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芳
從葉圣陶先生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明確提出“把整本書作為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到今天《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整本書閱讀已然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相關的重頭戲。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聰明起來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建設在中國國情基礎上生長的不同層面的文化中國夢?!?/p>
高中教材眾多整本書節(jié)選文本的收錄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節(jié)選文本既是檢驗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的試金石,也是激發(fā)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助推器,兩者之間水乳交融,相輔相成。
一、教學現狀
節(jié)選文本作為整本書的一部分,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風格還是語言,主題還是敘述都是一脈相承,與整本書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割裂的關聯。朱紹禹在《中學語文教材觀》中說:節(jié)選文除具備全文的教育價值外,它能使學生通過閱讀節(jié)選文章,了解和掌握整部作品的知識,起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用,它還能夠培養(yǎng)閱讀長篇作品的興趣,把課文閱讀延伸到課外,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整部作品的能力。
節(jié)選文本它既以獨立的教學意義存在于教材中,又承載著文化與文明傳播的使命,這就確定了節(jié)選文本教學在整個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地位,也給教學者提供了處理節(jié)選文本的一些方向,既要從整本書出發(fā),又要著眼節(jié)選文本。
但反觀當下,節(jié)選文本教學的處理幾乎都承襲了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論”,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有些老師是以文讀文、深挖細節(jié)來處理文本,課堂專注于對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三大要素進行條分縷析,精雕細琢,對整本書的介入只是采用了簡單的文學常識介紹,了解《紅樓夢》大體的故事情節(jié)而已;有些老師則以節(jié)選文本作為引子,進行了《紅樓夢》專題講座,指引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自主閱讀,重視了閱讀而荒廢了節(jié)選文本的教學任務;少數老師能把整本書的相關內容與節(jié)選文本關聯起來進行解讀,但也僅限于把“《紅樓夢》的開頭四回是全書的序幕,為后面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作了鋪墊,教師簡要介紹開頭四回的主要內容,以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內容”作為教學目標,學生閱讀變成了教師咀嚼喂養(yǎng)。長期以來,我們的節(jié)選文本教學不是采用了精選精讀方式,就是采用自主閱讀匯報方式,節(jié)選文本教學與整本書之間就如兩張皮,各為其主。錢理群教授曾沉痛哀嘆“我們已經習慣于二元對立,非此即彼”。 孫紹振教授說中學語文教學的作品解讀“在方法上,習慣于從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與現實的統(tǒng)一中團團轉,缺乏揭示矛盾進入分析層次的自覺,這在根本上是背離分析的初衷”。①徐默凡老師在《多讀就能學好語文嗎?》一文中就極力反對“以自由閱讀之名而心安理得地放棄語文課的責任,放棄語文教師的工作,放棄對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規(guī)律的研究,以致語文課淪為中學教學可有可無的附庸”。②
那么我們如何處理節(jié)選文本閱讀教學與整本書閱讀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打破知識碎片化、思維僵硬平面化、體悟膚淺表層化”的閱讀教學目標?
