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連清
寬容是什么?寬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能充分地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擁有寬闊的胸懷。寬容是一種美德。我曾看到一位老人的一首詩,他稱贊:寬容是蔚藍的大海,納百川而清澈明凈;寬容是高闊的天空,懷天下而不記仇恨怨憤;寬容是燦爛的陽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風;寬容是延續(xù)生命,生命的輝煌也只有閃爍的一瞬;寬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語寬容,雨露繽紛,一生寬容,心系乾坤。然而,遺憾的是當今社會“寬容”的美德常常被遺忘在角落。
“拔苗助長”的故事之所以流傳頗廣,是有原因的。故事中農(nóng)夫的愿望是美好的,也付出了相當?shù)膭趧?,可是莊稼卻不領情。以前我也常做這樣的蠢事: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過分的期待,不顧學生的實際;像農(nóng)夫那樣急功近利,稍有出格,就劈頭蓋臉地責難學生;請家長,鬧得滿城風雨,與學生關系劍拔弩張。
記得去年秋后有一次放學時突降暴雨,學生沒有雨具,只好呆在學校等家長來接。大雨瓢潑,很快教室前就積了很大一洼水。幾個男生利用鐵簸箕、水瓢等工具就地打起了水仗。等我得到消息,來到教室時,看到教室墻壁、桌椅、學生的作業(yè)本和女學生的衣裙上都濺上了泥水。我頓時勃然大怒,臉色比陰天還沉。不可避免,幾個男生被我狠狠訓斥了一頓。在學生寫來的檢討書上,我反復讀到了這句話:“老師,我錯了,我不該貪玩?!比昙壍膶W生還不滿十歲,貪玩淘氣,這有什么錯呢?“玩是孩子的天性”,順性而為這不是很正常的嗎?一瞬間我悟到:不是這群學生讓我煩惱,而是我在自尋煩惱。我用成人的眼光,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要求,去規(guī)范學生,他們怎么能夠讓我滿意呢?
“老師,您不在的時候,田××他好罵我!”
“老師,您看不見的時候,鄢××好打我的頭!”
有一次,剛上班就有學生跑到我這里告狀:“王×打李×了……”我立時氣不打一處來,馬上跟著“報案”的學生向教室走去?!巴酢裂酵酢?,惹禍你就有份,好事沒看見你沾邊!”想著,就到了教室。只見教室里桌歪椅倒,兩個男孩子正打得熱火朝天,旁邊圍觀的同學都不敢上去勸阻??匆娢襾砹?,都讓開一條道。我沖上前去,一把將他們拉開,呵斥道:“住手!都給我站好啦!”他們看著我的“鐵板臉”,迫于我的威嚴,都停手了。只見李×在流著鼻血,王×雙手握拳,憤怒的表情使沾著污垢的紅臉上顯示出他的不服氣。我沖著王×嚴厲地說:“打架總有你的份!走,跟我到辦公室去!”我一邊讓李×去洗鼻子,一邊拽著王×的手拉他走。處理完打架事件后,我心力交瘁。事后,我偶然發(fā)現(xiàn)王×寫在課本一角詛咒我的話,這對我震動很大。在各種打擊中對班主任心靈最大的傷害,可能莫過于學生公開與自己“唱對臺戲”了。剛開始,我憤憤不平。想想看,自己每天早出晚歸,苦口婆心,嚴防死守,可謂滿腔熱情,結果換來了什么?很長一段時間,我咽不下這口氣,與一位老教師談起此事,老教師的一句“童言無忌”讓我釋然了。一段時間以后,那行詛咒我的話很快就擦去了;每天上班,來到教室或在路上,他都不忘高聲跟我打招呼。但任何事情的發(fā)生必然有它的根由,是不是我處理事情時出現(xiàn)了問題?我委托另一名與他要好的學生打聽原因。果然,是我粗暴的語言一度傷害了他敏感的自尊心。并且,這次真的是李×惹事在先,王×不愿意吃虧,所以就打起來了。古語說: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雖然在處理問題中我沒有體罰他,但是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失去了他對我的信任。作為老師,應該坦誠地去傾聽事情的起因,而不是盲目地要一個學生負主要責任。孩子犯了錯,與其責罵懲罰不如給孩子信任和理解,當孩子解釋真相、承認錯誤時,與其說是你說服了孩子,不如說是孩子信服了你,向你敞開了心扉。
這件事讓我學會了反思:學生有錯之后,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的過錯,傾聽他解釋真相、承認錯誤!不能有這樣的想法“不管怎樣,學生有錯先批評一頓再說”,或是“先發(fā)制人——先訓一頓”。在學生面前,面對的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調皮任性的學生,都應一視同仁,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袒。教師應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委婉的語氣,真摯的情感對待學生,爭取讓學生主動承認錯誤,使學生心悅誠服,讓學生自己提出改正的辦法。
從這以后,我常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諒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錯誤”不僅不足掛齒,有時甚至還很可愛。去年冬天下了第一場大雪,上課鈴響后,我站在教室里,從窗外看到我那可愛的學生在雪地里玩得熱氣騰騰,一雙雙腫紅的小手呵護著一顆顆小冰粒,扔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我于是改變了原來要上的課程,領著剩下的幾個孩子融入孩子們,和孩子們一起觀察雪粒,和孩子們一起打雪仗,和孩子們一起叫著,笑著,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融入孩子們的世界了。我好像也找回了失落的童心,我發(fā)現(xiàn)我豁達了,與學生的心也在包容中更親密了。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