且可以面向黑板,這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條件。
杜殿坤、吳立崗、朱佩榮等著名學者認為我國大部分中小學目前仍然以 “教師一言堂”作為主要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是造成小學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這些學者分析,產生 “教師一言堂”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把“學習活動”理解成學生個人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活動,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對 “學習活動”的科學理解應該是:學習過程不僅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而且是學生和學生的合作交流活動;學習活動的目的不僅在于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而且在于發(fā)展學生積極的健康的個性,其中包括掌握人們合作和交往的經驗。事實證明,合作和交往都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推動力。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還要學會合作,這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
1.自讀質疑
學貴有疑。學生不斷提出問題是學生勤于動腦的表現(xiàn),老師要給予鼓勵表揚,使學生積極大膽質疑。自讀質疑的步驟是:自讀課文→提出問題→篩選問題。課堂伊始,老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都以最活躍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學生自讀課文,對課文進行圈劃批注。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無論學生提什么問題,老師都要給予重視。學生質疑的質量有優(yōu)劣之分,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老師對學生的質疑進行篩選和補充。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導向作用。通過學生自讀質疑,教師清楚學生的難點疑點,可有的放矢地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各個年級,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同。低年級應以字、詞、句為主,中年級以段為主,高年級以篇為主。質疑問難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具體表現(xiàn),老師要長期有意識地加以培養(yǎng)。
2.合作釋疑
合作釋疑是這一模式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合作釋疑的教學步驟是: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由于每個學生在心理上沒有太多的顧慮,同學們都能暢所欲言,各抒已見,連平時那些膽小、內向的學生也有了開口發(fā)言的機會。在相同的40分鐘里,每個學生獲得的發(fā)言機會大大增加了。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及時了解各組學生的討論情況,扶持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指導讀書方法,以讀為本,讀中議,議中讀,讀、議有機結合。通過點撥誘導,疏通學生學習討論中的停滯處,使學生的交流合作通暢無阻,形成一個多向的、立體的課堂教學信息環(huán)流系統(tǒng)。 (2)全班交流。由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并允許組內其他同學補充,在交流的過程中,免不了展開組間的辯論, “真理”越辯越明,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思維的碰撞,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不能擺架子,高高在上,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相信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起主體意識和訓練意識,使學生自主學習。
生生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團結友好。在生生關系中,教師要注意優(yōu)秀生和低材生的關系,要求優(yōu)秀生真誠熱情地幫助低材生,而且要明確幫助的正確方法,決不能因為低材生成績差而嫌棄他。
合作和競爭的關系。本模式實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形式。我校統(tǒng)一制定合作學習評價表,對每次單元測驗或其他測試的成績進行統(tǒng)計公布,看哪一組的成績好,哪一組進步了。通過競爭,提高了各小組的凝聚力,激勵著學生奮發(fā)向上,形成 “合作→競爭→合作”的良好態(tài)勢。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