二、處理節(jié)選文本教學與整本書閱讀矛盾的設想
李衛(wèi)東老師就整本書閱讀提出“雖然學生自主閱讀整本書主要發(fā)生在課外,但整本書閱讀已經不是慣常意義上的“課外閱讀”,需要教學的支持,需要打破課內、課外的壁壘,貫穿課內、課外的閱讀時空,需要整體的課程謀劃”。應是“沖破語文教學狹小格局的深閱讀、深度學習,需要精讀、泛讀的靈活轉換,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深度整合,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對接融通。”③
(一)教學指導下的整本書閱讀規(guī)劃
語文教學要有整體課程謀劃,對必修教材進行整體梳理,分計劃、分階段、分步驟進行整本書閱讀。依然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大體估計學生閱讀的時間,我們設計了整本書閱讀計劃。
1.根據教學目標確立精讀與略讀的章回
節(jié)選文本教學要拓寬教學意義,加深教學深度,就要化單為整,從整本書閱讀出發(fā),形成教學思考:節(jié)選文本它在整本書中的地位是什么?整本書與節(jié)選文本直接關聯的章節(jié)又寫了什么,為什么而寫,怎樣寫?它與整本書反映的主旨有著怎樣的關系,能否從文本的思想內容、結構層次、語言運用上找到其內在聯系等問題?這其實涉及到了教學目標,《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是講述林賈姻緣的開篇,也是《紅樓夢》主題貫穿的珠子,節(jié)選借助林黛玉的俊眼展現了封建大家庭賈府特殊的社會地位,以及與之相關聯的人事,教學目標基本確定為“理清人事關系、明確環(huán)境因素”等。根據這個教學目標再指導整本書閱讀,我們就可以確定精讀與粗讀章回,如小說前五回既是小說的序幕,也是小說的綱?!芭畫z補天”“木石前盟”,揭曉了林黛玉、賈寶玉的今世前緣,因果輪回;冷子興演說、葫蘆僧判案、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等情節(jié),從不同方面介紹了賈府的主要人物,描寫了賈府的環(huán)境,更有利學生理解 “俊眼看賈府”的人和環(huán)境。全書的主要人物、背景、發(fā)展脈絡、人物命運基本上都在前五回交代出來了,這部分的精讀對節(jié)選文本人物、環(huán)境的理解也就有了充分的依據。
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既讓學生明確整本書閱讀的重點,也幫助他們對節(jié)選文本有個通觀的思考認識,長期鍛煉,學生整本書閱讀就有了方向,節(jié)選文本的理解也更貼近作者創(chuàng)作的本源,如此方能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
2.根據閱讀法指導整本書閱讀的整合
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中說,許多小說在開篇就告訴讀者十八件事情:文體、強調、情緒、措辭、視角、敘述在場、敘述態(tài)度、嘲諷、節(jié)奏等。教師根據節(jié)選文本的需要可以有意指導學生進行不同角度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林黛玉進賈府》的閱讀時,我就安排“女性”敘事角度④進行整本書閱讀,即涉及到《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部分進行閱讀整理,其他部分略讀。金陵十二釵“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口聲”,都是作者濃墨重筆,著力塑造的人物,如王熙鳳,在前八十回中就占了五十二回,學生可反復精讀這些章回,就能整合出王熙鳳這個獨特的人物形象,窺視賈府大廈傾倒的原因。通過對女性人物的整體閱讀,可以梳理出榮國府“裙釵齊家”的大畫面:榮國府是由賈太君和王夫人姑侄掌權,賈母是榮國府最高決策者;王夫人雖退居二線,但地位依然顯赫;王熙鳳總攬全府事務實際大權;探春的精明能干等等。
3.根據閱讀原點與遠點指導整本書閱讀
閱讀原點即學生對節(jié)選文本了解的最近狀況,閱讀遠點是學生希望通過整本書的閱讀達到解決問題的最終目標和指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整理(特別是問題整理),編排出精讀與粗讀部分。葉圣陶說“無論閱讀何種書籍,都應該提出一些問題或者題目”。如學生在閱讀節(jié)選文本時發(fā)現節(jié)選文本只是由林黛玉這個外甥女的眼睛看賈府,脂硯齋評點節(jié)選文本“總借黛玉一雙俊眼中傳來”,那么換一個人,不同的眼睛看到的賈府會是一樣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確立了整本書閱讀第六回“劉姥姥進榮國府”、第三十九至四十二回“劉姥姥進大觀園”,將它們和文本進行比較,看看從不同的眼睛所觀察到的生活風貌、人情世故有何不同,從而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渲染賈府的環(huán)境。
(二)整本書閱讀基礎上的節(jié)選文本教學
節(jié)選文本教學的出彩,源于整本書閱讀與之關照,因而把握兩者之間的運用原則非常重要?!拔谋臼鞘澜?,是人,是思想、情感和經驗的文字化、符號化-----所以,文本解讀可以說是還原,是回溯。文本解讀的最高境界是對文本的擊穿,是對束縛的破除,是對秩序的抗爭,是對有限的解放。”⑤因而,我們不能因遠處的渺茫而忘了文本所來的路徑。
