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剛
摘 要:初中化學課本中基本概念幾乎節(jié)節(jié)都有,而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學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明確而影響化學學習成績的提高,甚至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關鍵詞:化學基本概念;掌握; 化學知識
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課、化學術語、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學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明確而影響學習成績,甚至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何講清化學概念、使學生輕松、牢固掌握化學知識,我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借助演示實驗講清基本概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演示實驗直觀生動、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印象。課本中有許多基本概念都有對應的演示實驗,一般來說,演示一個實驗,講清一個概念。但有的演示實驗一個實驗可以講清幾個概念。如演示了鎂條在空氣中燃燒這一個實驗,可以講清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兩個概念。甚至有的演示一個實驗可以講清三個概念。例如演示了配制NaCl溶液一個實驗,可以講清溶液、溶質、溶劑三個概念。當然也有演示兩個或者三個實驗才能講清一個概念的。 有時為了講清一個概念,還需要自行設計補充課本上沒有的一些演示實驗。例如對于“飽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學生并不難理解,但對結尾“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這句話,不一定注意到它的意思。為此可以補充做這個實驗:在飽和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晶體,不溶解,所以這種溶液是NaC飽和溶液。但當加入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時,從溶液出現(xiàn)紫紅色現(xiàn)象看出高錳酸鉀溶解了,因此這溶液卻是高錳酸鉀的不飽和溶液。
二、通過具體的物質講清基本概念
對初中學生來說,化學基本概念以前沒有接觸過。如果抽象講解,就不易接受,不好掌握,更談不上應用。所以有些概念要結合在具體物質學習以后來講解,例如對“同屬異形現(xiàn)象”和“同屬異形體”兩個概念的教學,要有意識地利用金剛石和石墨這兩種具體物質,把金剛石和石墨這兩種物質的有關知識講清楚,強調它們的物理性質雖然差別很大,價格懸殊,但它們兩者卻是同一種碳元素所形成。在這個基礎上,再講解“同素異形現(xiàn)象”和“同素異形體”,學生就不感到抽象,容易理解了。
三、咬文爵字講清概念
化學概念的文字表達很講究科學性和邏輯性。教師要講清概念,學生要學好概念,對所有概念要做到咬文嚼字,才能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例如根據(jù)電解質的觀點。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兩字是關鍵,因為有些化合物如酸式鹽,它在水溶液中電離,也有氫離子產生、但同時電離出其它陽離子,故就不是全部陽離子都是氫離子,它就不是酸,而是鹽。所以對“全部”兩字一定要咬文嚼字。
四、從正反兩方面講清基本概念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例如借助演示實驗講完電解質的概念: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電離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接著提出問題:固態(tài)硫酸鈉不能導電,它是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為什么?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抓住概念中“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這個條件來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電解質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用發(fā)展的觀點講清概念
化學概念的形成要經(jīng)過一個認識發(fā)展過程,同時又在形成之后還會不斷發(fā)展。因此,在教學思想上,對概念要有一個發(fā)展的觀念,并體現(xiàn)在教學實踐中。初中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開始用得氧、失氧來概括氧化、還原概念,這是根據(jù)這個階段學習的內容而概括出來的,是氧化、還原的狹義的概念,是學生認識氧化、還原的初級階段。往后改用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來概括氧化、還原的概念,它不僅能概括那些有得氧、失氧關系的反應,還能概括那些沒有得氧和失氧關系而發(fā)生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這是對氧化、還原認識的深化,是氧化、還原概念的發(fā)展。當然,并非到此為止,再往后到高中還要從電子得失的觀點給氧化、還原下定義等。所以在講解這類逐步發(fā)展的概念時,既要相應于那個階段的要求講的明確、肯定,又不能把它說得太死,而應留有余地,等待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