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姍
黃麗娟:粗茶淡飯的生活中有一縷蘭花香
林萍姍
黃麗娟,1981年畢業(yè)于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現(xiàn)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專業(yè)。師從林飛,擅長人物圓雕,以各種民族特色妝飾融入壽山石雕造型藝術。其作品現(xiàn)代感強,生活氣息濃厚,題材涉及孩童、少男少女、勞動者、裝飾人體和少數民族。2000年,作品《新裝》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代表作《淡淡裝》獲得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對麗娟老師的最初印象,是她的高山石佳作“妯娌”:兩個美麗的婦女分別抱著、背著自己年幼的孩子,彼此間挨得很近,默契而優(yōu)雅地微笑著。
“妯娌”也是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件,不僅僅因為它傳遞出來的和氣與靜謐帶給觀者愉悅之感,更因許許多多細膩的細節(jié)處理喚醒了我的審美感知,只有“驚艷”一詞可以詮釋。如果不是深厚的藝術底蘊與溫暖的內心世界皆備,實在無法有此臻品。
一份欣賞牽了線,我與這位溫暖的雕刻家相約在一個簡單的午后。
跟隨黃麗娟的腳步,我們來到了一間寬敞而簡陋的工作室。室內有一些櫥柜,里面擺放著她的學生們的作品,仔細一瞧,每一樣都很精致、傳神。盡管工作室里的設施很簡單,但是整體看起來很明亮。窗臺的一處擺著各種小石頭,另一處陳列著許多片多肉的葉子,這些葉子讓人浮想翩翩:待這些生命力十分頑強的葉子生根發(fā)芽,就會有非常多株小多肉,滿滿的綠意點綴著這間灑滿汗水的工作室。
黃麗娟說,平時她的學生們都在這間工作室里閉門雕刻,潛心研學。
在我們交談的過程中,黃麗娟的一個學生挨著她坐著,認真地聆聽恩師的人生閱歷。
“平常如果有一些煩惱的事情,讓我覺得很難受,石頭一拿起來就什么都忘了?!闭劶皦凵绞?,黃麗娟感慨頗多,不難看出石頭于她意味著什么,其舒心之感溢于言表。
壽山石是黃麗娟的最愛。她賦予了石頭多少靈感,石頭也回報給了她多少心靈上的慰藉。
近來,黃麗娟對一些人體抽象手件花了不少心思,耗費的精力多,做出來的效果自然讓她很滿意?!坝械氖旨鐾炅耍械倪€在做,做這些我感到很快樂?!?/p>
黃麗娟感恩自己的興趣可以變成一輩子的事業(yè),“做自己喜歡的事非常難得,我現(xiàn)在的生活很簡單,但是很充實。”
在雕刻上,黃麗娟喜歡一鼓作氣,要么不來工作室,來了就會坐到十二點多甚至下午一點多。黃麗娟笑言,“我最好一下子就可以把打坯的工序做完!”
“除了做一些家務,晚上散散步,其余時間就是雕石頭了?!薄笆衽瘛北M管在工作上專注起來“不聞天下事”,工作以外對生活的閑適也有著自己的追求。
她常常會在夜晚漫步于家附近的“晉安河棧道”,吹吹風、散散心,享受一片獨好的清靜。平時來往于這條棧道的市民非常多,與人擦肩之際,也可是她靈感的來源。
“有時候很累,我的手歇下來了,但是心和眼光都還在不停地觀察,到了想做的時候再繼續(xù),想什么就能去表現(xiàn)什么?!?/p>
不是每個石雕大師在創(chuàng)作的各個階段都會有所突破,而黃麗娟默默做到了這一點。她愿意停下來歇息,再開始的時候還會有新的表現(xiàn)手法,這樣她也能心安。
正是因為黃麗娟幾十年始終堅守著這種工作、生活兩不誤的態(tài)度,才能在風風雨雨的錘煉下成就了自己,從高手如云的石雕界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yè)里的佼佼者。
作品:二重唱(高山石)
許多人會想象,優(yōu)秀的女雕刻大師的十年會是什么樣的?十年前后,她會有怎樣的改變?現(xiàn)在的她有新的藝術追求嗎?