1.互映原則
節(jié)選文本內容是單一的,為了更全面的把握,我們需要從整本書中搜尋相關能互相印證的材料輔助理解。如節(jié)選文本中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已經很豐富,但不全面,我們就可借助下列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圓形人物”。
(1)冷子興: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
(2)周瑞家:(她)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樣的模樣兒,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他不過。
(3)賈璉的小廝興: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4)王熙鳳的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5)《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2.補白原則
葉圣陶《略讀指導舉隅》前言中說:“反思好的小說和劇本,故事僅是跡象;憑著那跡象,作者發(fā)揮他的人生經驗或社會批判,那才是精魂——憑著故事的情節(jié),逐一追求作者要說而沒有明白說出來的意思,才會與作者的精神相同,才是閱讀書籍的正當方法。”沒有明白說出來即文本中留白處,需要我們進行補白。如教學中,學生循著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賈府建筑的恢宏,設施的華麗,布局的精巧,但為何到賈政房中卻有一抹不協(xié)調的色彩——半舊?而且運用多處?”,據此,引入下列材料:
材料一:針對“半舊”,脂硯齋曾批注:“三字有神。此處則一色舊的,可知前正室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說中,不論何處,則曰商彝周鼎、繡幕珠簾、孔雀屏、芙蓉褥等樣字眼?!保资鶄仍u)
材料二:《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里有對賈政這樣的介紹:“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還有更多的間接介紹:“最喜讀書人,禮賢下士,濟溺扶危,大有祖風”。
材料三: 江南江寧府江寧縣監(jiān)生賈蓉,年二十歲。曾祖,原任京營節(jié)度使世襲一等神威將軍賈代化;祖,乙卯科進士賈敬;父,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賈珍。
通過這段材料的補白,學生說這“半舊”真是中肯,運用恰到好處:世襲才符合賈家這“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的身份和地位,“半舊”才能顯示賈家的顯榮之久,也通過半舊看到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同樣“半舊”也暗示著賈府由盛轉衰的命運。
3.思想性原則
連中國曾說:“語文課最關鍵的是將‘人的意義和價值呼喚凸顯出來。”《林黛玉進賈府》一節(jié)刻畫了眾多女性形象,展示了封建時代中國女性的魅力,對男子的描寫略有涉及,但正是那略寫一筆,卻意味無窮。如寫賈赦“一進正室,早有許多盛妝麗服之姬妾丫鬟迎著”一句,表面看似寫出賈府的奢華,聯系整本書,我們就可發(fā)現作者的意圖,就是對“丑陋俚俗男子世界的揭示,對男尊女卑社會的評判”。⑥作為榮國府嫡子長孫、父死繼承世祿世爵、襲封“一等將軍”的賈赦,本該為國效力、興復家業(yè),卻極端好色,成天飲酒作樂、巧取豪奪、不顧廉恥,“姬妾成群”就是最好的證據。由此人展開引入整本書中關于男子角色,我們讀到了賈赦好色無恥,賈政迂腐無能,賈珍、賈璉、賈蓉驕奢淫逸,薛蟠豪橫粗俗、草菅人命,賈雨村忘恩負義等等,占據封建家庭統(tǒng)治地位的男人可謂劣跡斑斑,難怪柳湘蓮說“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干凈,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
整本書閱讀擴張了節(jié)選文本教學的密度和高度,節(jié)選文本教學進一步實現了整本書閱讀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關鍵之處還是要讓兩者融為一體,相為映證。
參考文獻
①陳日亮:《如是我讀》,上海:華東司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期。
②徐默凡:《多讀就能學好語文嗎?》,《語文學習》,2015年版第10期。
③李衛(wèi)東:《混合式學習——整本書閱讀的策略選擇》,《語文建設》,2016年版第9期。
④李帆:《論〈紅樓夢〉的女性視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版第9期。
⑤汪政:《文本解析關系處理論綱》,《高中語文教與學》,2015年版第5期。
⑥平志軍:《論〈紅樓夢〉的女性意識》,《名作欣賞》,2016年版第4期。
[作者通聯:浙江嘉興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