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顓森 柴鑫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中國的教育事業(yè)發(fā)生了許多變化。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大規(guī)模增加高等院校招生人數,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步入了高速發(fā)展階段。如何衡量以及規(guī)避高等院校財務風險就成為了高等院校財務管理者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及其特點,這對促進高校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遇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 高等院校 財務風險 特點
一、高等院校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
影響高等院校財務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為兩大類,除了高等院校自身的經營狀況會對其償債能力產生重要影響以外,諸多外界因素也會對高校產生影響。下面具體介紹各因素及其帶來的影響。
(一)內在因素
針對高等院校自身的特點,內因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籌資活動。為了應對高等院校大規(guī)模擴招導致的大規(guī)模擴建活動,填補財政撥款以及自籌資金余下的不足,高校紛紛選擇通過向商業(yè)銀行貸款的方式來滿足基本建設需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進行負債籌資建設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競爭力,提升辦學質量。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倘若高校能夠比較容易的從銀行獲得貸款,那么將會給高校的財務財務狀況帶來雙重的影響。一方面,較容易的獲取銀行貸款能夠幫助高校及時緩解來自資金鏈的壓力。另一方面,如果高校不能夠在貸款的數量上有所警覺,當高校有意外情況發(fā)生時,高額的貸款和隨之而來的利息將給高校帶來沉重的資金包袱,不但會阻礙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會制約高校今后的發(fā)展。其次,投資活動。目前,高校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貨幣資金,紛紛進行投資活動,期望能夠從中獲取回報,更好的為教學科研活動服務。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往往出現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率的情況,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投資本金受損,無法收回。再次,管理活動。管理類風險是所有高等院校普遍面臨的難題。這一類風險主要指的是由于學校在財務管理方面的違規(guī)、缺位、漏洞造成的投資失誤、管理失控、資金被騙、存款流失等可能情況帶給學校損失而形成的風險。同時,高校在獲得銀行貸款之后,一旦在資金的監(jiān)管使用上出現問題,必定會給高校償債帶來巨大的隱患。
(二)外界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高校也不可能獨立存在于社會之中,必然會受到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變化往往會給高校預期目標的實現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進一步會給高校和其借款人帶來損失??梢哉f,國家的政策指導決定著高校的發(fā)展方向,對高校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同時,因為宏觀政策的變化調整往往又是最難以把握和預測的,所以國家政策風險就顯得難以估量。經濟環(huán)境變化風險是指由于經濟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或者是不可預料事件而使得高校偏離其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因為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是難以預測和改變的,所以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得不面對該種風險。
綜上所述,高校的償債能力不僅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內在影響,還會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干涉作用,因此必須進行綜合的考慮和探究。
二、高等院校財務風險的特點
(一)破壞性強
與企業(yè)財務風險相比,高校財務風險具有極強的破壞性。
第一,對高校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高校面對大規(guī)模貸款,還本付息的壓力很大,部分高校為了償還銀行貸款,無法“開源”,進而選擇削減教學經費,從而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和成果。此外,在高校擴招的過程中,雖然基礎設施等硬件隨之得到擴充,但學校在師資力量上卻缺乏明顯的提高,如此一來,高校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培養(yǎng)出來的高校畢業(yè)生水平也令人堪憂。
第二,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面對巨額的貸款,高校必須承擔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倘若到期不能及時償還,將會加劇高校的財務負擔。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高校的正常運轉。如果債務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就會制約高校的發(fā)展,甚至導致其停滯不前。
第三,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高校擴招的出發(fā)點是基于新形勢下各行各業(yè)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但如今出現的問題卻是百萬大學生亟待就業(yè)。顯然,高校畢業(yè)生質量不高,無法滿足企業(yè)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失業(yè)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久而久之還會威脅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
(二)可轉嫁性
隨之教育體制的改革,國家對于高校的約束逐步放開。隨著法人地位的獲得,高校享有民事權利并因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是鑒于高校事業(yè)單位法人的特殊身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高校只能依法使用舉辦者提供的財產,卻沒有獨立的財產權。由于高校財產歸國家所有,因此高校并不能真正地承擔民事責任。一旦高校由于財務危機導致了破產,產生了不良后果,其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此時,政府就不得不站出來為高?!奥駟巍埃咝5呢攧诊L險也就隨之轉嫁到了政府的身上。
(三)隱蔽性
依照相關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高等院校在日常的財務活動中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形成的負債不能完全反映在財務報表中,這就使得高等院校的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不少的高校管理者認為,高校作為一個非盈利性質的事業(yè)性單位,其資金運動只是一個簡單的收入到支出的過程,因此沒有必要對現金流量極其時間分布進行單獨的管理。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指導下,管理者們忽視了對于日常現金流量的監(jiān)控,產生了現金流量風險。通常情況下,事業(yè)收入往往是當年現金的流入,但事業(yè)支出卻未必是當年現金的支出,這種非對稱的關系造成了暫付款項的出現,改變了收付實現制對相關費用的計量結果。高校的管理者們往往只重視收支額而忽視了現金流量,顯然是有失偏頗的。這種對于學校財務狀況的錯誤判斷會誘導決策者們做出不當的財務決策,增加高校的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王霆鉤.財務風險與控制[期刊論文]-中國證券期貨2012(02).
[2] 桑洪峰.企業(yè)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2011(05).
作者簡介:李顓森(1992—),男(漢族),安徽省淮北人,云南民族大學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營銷管理。柴鑫(1992—05月—23日)女,漢族,山西太原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