她說,“現(xiàn)在的我,就是要盡力做得更好,要創(chuàng)新出更多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來。”
回望過去走過的路,黃麗娟有過艱難,但更多的是堅持。她學習繪畫的經歷,對她后來的藝術造詣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我以前在羅源的工廠刻香爐,刻了六年時間,技法嫻熟后去學校深造,之后又學習畫畫、美工,再后來又回過頭做壽山石雕?!?/p>
黃麗娟坦言,如果沒有當初的繪畫基礎,她無法把人物的曼妙形態(tài)精準地表現(xiàn)出來。
對于石雕創(chuàng)作,黃麗娟最看重的是美術基礎、思想功底和細節(jié)觀察。她提倡“交叉專業(yè)學習”:多學一些東西,比如國畫、油畫、書法,均要有所涉獵,然后把學完以后積淀下來的力量融會貫通到石頭上,石頭才會求新。
在本次統(tǒng)計范圍內,有52篇文獻的主題是側重于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角度探究可資借鑒的思想,有20篇文獻是基于歷史研究治理方式,共72篇,占本次調查范圍內有關文獻的8.154%。
然而,這些東西看似很復雜,現(xiàn)在的她卻渴望劍走偏鋒,嘗試將一切深入淺出,盡量讓作品簡練,同時又富有內涵。
隨著閱歷的積攢,黃麗娟對于作品的想法有了改變。
“十年前的我,一直在拼搏,當時還沒有評上大師,一心想著要爭取、不放棄。而現(xiàn)在,我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上了一定的年紀,精力有限,反而更希望讓作品回歸簡單、含蓄,并且更加有內容。”
黃麗娟的細致與靈巧是她不變的作風。在主題方面,她要刻現(xiàn)代人物,偏好著將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揉進她的作品中?!拔蚁矚g觀察見過的小孩,尤其是他們一瞬間的動態(tài)、表情?,F(xiàn)在我們家還有小小孩,我也會琢磨他的表情、走勢、手勢……”待到有了新的靈感,黃麗娟就會把它雕刻出來。
作品:童趣(松柏嶺)
黃麗娟在欣賞學生的作品
快樂的氣息會傳遞,童趣的心態(tài)能感知。她身邊的朋友時常會來觀賞她的作品,看到這些石頭大多變成了“天真爛漫的小孩”,便會問“你好像都沒苦惱”。這時黃麗娟總會笑著回答,生活都還好,是沒什么好苦惱的。
讓作品一直充滿童趣并不容易,黃麗娟把這歸功于自己與小孩的接觸?!拔沂桥?,自己很喜歡小孩,也帶過小孩。平常會留意一些小孩的心態(tài),看看他們喜歡些什么,各種細節(jié)我都會去感受?!?/p>
所有作品中,頭像系列、人體抽象系列、小孩系列等皆為黃麗娟本人較為滿意的?!斑@些東西雖然看著很簡單,說起來別人也難以臨摹。”
“我的作品積淀了很久,有很多自己內在的東西?!?/p>
女雕刻家的群體很窄,在交際方面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黃麗娟看來,正是因為遠離了那些煩躁的交際、進進出出的接待,女雕刻家的心才會更加寧靜。
對于自己能在女雕刻家當中出彩,黃麗娟看得很淡,“大家都很努力,也許以后也會有女的大師出現(xiàn),只不過我先行了一步。”
談起學生,黃麗娟露出了一臉幸福的笑容?!拔覍ΜF(xiàn)在的學生都挺滿意的,他們很聽話。”
“學生們沒有全部生搬硬套學我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敢于去表現(xiàn),并且走出不一樣的風格?!?/p>
黃麗娟對身邊的這位學生贊賞有加,她告訴我們,當初他剛進來時只有十八九歲,還在上學,但是他有自己的目標,就是要走這條路。隨著畢業(yè)的到來,他的父母一直反對他繼續(xù)雕刻壽山石,希望他和大多數人一樣正常就業(yè),過穩(wěn)定的生活,可是他執(zhí)意要堅持,這才留了下來。
“雕刻壽山石,真正做起事來是很寂寞的,他愛這行,就有辦法忍受寂寞。你看我的學生們,他們也是大學生,平時門關起來,在工作室里雕刻,心都很靜,這樣很好?!?/p>
盡管現(xiàn)在這些愛徒都讓黃麗娟很省心,但是回憶起那些坐不住的學生,她還是感到有些痛心。
“有的學生,斷斷續(xù)續(xù)地來工作室學習,進進出出,就是靜不下來?,F(xiàn)在要想從事這個行業(yè),必須端正心態(tài),腳踏實地地練習技法,不要想著一時間就能在業(yè)界活躍起來,風頭是出不得的?!?/p>
對于師生緣,黃麗娟不敢強求,認為這都是緣分。“學生首先要對石頭感興趣,并且還要肯下苦功夫、甘于寂寞,這才有辦法。”
