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學生進行語文素質(zhì)訓練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把自己的知識體驗情感外化的一種表現(xiàn)。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深化,語文教師要革新作文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尤為重要。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在寫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表揚鼓勵和肯定,漸漸打消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慢慢讓學生產(chǎn)生寫作的興趣。要讓學生多閱讀,讀優(yōu)美的文章和段落,背誦一些經(jīng)典范文,還要注意擴大知識面,閱讀一些報刊、名家名篇,讀多了背多了,積累的東西就多了。這樣寫作的時候就不會感覺無話可說,自然會下筆如流水。要選擇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選擇的題目要貼近學生實際,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有了寫作興趣,讓學生有靈感就寫,發(fā)現(xiàn)問題就予以改正,長此以往寫作就不再是負擔,相反是樂趣,真正實現(xiàn)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zhuǎn)變。
二、作文要回歸到生活的起點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現(xiàn)在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寫非己所思所感,語言貧乏,思路單一,文體特征不清晰”等問題。新課程寫作教學必須直面并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作文課要向生活“開放”,讓學生走向社會、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培養(yǎng)他們關心社會、熱愛自然、愛護生命、同情弱小的赤誠愛心。我校是一所農(nóng)村中學,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diào),加上住校的原因,接觸外界的機會比較少。我首先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如身邊的師長、同學及學校、班級每天發(fā)生的新鮮事。一次,我偶然發(fā)現(xiàn)教室黑板兩旁的一副對聯(lián)學生對得不好,在課堂上我及時向他們介紹了有關對聯(lián)的基本要求和知識。后來,我又給他們介紹了公益廣告、手機短信、串臺詞、班會主題詞、請柬等常見實用文體的寫作知識,平時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道理,要留意周圍的宣傳標語、通知、啟事、頒獎詞等,養(yǎng)成隨時記錄生活的好習慣。
三、要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力
教師要讓學生能從日常生活的普遍現(xiàn)象中悟出哲理,能從多彩的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紛繁的社會生活?!跋﹃柗疾輰こN?,解用都是絕妙詞?!边@點可以從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加以點撥和訓練。例如,學習冰心的《霞》,作者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得出自己獨有的體會:經(jīng)歷過痛苦磨難的生命才更有價值,我就要求學生以抒情的筆觸記錄一次自己郊野踏青或登山玩水的活動,要求寫出自己的領悟??傊?,學生如果能透過題目或材料回歸到生活中去,作文就會有自由、真實可言了。
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與積累
歐陽修曾說:“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首先,我在平時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摘錄課文中出現(xiàn)的好詞佳句、古典詩詞、成語格言、諺語警句等等,廣擷博采課本語言精華,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認為教材本身就有很多讓學生學習寫作的典范例文,我的做法是先向?qū)W生介紹相關文體寫作的知識,如議論文、記敘性散文、戲劇、小小說等,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相關知識鑒賞課文中不同文體的文章,學以致用,寫出符合文體要求的作文。我還注重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多進閱覽室,多跑圖書館,走進更廣闊的閱讀世界。
五、強化作文訓練
針對當前中學生作業(yè)多,時間緊的具體情況,我采用了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即每學期除了寫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記、甚至雜感、語絲上。課內(nèi)作文自不必說了,我還非常重視鼓勵學生到我們農(nóng)村的鄉(xiāng)間田頭捕捉瞬間的靈感寫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內(nèi)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寫得生動活潑,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兩語也給予鼓勵。這樣做學生擺脫了“寫作文”這個框框的束縛,能夠輕裝上陣、暢所欲言。
六、改革傳統(tǒng)的批改方法
按傳統(tǒng)的過程模式組織教學,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在作文批改上存在誤區(qū)。因為每一次作文交上來,教師都要一篇篇地批改,實在費時費力;其實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全班批改,或輪流批改,或教師批改,或?qū)W生批改。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觀念,大膽地打破“學生作文教師改”的桎梏,教師給一些適當?shù)囊龑Ш椭更c,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
誠然,作文的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氨鶅鋈撸且蝗罩?,要想真正改變目前初中作文教學的不利局面,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以人為本,不斷探索,大膽實踐,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就一定會迎來明媚的春天。
張立紅,甘肅秦安縣興國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