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偉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方程在其中占有一部分的比重,正確引導學生認識方程、理解方程是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引導學生開闊思維,逐步帶領學生自主完成對方程這一知識體系的構建。筆者就如何對小學數(shù)學中的方程學習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聯(lián)系生活,喚醒情境
在教學方程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建立方程的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相對于課本上枯燥的知識,他們大多數(shù)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著好奇,更愿意進行探索。因此,適當?shù)芈?lián)系生活中的事物,給予學生一個自我喚醒的情境,進而引入方程知識。
比如在教學時,筆者首先引入了一個謎語:“同學們,我說一個謎語,古怪老漢,肩上挑擔,為人正直,偏心不干,打一件日常用品。你們能猜出它的謎底嗎?”這個謎語成功引起了學生的興致,學生嘰嘰喳喳地開始了討論,相繼說出答案是天平。接著告訴學生們天平是一種經(jīng)常能夠看到的物品,它可以幫我們稱量物體的質量。筆者向學生們布置了一項任務,讓學生去了解天平的構造及其使用原理。學生經(jīng)過查閱資料得知,天平是由一個支點支撐著天平梁,從而有兩個長度相同的臂,每個臂上掛著一個盤,其中一個盤里放著已知質量的物體,另一個盤里放你想要測量質量的物體,通過調整已知質量的物體,使固定在梁上的指針在不擺動且指在正中間時,即可得出待測物體的質量。在了解完天平之后,筆者引導學生認識方程中的“等式”,引導學生知道當天平的兩端物體的質量相等時,用數(shù)學語言來說就是相等,要用“=”來表示。同理,當不平衡時用式子表示就是不等式,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判斷是大于還是小于。
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通過聯(lián)系生活,向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適合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了等式這一概念,幫助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方程這個概念。
二、同化順應,給予空間
在現(xiàn)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知識、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將學習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經(jīng)驗,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死記硬背。方程的學習也是如此,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十分強的學科,然而學生難理解課本上的文字。因此,為了讓學生們真正學會方程這一知識點,筆者選擇了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方程。延用上節(jié)課天平這一物體,使用ppt向學生們展示了幾種不同情況的天平狀態(tài),讓學生們寫出式子來表示,一方面來檢驗學生們上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得出了這樣的幾個式子:6+x=14,x+50>100,60+23>70,2x=200,20+30=50。在這幾個式子中等式有6+x=14,2x=200,20+30=50。筆者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上述的等式是方程嗎?什么是方程?”引導學生認識到6+x=14中的x即為未知數(shù),同理2x=200中的x也為未知數(shù)。觀察概念,發(fā)現(xiàn)方程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存在未知數(shù),二是等式。由此可以看出6+x=14,2x=200,20+30=50這三個等式中,前兩個為方程, 最后一個僅為等式。筆者告訴學生們方程中的未知數(shù)不僅可以用x表示,還可以用其他任意的字母表示。
三、序列思辨,明晰從屬
在學習完方程的概念后,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引導學生區(qū)分概念的從屬關系,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將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知識。
根據(jù)方程的概念,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它的特點進行分層次教學,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開闊思維,逐步靠近,最終完成這一知識點的學習。在教學時,筆者先給出幾個式子,讓學生們進行分類,有的學生分成了三類,有大于號的、有小于號的、有等于號的;還有的學生分成了兩類,有未知數(shù)的和沒有未知數(shù)。經(jīng)過整理發(fā)現(xiàn)可以將其分成等式和不等式兩類,筆者又給出學生們幾個等式讓學生們進行分類,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可以分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和不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由此得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即為方程。在明確了方程的概念之后,為了讓學生們正確區(qū)分從屬關系,筆者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方程和等式之間有是什么關系?”讓學生們討論交流,要求學生們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一定要有自己的理由。學生們的發(fā)言很精彩,記得有一個學生說方程屬于等式,根據(jù)方程的概念得知,方程僅僅是比等式多了一個未知數(shù)的條件。筆者引導學生等式可以有未知數(shù)也可以沒有,而方程必須有未知數(shù),因此等式的范圍大于方程,即方程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等式。
在這個讓學生觀察分類并進行辯論的過程中,逐步帶領學生理解方程概念,深入體會其中的從屬關系,讓學生對方程有了更進一步理解,這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建立生動活潑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引領學生真正投入到數(shù)學學習,真正愛上學習數(shù)學,實現(xiàn)方程這一內容的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陳濤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