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章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要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前提必須是在他們的學習中去感覺和體驗。
關鍵詞:點評教學法;整體式;開放式
一、點評教學法
怎么把點評閱讀法教給學生,如何訓練學生學會點評,我著重抓了以下幾件事:首先,要向?qū)W生講明點評閱讀法對學習的意義,使他們變?yōu)榱晳T地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他們的觀念和方法也要相應地變化。其次,是介紹點評閱讀的一般方法。以課文范文引路,讓學生對隨文點評、邊讀邊寫、感性閱讀與理性分析如何結合有初步的認識,并且逐漸熟悉掌握一些點評的符號和方法;第三步才是實施。
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好的記憶”的道理,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這是當前老師在教學中急需去做的事情。它促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體味到自求知識的甜頭,較為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整體式單元教學法
注重單元式教學是現(xiàn)行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編排宗旨,教師只有深刻鉆研教材,弄清教材編排規(guī)律,正解課程標準并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活動,才能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這樣,使學生對于所學單元的要求以及重難點,都有了一種綱目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對本單元的課文,則要求學生全部熟悉。在學生感性閱讀初步評點的基礎上,教師則依據(jù)本單元的目的要求以及課文的共性與個性特征設置有一定難度的討論題。然后組織學生再閱讀點評,進而進行針對性明確的討論。在課時的安排上,也不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再有意識將課文分為精讀和泛讀兩種,而將重點放在精讀篇目的閱讀的討論與分析上。
三、作文的開放式交流評改法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向來是一大堆問題:學生怕寫、厭寫;老師批改困難,花了大量的功夫,學生有時卻只看一下分數(shù)了事。
如何根本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變怕為不怕,變厭為喜?除引導學生注意積累、觀察,寫自己熟悉的確有感觸的東西外,在作文的評講上,我采取了“開放式交流評改法”。
所謂“開放式交流評改法”,是一組互評、自評、交流、教師總結的評改方式的組合。本著“文從修改中出”的原則,我明確地對學生提出了作文也要“對外開放”。每個人的作文讓大家來改。這樣,每次作文必有四至五個讀者。第一個讀者是父母,然后是四人小組的同學。上講評課時,先由教師提出該次作文的評改要求,規(guī)定一些符號,作出示范。然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傳閱、交流、討論,并做對換評改,及時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拿出來交流。總結針對帶普遍性的問題,并注重肯定成績,表揚進步明顯的同學。
這種方法,力避“學生作、老師改”的單一方法,也力避過去講評只肯定少數(shù)“尖子”,講學困生只是作為失誤的例子,那種很容易挫傷可塑性很強的學生的積極性的死板的評講法。
從學生那反饋的信息表明,這種方法有這樣幾種明顯的作用:(1)互評互改、自評自改,教師講評結合,使不少學生懂得了“文從修改中出”的道理,也初步懂得從何處入手去評改和提高自己的“初作”。(2)在交流中,激發(fā)了學生自尊自強的意識,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知識,思想技能是一種榮譽和尊嚴”。(蘇霍姆林斯基)(3)對作文,學生變厭為喜,對登臺交流變“怕、恨”轉(zhuǎn)為積極爭取了。(4)這種方法,促使不少學困生作文水平有顯著的提高,并且改變了語文學習的整個狀況。過去一些學困生,作文最多能寫400來字,錯字多,句子不通,語文考試也在及格以下,幾乎沒有什么信心。但是,當他們登臺朗讀了他們的好作文,在學生熱烈誠摯的掌聲中,我宣布他們獲得了較好成績時,一些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學生激動的眼里噙滿了淚水。除運用以上幾種方法外,在以下方面我也進行了探索。如,期末復習時列出專題,由學生自編復習題;在自編復習題基礎上,由教師規(guī)定題型,分配分數(shù),由學生命題,互改互評,然后推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讓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朗讀他們的作品,然后學生代表說說體會,最后由老師評析;課前三分鐘說講故事訓練;“小先生”講課——學生每人有機會輪流登臺用五分鐘時間講授一段課文等等。
當然,教學藝術是無止境的。這樣的一些探索都還是很膚淺的。不過,它讓我堅信:教學過程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必須結合教學實際,細心備教材,備學生,只有真正知道學生的需求,才能找到最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方法、措施,從而高效開展教學活動,確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當然,教學活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賈永其.試論“學習四寶”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9).
[2]李聚茹.探究初中語文構建有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16(1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