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樹 譯 周周 編
英國凱恩戈姆山區(qū)不僅是旅游勝地,還擁有一個已被多數(shù)人遺忘的標簽:二戰(zhàn)期間的特工訓練基地。在這里,來自挪威的抵抗戰(zhàn)士為解放祖國日夜操練,最終在摧毀納粹德國核計劃的行動中立下功勛。
乍一看,德魯米諾托旅店和英國富裕家庭的鄉(xiāng)間別墅毫無區(qū)別。這間雅致的石屋坐落在蘇格蘭凱恩戈姆山腳下,始建于維多利亞時代,與門前的莊園歸同一名領主所有。通向宅邸的土路旁有兩根粗壯的金屬圓柱。它們表明,在動蕩年代,這里曾是一處戒備森嚴的軍事設施,圓柱的作用是阻止敵人的戰(zhàn)車入侵。
在蘇格蘭,很難說還有什么地方比凱恩戈姆山更適合隱藏秘密。作為英國最大國家公園的一部分,當?shù)仫L景秀麗但人煙稀少;公園內擁有英國排名前五的高山中的四座,崎嶇的道路和寒冷的氣候導致這里的常住人口不到兩萬,更多見的是來此度假的游客。
70多年前,德魯米諾托旅店和附近的崇山峻嶺,因在二戰(zhàn)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被視為傳奇之地。英國軍方的特別行動處(SOE)在此開設了特工學校,專門培訓來自歐洲各國的抵抗戰(zhàn)士。納粹德國將這個培訓機構視為眼中釘,稱其為“國際黑幫訓練營”。
在凱恩戈姆山下的“STS26”基地,挪威獨立部隊的戰(zhàn)士曾為了解放祖國夜以繼日地操練。在這里,他們策劃了二戰(zhàn)中最大膽的敵后特種作戰(zhàn),粉碎了納粹研發(fā)核武器的圖謀。第三國撤退到英國,在蘇格蘭受訓,1年后重返被敵人占領的故鄉(xiāng)。戰(zhàn)爭結束時,洛倫森已經當上了一支敵后游擊隊的指揮官,手下的戰(zhàn)士有800多名。
“STS26”基地是洛倫森在英國待過的訓練營之一,這里的課程難度很大且內容復雜,從操作各種槍械到格斗與暗殺技巧,都令人印象深刻。在洛倫森的戰(zhàn)友貢納·桑斯特比看來,在訓練營學到的最拿手本領與制造爆炸有關,“我反復練習把炸藥放在各種各樣的地方,計算破壞不同類型的目標需要多少分量?!鄙K固乇仍谧詡鳌吨胤蹬餐分刑岬?。此后,他成為挪威抵抗組織中的爆破專家,因為他是在敵后行動中獲得勛章最多的挪威軍人。
與曾經遍布英國各地的同類設施一樣,“STS26”基地非常隱秘。當?shù)鼐用癫坏迷诟浇A?,但來此受訓的特工有一定的行動自由。挪威老兵埃爾林·洛倫森回憶說,他偶爾會在周末去附近的鎮(zhèn)上喝一杯,但必須時刻注意,不能泄露身份。1942年,德軍士兵得到指令:一旦發(fā)現(xiàn)抵抗組織成員,可以不經審判就地處決。更危險的是,據旅店女主人菲利帕·格蘭特介紹:“如果納粹知道了誰是抵抗戰(zhàn)士,他們在老家的親友會被殺害,全村人都可能遭殃?!?/p>
現(xiàn)年93歲的洛倫森是全部由挪威人組成的“林格連”的成員。他17歲時參軍抵抗德國對挪威的入侵,到1942年,已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地下工作者。面對納粹秘密警察的追捕,他歷盡艱險經
與其他特工訓練營相比,德魯米諾托旅店周邊地區(qū)的優(yōu)勢在于,附近有許多為了運輸木材而臨時修建的鐵路,可供受訓人員練習爆破。附近的哥騰湖也可用于演練水上作戰(zhàn)。
“游客們經常挖到金屬,集中在湖岸一帶,”經營一家滑雪培訓機構的本地居民奈杰爾·威廉姆斯說,“全是被炸碎的鐵軌。你還可以發(fā)現(xiàn)碎玻璃,那是燃燒瓶的殘骸?!?/p>
至二戰(zhàn)結束,歐洲各國在英國受訓的抵抗戰(zhàn)士超過4萬名。其中,考慮到得天獨厚的地理特征,凱恩戈姆山區(qū)一直活躍著“林格連”士兵的身影。
