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智
摘要:語文作為基礎性工具學科,想要學好是不容易。它體系博大內容浩繁,融思想、知識與藝術為一體,需逐步培訓良好的感知與接受能力、但作為中學階段的一般性學習,需要的是扎實的文字、語言功底,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順暢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而達此目的、應該說是不太困難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個認識,即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賴于語文素養(yǎng)的增強,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072-01
1.從心理上要重視語文、喜歡語文
其實長久以來有些同學對語文存在錯誤認識。一方面覺得語文是母語,只要能夠認得字能讀書就可以了。其實語文包含的知識非常豐富,有用的東西多,而且生活中要求你會讀讀寫寫的地方不在少數(sh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發(fā)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所以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認識幾個字就罷。另一方面,有些同學覺得語文學習總是不見成效,所以熱情不夠。語文的博大精深需要大家慢慢的深入進去才能發(fā)覺它的魅力所在,那么語文學習也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
總之,我們首先就要端正對語文的認識,重視語文、喜歡語文。只要了興趣和熱情,用良好的學習方法為指導,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
2.學會聽課,培養(yǎng)聽、說、讀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聽語文課?此話一出,很快就會有人說,"語文課有什么好聽的,從小學到高中,語文都是老一套,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不聽課,照樣能學會。"不錯,在眾多科目中,語文好學,但要學好卻不易,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要想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語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持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如何布局謀篇的。而孩子成績的好壞也往往取決于課堂短短的45分鐘的聽課效率。聽課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分析,實際是在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善于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要點、重點,這才叫做會聽。而老師的提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說讀的能力,學生在回答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再次閱讀課文,然后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表述出來,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的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在課后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于利用課堂45分鐘。
3.獨立完成作業(yè)
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確實也是實際教學工作中最為頻繁的問題。高中語文的教學其實并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在他們看來,不管學習語文是否認真,好像語文知識水平并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確實,語文是學生從小就接觸到的學科,從牙牙學語開始到現(xiàn)如今的語文系統(tǒng)學習。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穿梭在生活與課本中。學生認為就自己對語文的理解,足以應對作業(yè)、考試。因而,在處理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時,他們往往以一種不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語文不同于其他的學科,例如數(shù)學作業(yè)中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但是語文的解答確是自由的、廣泛的。很多的學生在面對語文作業(yè)時,他們覺得都差不多就這樣,而且好像自己都會做。也因此,在完成作業(yè)時他們總是不愿意自己動腦筋,而是模仿其他同學的答案,然后交上去給教師評閱。面對這樣的答卷,教師當然明了于心。其實往往這樣的學生,他們在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上卻存在問題。因為習慣模仿別人的東西,他們會忘乎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在處理這樣的學生問題時,教師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獨自發(fā)揮。比如在學習詩歌鑒賞的時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就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問,讓學生口頭闡述答案。這是一種及時的、獨立的思考,不需要停留太多的時間給學生,給他們產生一種思想上的緊迫感。這樣既能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關鍵是教師要借這樣的機會讓學生明白: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才能夠在考試中獨當一面。作業(yè)、學習并不像學生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只有設身處地地去學習、去做,才能明白其過程的演變,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東西。獨立完成作業(yè),并不是獨立完成一份任務,而是獨立完成了一份擔當。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哈姆雷特。即使只有一門語文,但教師卻有一千名,甚至更多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我們始終熱衷于語文的教學,我們始終關注于語文的進步。為了語文教學,我們愿意付出,我們愿意奮斗,我們愿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