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英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漸改變。其中,人們對語文的教育教學十分重視。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才能讀懂問題,從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初中語文中的古詩詞教育教學由于其不同的特點而受到影響。通過對當前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一些有效觀點,促進古詩詞的學習,從而也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育教學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一,代表著當時的不同文化背景。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在我國燦爛的文化長廊中,有太多的明珠值得在語文教學中駐足觀賞,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其中就有一顆奪目耀眼的明珠——詩歌,它代表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基礎,幫助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但是,由于古詩詞比較晦澀難懂,加上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個人原因,古詩詞的教育教學得不到更好的進行。
一、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根據當前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存在的問題:
(一)古詩詞深奧難懂
由于許多古詩詞是詩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觸動內心的想法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詩歌的形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對于現(xiàn)代的學生,古詩詞比較深奧難懂,學生無法理解詩歌形式、詩歌內容,從而對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不利于傳統(tǒng)文化中古詩詞的教育教學。
(二)老師教育教學方法有待轉變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許多初中語文老師在古詩詞教育教學中都十分注重古詩詞的背誦和記憶,督促學生默寫古詩詞原句,并且考試的時候也是注重這方面的內容考核,而忽視了學習古詩詞的真正意義。不同的詩歌有不同的背景,只有充分了解時代背景,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原因,才能真正領會詩歌的精髓,體驗詩歌的美妙之處。但是,有關初中語文老師在這方面有待提高,否則不利于孩子全面素質的提高。
(三)學生學習態(tài)度問題
古詩詞的晦澀難懂,讓許多學生對其沒有更多的學習熱情,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抗拒心理,討厭學習詩歌。再加上學生認為古詩歌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沒有實用性,不像數學、物理一樣在生活中經常能夠用到。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存在問題,最終不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提出有效方法促進初中古詩詞教學
針對當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美
重復多遍的朗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語感。有關學校初中語文老師應該經常帶領學生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強烈語感,從而更好地領略古詩的美。有關老師可以有效借助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下載一些優(yōu)秀的古詩歌朗讀作品在課堂上播放,帶領學生共同學習,促進語感的培養(yǎng)。比如,在學習崔顥的《黃鶴樓》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語境,將黃鶴樓遠眺所見的壯麗景色利用電腦展現(xiàn)出來,促進學生抒發(fā)情感,朗讀詩歌。通過朗讀、深入學習得到,借由神話傳說“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表現(xiàn)人生有限、宇宙無窮的思想,抒寫了詩人懷家思鄉(xiāng)的深情。
(二)創(chuàng)設一種古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將客觀事物與主觀情意聯(lián)系起來的一種意境。把握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歌教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有關初中語文老師應該注重改革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一種古詩意境。比如對詩中所講的一種物體,如學習《水調歌頭》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時,讓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對月亮的特點進行闡述,然后再結合詩歌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意境中學習詩歌。
(三)對古詩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
對古詩的內容學習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有關老師應該對古詩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帶領學生學習詩人的人格特點、生活經歷等。比如蘇軾的一生充滿波折,他的詩歌特點也比較多樣。在學習蘇軾的詩歌時,有關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學習蘇軾的一生和創(chuàng)作此作品的原因,再學習詩歌的具體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最終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育教學。例如,蘇軾被降職,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等佳作。學習這篇作品時就可聯(lián)系詩人當時的心情,體會詩人的感情,從中領會詩歌的美。
(四)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多半來源于生活。有關老師應該聯(lián)系生活,從生活中汲取教育資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領略古詩詞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初中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基礎階段,有關老師應該注重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重復朗讀古詩,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感受古詩的美;營造一種古詩意境,促進孩子理解;對古詩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等通過這些方法來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育教學,促進孩子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申少強.淺談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4):210.
[2]郝廣益.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3(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