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圣還,凌靜,陳學權
(鹽城市大豐人民醫(yī)院,江蘇鹽城224100)
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應用
柏圣還,凌靜,陳學權
(鹽城市大豐人民醫(yī)院,江蘇鹽城224100)
目的探討血清C反應蛋白(CRP)測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應用價值,為其他患者后期檢測指標的選擇提供參考信息。方法本院收治肝腹水合并感染患者共50例,將其設為觀察組;同期選擇肝硬化腹水但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將其設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實施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同時還進行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正常值(N%)及腹水多形核粒細胞計數(shù)(PMN)等指標檢測,探究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WBC計數(shù)、N%及PMN分別為(58.31±14.94)mg/L、(8.84±3.08)×109/L、(86.45±20.87)、(520.81±132.52)×106/L,對照組分別為(5.91±2.98)mg/L、(3.07±2.84)×109/L、(55.48± 18.91)、(102.55±62.35)×106/L,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在各項指標檢測陽性率中,CRP診斷的陽性率為100%,明顯高于其他指標診斷,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可作為常規(guī)的檢測指標,以更好的改善預后。
血清C反應蛋白;肝硬化;腹水;感染早期肝硬化腹水是指由于肝臟疾病導致肝臟反復炎癥,纖維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多種病理因素,如門脈高壓、低蛋白血癥、水鈉潴留等引起腹腔內積液的臨床癥狀[1]。近年來該病發(fā)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威脅患者的健康[1]。肝硬化腹水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而可以將其認為是多種肝臟疾病終末期的表現(xiàn),患者預后通常較差。同時因患者身體耐受性弱,免疫系統(tǒng)能力差等原因,患者易合并感染[2]。而對于合并感染的患者,治療難度將明顯增加,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及早的診斷與治療對于患者而言意義重大。血清C反應蛋白在炎癥檢測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對于合并炎癥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將會呈明顯上升趨勢。且血清C反應蛋白的敏感性較強,較傳統(tǒng)的診斷指標相比較,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3]。近年來,伴隨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的臨床價值受到認可,且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本次調查中,即對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作下述報道。
1.1 臨床資料本次調查時間為2010年1月~2015年1月,調查對象為鹽城市大豐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患者,將該組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3~71歲,平均(58.3±2.1)歲;同期選取肝硬化腹水但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將該組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45~70歲,平均(57.4± 2.1)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為患者抽取靜脈血,檢查項目包括血清CRP、血常規(guī)等。此外,抽取兩組患者腹水對多形核粒細胞,同時進行細胞培養(yǎng)。
1.3 診斷標準(1)CRP>8.20 mg/L為陽性;(2)白細胞(WBC)>10×109/L為陽性;(3)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正常值(N%)>75%為陽性;(4)腹水多形核粒細胞計數(shù)(PMN)>250× 106/L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觀察指標檢測值本次調查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在CRP水平、WBC、N%、PMN值指標上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觀察指標檢測值比較分析
2.2 觀察組各指標檢測陽性率對比調查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CRP陽性率為100%,高于WBC、PMN、N%等指標檢測的陽性率。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各指標檢測陽性率比較
2.3 觀察組治療后CRP水平改善經(jīng)本次調查結果可知,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CRP水平為(58.3±14.9)mg/L;在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后,其CRP水平明顯的下降,檢測值為(13.9±4.0)mg/L,治療后患者的CRP水平下降顯著,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992,P<0.05)。
血清C反應蛋白在臨床上常用作機體細菌感染檢測,對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出現(xiàn)激發(fā)感染等情況,若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可加重對肝臟造成的損害,同時還可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4]。因此,對于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進行及早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高,因患者病情原因,其身體耐受性、免疫能力均較為低下,原白細胞數(shù)較低[5]。因此在對肝硬化腹水并發(fā)腹水感染患者進行診斷時,以傳統(tǒng)的實驗室診斷指標分析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如白細胞計數(shù)指標等[6]。因此醫(yī)學者不斷的進行探尋,以探究更好的診斷指標,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預后。
伴隨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血清CRP診斷技術在臨床上受到重視。在肝硬化腹水并發(fā)感染患者中,通過血清CRP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7]。且CRP診斷結果不受抗炎藥、免疫抑制劑或激素影響,結果真實可靠,可為醫(yī)師提供更多的參考信息。本研究即重點分析了血清CRP測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8]。
CRP為急性時相蛋白,當機體受到損傷,或機體內出現(xiàn)炎癥感染時,CRP水平將明顯的提升,可高于正常機體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對于正常人群而言,其血清CRP檢測含量極低。而機體感染好轉后,血清CRP水平又將明顯的下降[9]。因此血清CRP診斷在炎癥患者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且臨床調查顯示,CRP上升速度及幅度等可反映患者的機體組織受損水平,通過檢測CRP水平可了解到疾病的發(fā)展或改善[10]。
伴隨現(xiàn)代醫(yī)學手段的進步,CRP診斷越發(fā)精確。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觀察組CRP陽性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WBC、N%及PMN計數(shù)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提示,對于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常規(guī)WBC等指標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但在陽性率檢測中,僅CRP診斷陽性率為100%,高于其他檢驗項目,由此可見,CRP測定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即使對于反應低下或常規(guī)檢查正常的人群,通過CRP診斷可反映機體內有無炎癥。
綜上所述,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可作為常規(guī)的檢測指標,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預后。
[1]王曉,朱均權.血清C反應蛋白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54-55,58.
[2]吳菊意.血清C反應蛋白在肝硬化并發(fā)腹膜炎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14):44.
[3]姜彬.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檢驗結果的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6,22(23):18-19.
[4]Sj?wal l Christopher,Cardel l Kristina,Bost r?m El isabeth A,et al.High prevalence of autoantibodies to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Association with liver f ibrosis and portal inf lammation[J].Human Immunology:Of f 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istocompatibi lity and Immunogenetics,2012,73(4):382-388.
[5]孔金峰,陳麗芳,熊克宮,等.降鈣素原、白介素-6及C反應蛋白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發(fā)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的診斷價值[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5,37(3):67-70.
[6]嚴佑琴,嚴紅梅,汪彤,等.肝硬化患者單純腹水與合并自發(fā)性腹膜炎的鑒別診斷[J].山東醫(yī)藥,2014,54(3):40-41.
[7]Reuken PA,Kiehntopf M,Stal lmach A,et al.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 lin(MR-proADM):An even better prognostic biomarker than C-reactive protein to predict short-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 rhosis at risk of infection?[J].Journal of Hepatology:Th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2012,57(5):1156-1158.
[8]朱華波.血清CRP和PCT檢測在肝硬化自發(fā)性腹膜炎診療中的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4(8):1619-1620.
[9]楊志花,申鳳俊,黃會芳,等.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當代醫(yī)學,2016,22(4):82-83.
[10]倪傳斌,陳武軍.80例肝硬化腹水并發(fā)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3,13(12):1514-15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