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杰
摘要:語文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也就是說,閱讀教學要著力為學生搭建體驗的平臺,要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作者,與作者進行直接的心靈對話,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開展個性化閱讀,實現(xiàn)有效教學,體驗正是閱讀教學的靈魂所在。
關鍵詞:體驗 閱讀教學 靈魂
新課改提出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理念,即閱讀不是教師的主觀行為,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要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而是要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以獲取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閱讀教學改革的重大方向。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再沿用舊模式,按固定的程序來展開條縷分析,將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在學生看來每篇文章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作者簡介、主題思想、寫作特色、結構布局等,根本談不上對文本的全方位解讀,無法獲取豐富而深刻的體驗,無法體會到閱讀所帶來的心靈的震撼、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愉悅,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成為有效的教學。
一、帶著積極的情感展開閱讀
文章并不是為了湊字數(shù)的詞語與材料的簡單堆砌,而是圍繞著特定的主題用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來表達,在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深刻地解讀文本,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就必須要讓學生展開富有情感的朗讀,這也正是新課改下重要的閱讀教學理念。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要讓學生學會運用重讀與輕讀、快讀與慢讀來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同時還要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以最佳的狀態(tài)來展開閱讀,這樣的閱讀才能是快樂而有效的。而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試圖將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情感講明講透,讓學生明白以讀出這種情感,但收效甚微。教師要對自己在閱讀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要由傳遞者轉變?yōu)榧ぐl(fā)者與引領者,要深入挖掘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找到最佳的激發(fā)點,以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引導學生帶著特定的情感來展開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而深刻。
1.引入生活的活水。生活是文章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作者細心觀察生活,進行藝術加工的思想結晶。那么,在閱讀時生活自然也是最佳的切入點,是通往文學殿堂的橋梁。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只是機械地就文講文,而是將之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地結合起來,以喚起學生的相關生活經(jīng)驗,這樣更能增強閱讀教學的真實性與形象性,以激發(fā)學生積極的閱讀情感。
2.運用多媒體技術。某些文章的主題遠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如歷史題材的文章,學生并不感興趣,理解起來也具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模擬再現(xiàn)功能,帶領學生穿越歷史,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歷史場景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未讀其文先生其情”,讓學生帶著高漲的熱情來展開主動閱讀。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
以往的閱讀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學生處于消極接收狀態(tài),學生所獲取的只是經(jīng)由教師挑選與咀嚼后細化的知識點。許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自認為很有價值,但學生的探究卻不盡如人意,教師就急于給出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樣的教學會抹殺學生的個性,只能將學生的閱讀思維限定在固定的條框內,成為被動的知識接收者。在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引導者,要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展開自由而深入的探究性閱讀。不僅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還要創(chuàng)設寬廣的閱讀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真正地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這樣才能強化學生的主體閱讀意識,讓學生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以主體身份展開深入的閱讀,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積極的互動,這樣才能擺脫傳統(tǒng)教學中的種種桎梏,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帶領學生走進文學閱讀的殿堂。而只有學生以主體身份展開閱讀,才能在與作者的直接對話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產(chǎn)生豐富而深刻的體驗與感悟。
三、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之上的閱讀活動,學生的交流與討論才能更有深度,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直接對話,能夠領會到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否則沒有經(jīng)過獨立思考即使討論再熱鬧,也只是形式上的,而并沒有實質上的進展。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思中閱讀,讀思一體,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從中獲取到更多。
1.以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以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激起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角度來展開閱讀與思考,在文章的重難點處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才能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才能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的閱讀更有層次,思考更有深度。
2.以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我們要鼓勵學生不盲目地迷信書本與教師,人云亦云,而是要有自己的主見,要在獨立思考與思維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與感受,發(fā)表不同見解,提出不同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同時更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愉悅而寬松的閱讀氛圍,帶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與自由,這樣學生才能敢于提問,才能在教師的啟發(fā)與誘導下,在自身的獨立思考與思維下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深入的探究性閱讀。
四、組織學生開展情景劇表演
表演是一門藝術,同樣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學生所最為喜愛的活動之一。將表演運用于語文教學中,能夠將表演、語言與閱讀等結合在一起,使得枯燥的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快樂而主動地參與其中;同時更能促進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刻地領悟人物特色,感受情感之真、意境之美,并通過表演用語言、動作、表情等來傳達,這樣的活動集信息的輸入與輸出于一體,更能豐富學生的體驗,由知識轉化為技能,實現(xiàn)技能與情感上的再次升華。
1.場景再現(xiàn)。教材中許多文章情節(jié)性較強,對話性較強,我們就可以直接截取文字片段,進行真實的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進入角色,身入其中,這樣更能讓學生從表演中體會到更多文字閱讀所不能獲取的信息,這樣就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學生的情感認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2.留白創(chuàng)作。留白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留白可以留給讀者更多自由想象與發(fā)揮的空間,這正是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契機,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留白之處,引導學生進行劇本的創(chuàng)作,以彌補空白。這樣的教學集創(chuàng)造性與活動性于一體,正是學生展現(xiàn)個性與思維的舞臺。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原文的理解來展開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活動,并諸多新奇的想法與見解流淌于文字,付諸于表演,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總之,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閱讀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與技能的提高,更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要重視閱讀前、閱讀中與閱讀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讓學生興趣盎然積極閱讀,在閱讀中豐富體驗、凈化心靈,讓體驗成為閱讀教學的靈魂,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實現(xiàn)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的全面發(fā)展,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朱生玥.讓體驗成為語文有效教學的靈魂——基于新課標下的教學體會.語文月刊,2012,(03):33-34.
[2]陳秀英.體驗——語文教學的綠色通道.內蒙古教育,2013,(10).
[3]張利弟.體驗,讓語文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時代青年,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