倫敦國王學院的歷史學家托尼·英索爾表示,他正在撰寫一本關于英挪合作抗擊納粹的專著。一方面,兩國社會差異顯著,“挪威的國土面積幾乎是英國的兩倍,地廣人??;半個多世紀前,該國最大的城市只有百余萬常住居民。因此,在那里組織一支抵抗力量,與在比利時或荷蘭等國土狹小、人口稠密的國家有很大不同,抵抗戰(zhàn)士們必須更靈活、更機智、更強壯。尤其是冬季在戶外生存所需的技能,完全不同于歐洲南部或其他地方”。
另一方面,凱恩戈姆山區(qū)的地貌較英國其他地區(qū)更接近挪威。崎嶇的林間小路,夏天也不會融化的積雪,酷似挪威哈當厄爾高原的山地,都讓挪威軍人常有回到故鄉(xiāng)的錯覺。事實上,正是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讓特工們得以精心策劃1943年的那場秘密行動,確保了它的成功。
無論是作家托馬斯·加拉格爾的著作《突襲挪威》還是1965年的電影《雪原英雄》,都將摧毀納粹德國核計劃的功績歸于英軍特別行動處。實際上,“林格連”才是真正的主角。
1942年,盟軍察覺德國正在加速研發(fā)原子彈。證據是,后者試圖獲得大量重水。彼時,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重水,那就是位于挪威留坎鎮(zhèn)郊區(qū)的威莫克化工廠。
盟軍統(tǒng)帥部決定派出熟悉當?shù)厍闆r的特工,徹底毀掉這座重水工廠。1942年10月,一支4人先遣隊被秘密空投到挪威。意外隨即出現(xiàn)——載有第二支部隊的滑翔機在目標附近的山區(qū)墜毀,驚動了工廠的衛(wèi)兵。先遣隊不得不忍受著嚴寒,撤退到深山中躲避搜捕。
英國特工冒著“敵軍炮火”進行渡河訓練
參與破壞納粹重水工廠的部分挪威抵抗戰(zhàn)士
特別行動處迅速調遣仍在蘇格蘭受訓的“林格連”前往支援。增援部隊于1943年2月下旬潛入挪威,并在先遣隊指引下趕往化工廠。特工們注意到,工廠設防較少的一側面對的是一道200米長的峽谷,于是小心翼翼地越過結冰的激流,背著炸藥攀上陡峭的巖壁,不費一槍一彈就混進了工廠的心臟部位。當夜,隨著一連串巨響,重水生產線化為廢鐵。
11名參與行動的特工全部在行動中幸存,其中5人運用在“STS26”訓練營學到的生存技巧,連續(xù)滑雪數(shù)百公里擺脫追兵,經中立國瑞典撤離。
貢納·桑斯特比在回憶錄中提到,突襲重水工廠的特工后來成了他的教官。“他們都具有在挪威參與實戰(zhàn)的經驗,這是訓練營的一大優(yōu)勢,”他寫道,“我從他們那里學到了很多?!?/p>
駐扎在德魯米諾托的抵抗戰(zhàn)士還利用旅館附近的湖泊,操演了“林格連”的另一次重要行動。那是1944年初,納粹準備把剩余的重水及生產設備從挪威轉移到德國?!傲指襁B”特工聞訊出動,在運輸船上安裝了定時炸彈。船只出港不久后便爆炸沉沒,在重水蒸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化學試劑,與德軍士兵一道葬身魚腹。
為確保計劃萬無一失,特工們甚至在湖中搭建了一座輪船模型,并親手將其炸毀。
在挪威抵抗戰(zhàn)士的阻擊下,納粹德國直至戰(zhàn)敗也未能研發(fā)出核武器。挪威軍人陸續(xù)回國后,德魯米諾托旅店不再是軍事禁區(qū),于上世紀60年代被格蘭特家族收購。如今,到凱恩戈姆山區(qū)游覽的旅客中,已經很少有人知道“STS26”基地當年發(fā)生的事情,只是希望體驗高山滑雪的樂趣。其實,這種娛樂方式正是經特工們介紹給當?shù)厝酥蟛排d盛起來的。
相比之下,有關蘇格蘭秘密特工訓練營的故事,依然被今天的挪威民眾傳頌?!拔颐恐芏紩哟糜螆F,如果對方來自挪威,往往會格外認真地傾聽我的講解,”菲利帕·格蘭特說,“在這里發(fā)生的一切都應被視為挪威歷史的組成部分,他們有理由為前輩的壯舉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