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旋
低段寫話是為中年級寫作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其重要性不可忽視。然而對于稚嫩的一二年級孩子們來說,詞匯量不夠、認識水平低下、觀察水平不高、口語無法轉變?yōu)闀嬲Z等因素,給他們的寫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其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上的有效訓練,是能夠幫助他們有所突破的。為了解決觀察問題,讓學生敢寫、樂寫,真正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筆者在寫話教學中的人物寫話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整體觀察:圖上有誰
這是訓練的第一步,難度系數最小。首先,引導孩子們從整體上看圖。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兒童,發(fā)現圖上有誰并不難。圖上如果只有單一的人物,他們張口就能說出來,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叔叔,或者給人物起一個名字,小動物也是如此。如果是兩個人及以上,孩子們會用上“誰和誰”的句式,這時教師引導學生用“他們”“大家”“同學們”等整體詞匯來概括,并引導這些詞匯的正確用法,以避免語句上的不斷重復。
另外注意的是,孩子們在觀察時一般不夠全面,容易注重“大人物”,忽視“小細節(jié)”,有時不起眼的小人物就被忽略掉。因此,煉就學生的“火眼金睛”,需要教師的細心。
二、具體觀察:人物的喜怒哀樂
一篇看圖寫話的感情基調很多都在人物(或小動物)的臉上,抓住表情,孩子們就能體會圖片上人物的喜怒哀樂。經老師提醒或描述,比如老師說媽媽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孩子們都知道媽媽是開心的;老師說,同桌小明眼睛睜得圓圓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孩子們就知道小明一定很吃驚??墒窃趯懺捴?,如果孩子們筆下出現描述性的語言,一定會為寫話加分不少。老師可以反著問:這幅圖上媽媽很開心,你從哪里是怎么看出來的?這下讓孩子們先說,然后趁熱打鐵,鼓勵學生立刻寫下來。
觀察一篇是不夠的,反復出現,反復訓練這一個點,孩子們的觀察才能在人物的表情上定格,然后有所發(fā)現。于是筆者找到了很多張人物(或動物)圖片,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集中面部表情這一點,一張一張觀察,一張一張說,一張一張寫,一張一張評講。這樣反復訓練下來,積累描寫面部的詞匯也匯集到了一起,在寫話時加以選擇運用,重復使用,不斷更新,孩子們“點”的觀察能力越來越敏銳,這樣人物的生氣、傷心、快樂都逃不出明察秋毫的小眼睛了。
三、動態(tài)觀察:人物的動作
一年級寫話,通常都會用到這樣一個句式: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人物(或動物)在圖中出現,一般都不是呆若木雞狀,他是有動作的,比如:左手在做什么?右手怎樣擺放?雙腳又是以怎樣的姿勢呢?
把動作按照順序描述出來,也是一個訓練點。如果孩子們能達到這一點,他的看圖寫話一定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活靈活現、有血有肉了。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孩子們模仿圖中人物,并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做到的,然后讓一名同學作為旁觀者,說說表演者是如何做到的。比如,小朋友在表演擦窗戶的動作,他們不由自主反復來回擦,這兒擦一擦,那兒擦一擦,并感覺手臂很酸。待做完動作,口頭表達之后,筆者讓他們立刻反饋在筆頭上。有的詞匯表達時用得好的,老師順手寫在黑板上,以備寫話時選擇。點評時,比一比誰寫得更像剛才的動作。孩子們親身經歷,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同樣,觀察需要多次反復,才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多張圖片,只觀察動作的“點”訓練,讓動作在孩子們的眼中敏感了起來,在筆下活了起來。
四、用心觀察:想人物所想,說人物所說
展開想象是寫作的基本技能之一,對于人物(或動物),孩子是有一定心理活動的,孩子們學會展開合理想象,運用心理描寫也會為看圖寫話增色不少。展開合理想象至關重要,孩子們的思維有的天馬行空,有的不著邊際,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說話,符合生活實際,符合圖片內容。
新《語文課程標準》對低段寫話要求是:寫作需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教師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想表達的話語。通過引導:假如你就是圖片中的人(或小動物),你會怎么想呢?又會怎么說呢?換位思考,鼓勵說話,讓孩子們有話可說,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三言兩語中練說話,然后鼓勵把這些話寫下來,這樣就解決了寫話中無話可說和口語轉化為書面語的難題。
一篇好的寫話,不僅要有內容,格式也非常重要。在寫話時,老師還應注意格式、標點符號上的訓練,如:開頭空兩格,正確使用逗號、句號、感嘆號、問號等。寫完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批改、鼓勵,對于寫得好的寫話,可以進行展示;對于進步慢的孩子,加以指導和鼓勵,讓孩子們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體會寫話的成就感。另外,課外閱讀是寫作的“倉庫”,大量閱讀,不僅有助于增強孩子們的見聞,更對寫作有很大幫助。
心理學“最佳期”理論告訴我們,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其心理發(fā)展正處于“敏感期”,這時候采取恰當的手段加以訓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二年級寫話訓練,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既要靠孩子們自身的努力,更要靠老師們的正確引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