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亞萍
摘 要:對兒童繪畫中的情感表現進行了調查研究。針對調查過程中兒童繪畫時情感的復雜性等問題,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并結合學前教育專業(yè)知識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此研究可以輻射到幼兒美術教學中,為幼兒教師培養(yǎng)幼兒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兒童繪畫;繪畫情感;情感表現
一、概念界定
1.兒童繪畫
兒童繪畫是在孩童時期,兒童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通過觀察、想象,自由發(fā)揮,涂鴉或繪制出來的作品。兒童繪畫的界定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純粹意義上的沒有經過老師指導的完全出自兒童之手的圖畫;另一方面就是兒童在前面的基礎上保持繪畫興趣,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繪畫作品。
2.繪畫情感
繪畫情感是態(tài)度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態(tài)度中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xié)調一致性,是態(tài)度在生理上一種較復雜而又穩(wěn)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情感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愛情、親情、友情、幸福、美感、厭惡等等。
3.情感表現
情感表現指把內在主觀世界狀況(如情感、想象、幻想等)直接表達出來。情感是態(tài)度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態(tài)度中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xié)調一致性,是態(tài)度在生理上一種較復雜而又穩(wěn)定的生理評價和體現。
二、兒童繪畫中的情感表現方式
1.兒童繪畫的內容可以展現兒童的內心世界
兒童畫是兒童的另一種語言,每一個兒童都有美麗的童話世界,而他們內心世界的情感能通過繪畫釋放出來。想要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就要多觀察兒童的畫,觀察分析他們的畫面內涵。作為兒童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幼師必須有一顆敏感的心,讀懂兒童的畫,真正了解兒童的心理需求。
2.兒童繪畫作品中的色彩運用可以表現兒童的性格特點
兒童繪畫時一般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來涂色,性格開朗的兒童通常喜用鮮艷的色彩,而性格內向或者悲觀的兒童則會選用一些暗色調的色彩。因此,通過觀察兒童畫面色彩可以大致估測出兒童的性格特點。
3.通過繪畫幫助兒童建立一個健康的內心世界
兒童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們沒有受到太多的限制,也沒有技巧的約束,只是畫自己想畫的,對他們來說畫畫沒有目的,是一種情緒情感的延伸。作為老師,只有讀懂兒童的畫,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三、對兒童在繪畫中的情感表現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為了了解兒童在繪畫中的情感表現影響因素,筆者走訪了 6所幼兒園,通過對10位幼兒教師的美術課進行隨堂觀察,調查結果如下:
1.教師過于強調目標的階段性
以兒童發(fā)展的階段性為依據,根據兒童的年齡階段特點制訂教育目標和相應的教育方案。例如,小班兒童在作畫選用顏色時,只能選紅、黃、藍、綠這4種顏色,如果有兒童提出選用其他顏色畫畫時,多數教師會說這些顏色我們以后再用,缺乏鼓勵兒童探索的意識,抑制兒童的發(fā)展。
2.教師太注重結果,抑制兒童主動性
在繪畫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只注重讓兒童完成作業(yè),用較長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講解、示范,而兒童則坐著聽教師講,看教師畫,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仿。這樣兒童的主動性、主體性難以發(fā)揮,這種形式的教學扼殺了兒童繪畫的天性。
3.教師缺少對兒童的情感觀察
有時候有些教師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只給兒童一些活動材料、一幅范畫,簡單講解一下,然后就讓兒童自己去“折騰”,而自己則袖手旁觀,繼續(xù)干別的事。教師缺少觀察發(fā)現兒童畫中的一些情感表現,有些兒童可能心情不好,或者心里有黑暗的一面,通過圖畫表現出來,教師沒有及時解決兒童的一些情感問題。
四、對培養(yǎng)兒童繪畫情感表現的建議
1.兒童美術教育目標應定位在兒童的終身受益上
兒童年齡特征強調的僅僅是這個階段兒童的一般規(guī)律,作為教師,應該從每個兒童具體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將目標的定位轉變成塑造兒童個性、開發(fā)潛能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上,而不是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管不顧兒童的身心感受,要為兒童長遠的發(fā)展考慮,使兒童終身受益。
2.看待兒童的圖畫要去掉成人美術標準的枷鎖
只有給兒童去掉成人美術標準的枷鎖,才能讓兒童自由地繪畫,體驗表達的樂趣,克服那些繪畫的恐懼感。當兒童繪畫時,教師可以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啟發(fā)和引導,真正地走進兒童的世界,與他們談論作品,聽取他們想表達的意思。有些兒童因為繪畫技術的限制,可能想表達的和最后畫出來的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與兒童交流,觀察他們畫畫中的情感,充分了解畫面的真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景芝.兒童繪畫心理與教育[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4.
[2]孔起英.幼兒園美術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嚴文華.心理畫外音[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Malchiodi.cathyA..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