提及收學生的條件,黃麗娟認為他們要經過一些學校的專業(yè)訓練,有一定的基礎,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一味著模仿,想學好是很困難的?!翱倘宋锊皇且粫r練就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許多挫折,我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p>
黃麗娟不忘鼓勵學生,“現(xiàn)在的壽山石市場不景氣沒有關系,成才靠個人,只要花費足夠的精力鉆研技藝,就能創(chuàng)作出新穎的東西迎合市場。認真和敬業(yè)很重要,做出來的壽山石雕作品能不能掙到錢是另一回事,慢慢來,不要在意石頭的大小,把手上的石頭發(fā)揮出最好的效果,無愧于心方能成大事?!?/p>
身為人師,黃麗娟對學生十分隨和、親切。她的愛徒說,自己的老師平時只有在作品上比較嚴格,其他時候都不會,這也讓工作室的氣氛始終保持著和諧、溫馨。
作品:新裝(花坑石)
“壽山石市場的形勢一直都在變化,潮起潮落,但是我們看得很淡,不受影響?!?/p>
黃麗娟的世界很簡單、清靜,如今的壽山石市場比較疲軟,但是她認為這也要看個人的選擇,轉機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可以走?!奥犝f有的人從事互聯(lián)網行業(yè),發(fā)展得很好,有些人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買一般的印章回去篆刻,這也是一種供給需求的產業(yè)鏈?!?/p>
如果回到從前,一切抹去留白,黃麗娟的藝術之路還會踏出第一步嗎?
答案是肯定的。
黃麗娟對自己的理想很堅定,“如果回到以前,我也不會后悔。雕刻壽山石的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快樂和成就感,做到老、學到老,我與壽山石的感情很深,我的藝術道路從來沒有停止過?!?/p>
好石頭刻得很少,是黃麗娟心頭的一個遺憾,“說起來心里是涼的,但是也沒什么,各走各的路,正是那些一般的石頭才會給我靈感。好石頭局限性太大了,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極易雷同,我也怕萬一沒有把握好就會毀掉石頭,一般的石頭我會更加敢想、敢刻?!?/p>
黃麗娟現(xiàn)在的生活,與一般人沒有太多不同,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幾十年如一日。她說,粗茶淡飯最好、最健康了。
“雕刻女神”平常也愛種一些花,與美親近。
“我的花不多,但是很愛種蘭花,喜歡它開起來的樣子,不凌亂,很整齊也很雅氣!”天天看著自己種的花,她的心情也會更愉悅。蘭花的氣質與黃麗娟的氣質很相近,她養(yǎng)的花也如她本人優(yōu)雅而美麗。
如果說她的藝術生涯里需要一個自然界的伴侶,那么非蘭花莫屬。
與花共舞,藝無止境,黃麗娟的人生在一件件新的作品中更加靠近她所追求的最美的平凡。
蘭花的雅氣與清新,是許多人癡愛、向往并留存于心間的一種美好的感知。
此次,我的采訪對象就是這樣一位如蘭花般的女子,她雅致自然、淡然處世,在紛繁的石雕圈子里幾十年始終與世無爭、堅守內心的一片凈土。
看慣了壽山石雕的主流題材的人,將目光轉移到這位女大師的作品上時,可能會感到詫異,她的作品怎能這樣驚艷!無論是孩童題材還是女性題材,都美得抓人心,恨不得將所見之物均納入囊中。她的藝術風格獨一無二,無論是細膩的細節(jié)刻畫還是入木三分的對人世間真善美的表達,無一不透露著她的母性情懷與“不爭”的個人品格。
同她的交流有別于其他大師,她的氣質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其作品及個人外貌上,言語間輕描淡寫、細水長流,緩慢而真摯,更是給人以美的感受。她是這個時代公認的女雕刻大師,卻過著同我們一樣的平凡的生活。
我不曾想過,她住在這樣一個樸素的小區(qū):外表老舊,每一棟樓都不再光鮮,看著有些年代感。在小區(qū)樓下等待她,眼前的這一幕景象讓我感慨萬分,這真的是國家級大師的家嗎?沒有華麗的裝潢,沒有隔離感,親近這片土地,親近每個人的心,就如她本人一樣。
平凡的美,許多人都在尋找,在追尋過程中難免忘記了自己正身處其中。我所知道的黃麗娟是這種美的典型,不沾染世俗是非,簡簡單單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卻將溫暖傳遞給了身邊人,將美留在了藝術的殿堂,震撼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