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蓮
摘 要:目前小學作文教學存在偏重主題思想、技巧方法、樣板模式和成績評價的傾向,輕視了“為什么而寫”這一作文本質(zhì)問題。由此導致了作文的單調(diào)化、模式化和平庸化,扼殺了小學生作文的興趣和熱情。基于此,小學生作文改革應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多元探索、改革作文教學形式和幫助學生建立作文檔案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教學;作文;小學生;本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8-02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140
寫作活動綜合體現(xiàn)聽說讀寫素質(zhì),是公民素質(zhì)和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訓練在小學教育階段既已展開,被稱之為“作文”。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近年來要求改革中小學作文教學的呼聲不絕如縷。但從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如果不從作文教學的根本問題入手,僅從作文內(nèi)容、作文技巧和反復訓練等方面努力,恐怕事半功倍,難以如愿。如何把握寫作本質(zhì),并以此為切入點,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水平,是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重視主題思想。我國歷來關注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和成長,小學作文教學非常重視作文主題的確定以及正確與否。長此以往,不僅有的題材不能寫,而且即使能寫的題材,只能做出主流和正向評價。譬如寫人物作文,教師通常會提醒學生塑造光輝形象,不宜描寫負面形象。后者即使寫得特色鮮明,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成績。過分強調(diào)主題正確,造成了大量虛假作文。
2.重視技巧方法。從小學開始,作文教學就重視方法灌輸,如何開頭,如何結(jié)尾,如何選材,如何立意,如何煉句,如何分段等等。過分強調(diào)方法,使得孩子寫作伊始就產(chǎn)生誤解,認為只要掌握寫作方法,即使感情貧乏、思想蒼白,也能寫出優(yōu)秀作文。其實真正寫作的人都知道,文無定法。文學史上那些杰作名篇,各有其長處。一千篇文章,有一千種樣子。按照幾種有限方法寫出來的作文,只能是千篇一律。
3.重視樣板模式。小學作文教學,有的教師信奉“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會套不會套”;將各種文章提煉成固定的幾種模式,讓學生舊瓶裝新酒。三段論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種。還有教師在輔導作文時,找來許多范文讓學生閱讀,甚者還讓學生仿寫。這種方法在讓學生快速掌握文章套路的同時也扼殺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4.重視成績評價。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廣泛用分數(shù)評價學生作文優(yōu)劣高低。作文本上,大多數(shù)時候是精確的分數(shù),有時候是“優(yōu)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級。作文評價不僅與作文本身,而且與評價者關系密切。有的作文老師沒有寫作實踐,水平不高,只是憑直覺給作文打分。其結(jié)果是評價不準,嚴重挫傷了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由害怕作文到厭惡作文。
除上述問題外,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還存在教師的偏見問題,有教師認為作文需要知識和閱歷,小學生語文教學應以聽、說、讀為主。有的教師在教學業(yè)績考核和評比排名壓力下,認為作文教學短時間難以突破,取得成績不易。所以作文教學淪為無足輕重的陪襯。語文教師的偏見和輕視容易感染學生,作文成為許多小學生最厭倦的課程,作文作業(yè)東抄西湊,敷衍了事。
二、寫作本質(zhì)與作文教學
如上文所說,小學作文亦是寫作?!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寫作的解釋是:寫作就是“寫文章(有時專指文學創(chuàng)作)”。有學者認為這一解釋“越來越暴露出它的虛假和不周嚴,成為寫作學發(fā)展的強大桎梏”。其理由是“它牽引著寫作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制作文章的過程和技巧上,全力關注‘寫什么和‘怎么寫,從而忽略了‘為什么寫‘寫有何用等更深層次的問題”。
誠如研究者所說,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主要是圍繞著“寫什么”“如何寫”兩個方面。寫什么,只是規(guī)定了寫作的內(nèi)容;怎么寫,意味著寫作的方法。所謂加強閱讀,注意觀察,積累素材,確定主題等都是為了解決寫什么的問題,而錘詞煉句、布局謀篇,行文修辭等,都是與“如何寫”相關的內(nèi)容。長期圍繞這兩個方面繞圈子,不僅沒有提高小學生整體作文水平,而且導致了作文的單調(diào)化、模式化和平庸化,泯滅了小學生作文的興趣和熱情。
小學作文教學里忽視的“為什么要寫”實際上是作文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作文的本質(zhì)所在?!皩懽魇侨说乃季S本質(zhì)、語言本質(zhì)和社會本質(zhì)的必然體現(xiàn)”,換句話說,人必須通過寫作,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傳達表達出來,才能證明他的存在?;趯懽鞯谋举|(zhì),小學作文教學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想開始。要豐富孩子的感情,磨礪孩子的感覺,保護孩子想要表達的沖動。孩子首先要有話要說,其次是有話想說。有話要說和有話想說,這是作文的原動力和出發(fā)點。
三、基于作文本質(zhì)的小學作文教學對策
1.培養(yǎng)學生大愛。愛是美好感情的源泉,愛也是作文的源泉。小學作文教學要關注社會人生事件,引導學生思考生老病死,培養(yǎng)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了大愛,感覺就會敏銳,感情就會豐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了熾烈的感情,就會有表達的欲望。生活里的感覺和感想越多,寫作文的沖動就會愈加強烈。一旦想寫,遇到的技巧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2.鼓勵學生多元探索。作文無禁區(qū)。只要是真情實感,只要能自圓其說,都被允許。即使命題作文,也不能設定主題和感情色彩。如《我最熟悉的一個人》,可以寫自己最尊敬的人,也可以寫自己最討厭的人。只要他對此人足夠熟悉,寫出主人公的特點即可。教師要改變作文評價方式,要看到每篇作文的閃光之處。不以成績論英雄,保護孩子的作文興趣。
3.改革作文教學形式。將作文素材收集和方法講解納為一體。確定作文大致的題材范圍后,學生和教師同時收集素材。素材要淡化枯燥說教,增強感性感情成分。教師可以精選電視、電影和書籍片段,幫助學生整理和發(fā)現(xiàn)自己對素材的感情反應和認識思考。
4.幫助學生建立作文檔案。提倡學生珍視和保存作文作業(yè)。教師也可定期編選班級作文。每隔一段時間展示,讓學生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感情和思想成長的軌跡。
參考文獻:
[1] 李華秀.關于寫作本質(zhì)的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03—107.
[2] 張杰.關于寫作本質(zhì)的哲學追問——我們?yōu)槭裁葱枰獙懽鱗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06(4):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