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清
摘 要:《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學法的指導尤其顯得特別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效性
數學者,世界頂級之學問,科學之左膀右臂,文明之侍者,生活之幫手;數學涉及人類的一切領域,可以說,世界本身就是數學的,沒有數學,發(fā)明創(chuàng)造將會倍減,生活水平必然退步千里。我從教學經驗中體會到數學教學自有其獨特的方法,要想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必須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談一談教學體會,敬請共同商榷。
一、教師要有吸引學生的魅力
小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也容易發(fā)生變化,比如某位老師表揚他一下,他就會對老師感激涕零、無話不談,上課的時候自然坐得筆直,認真聽講,而萬一又被批評教育了,馬上就會對老師冷眼相對,上課時無精打采,東瞅西看。所以,如果教師向讓課堂上生機勃勃,學生們都認真聽講,那么就必須要有吸引學生的魅力,就是讓學生喜歡。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呢?我認為應該是幽默風趣的,在課堂上會逗學生開心的,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簡單有趣的,而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也不會言語鄙視或者公開批評,在生活中也愿意和學生們打成一片,融入到學生們中間,傾聽他們對教學的一些看法或者要求。教師就應該像一個“孩子王”,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振臂一呼,就會有大批的孩子一起響應,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帶著學生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讓他們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讓他們對老師不再恐懼,對學習不再煩惱。
二、學習習慣是突出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勤奮刻苦的習慣??鬃诱f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和思的關系做了精辟的論述??梢娕囵B(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學生產生獨立思考的熱情,在課堂上就應該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情境。高年級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找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獨立或小組解答,低年級的教師通過出示主題圖、講述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式讓學生去發(fā)現、收集其中的數學學信息,提出自己想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加以思考,相互交流,評議總結,得出結論,不管采取哪種形式的學習,學生都經歷了一種“發(fā)現——質疑——探新——求證”的思考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還極大限度地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手、動口的習慣。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不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個個沉默不語,這樣不僅給學習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而且久而久之也會使我們教學工作步入一個不可思議的惡性循環(huán)鏈,不該說的老在說,應該說的總不說,該懂的不懂,該掌握的沒掌握,最后的學習效果肯定是糟糕透頂的。所以就一定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口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操作、交流的能力。課堂上,學生充分動起來了,氣氛才能活躍,師生才能更有效地交往互動。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積極開展活動,動手操作,動口交流,相互評價,最終達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事實證明,只要孩子們個個大膽起來,人人表達出來,那么學生所面臨的數學問題也就輕松地在他們的辯論中漸漸明白,得到解答。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生的特點對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和規(guī)劃,確定合理的教學模式,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將它們有機地整合起來。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精心準備、周密安排,從多個層面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同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間,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采用不同教學組織形式以實現各類課堂教學目標,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
數學情境是數學問題產生的土壤,數學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是學生發(fā)現和提出數學問題的重要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懸念,產生求知欲。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動機?!苯處熑裟芙Y合實際,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發(fā)現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情境應具有應用性、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同時要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四、注重教學反思,促進教學質量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學會教”與“學會學”統(tǒng)一起來,努力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付諸實踐后,再不斷地反思進行調整,在教學中應經常問一問自己,哪些教學行為及其觀念是正確的,為什么?哪些是不正確的,問題在哪里,應該怎么辦?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質量,對教學現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客服被動性、盲目性。
五、結語
總之,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小學數學教學有很多種教法,關鍵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認真研究,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學生而異,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法,小學數學教學一定要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自主性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既要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樂,真正把小學數學教好,真正發(fā)揮好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榮.淺析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10(1):100.
[2]何瓊華.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路徑探究[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3):30-31.
[3]陶麗艷.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