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當今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隨時隨地”學習已經(jīng)形成,移動學習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必然選擇。將移動學習模式引入高職教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傳統(tǒng)的教學只能將微視頻在本地電腦端播放,不利于實際操作教學的開展,移動學習的引入,恰好將學生的手機利用起來。學生通過手機端的微信接收教師發(fā)布的學習資料,可以利用手機在課前預習學習內容,課中利用手機播放微視頻進行模仿操作,課后利用手機提交作業(yè),并與教師、企業(yè)技術人員進行問題咨詢和溝通等。移動學習模式將在汽車類教學改革中起到主導作用。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移動學習應用案例,在汽車故障診斷課程教學中選定“汽車火花塞的檢測與更換”進行移動學習模式教學設計。
1.總體框架
移動學習總體框架如下圖所示:
2.花火塞檢測與更換微視頻拍攝
根據(jù)火花塞更換的步驟和檢測的方法拍攝火花塞檢測與更換的微視頻,微視頻的拍攝原則為能在課內項目實施時引導學生進行一步步的模仿操作,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前對火花塞的相關知識進行收集與提前學習,對火花塞進行檢測與更換。
3.教學資源設計
將拍攝好的微視頻與“火花塞檢測與更換”的課件、新課引導資料等制作成能進行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的教學文本。合理地安排視頻、課件、課程資料讓學生有興趣看完整個教學文本,也樂意參與到教學文本的互動,能較好地進行課外的學習,并達到預定的效果。
將拍攝好的微視頻碎片化,將每個任務分解成獨立的視頻文件,以便于學生在觀看時有選擇性地學習,對已掌握的知識點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仔細觀看。
4.課前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程學習前一周,將精心設計好的教學文本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學習教學文本里的微視頻,并根據(jù)教學文本進行相關知識的準備與自我學習,最后完成教學文本里面的課前測試,將測試結果反饋給教師。對課外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向任課教師、校外技術人員、學長或者其他同學進行相互交流與探討。
教師根據(jù)學生反饋的課前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新課中的哪些知識點學生還沒有掌握,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學生在課前準備了一些什么樣的課程資源。這些課前數(shù)據(jù)的獲取有助于教師再次進行教學內容的微調,以適應更多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
5.課中教學設計
學生在進入課堂時,利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完成電子簽到,方便教師考勤,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避免了教師每次花費10分鐘時間考勤。同時連入微信公眾平臺后,學生家長、輔導員、學校教務處均可以看到每個學生在什么時候進入課堂、每堂課有多少學生遲到等情況,提高了輔導員、教務處的課堂查課效率。
課程進行中,教師可以設置搶答、回答問題等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化教學軟件讓學生通過手機進行搶答。學生做課堂作業(yè)并提交給教師,利用手機隨時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此過程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手機的功能進行了有效的轉換,手機不再是學生上課聊天、玩游戲的工具,而是能對學生上課進行輔助的教學工具。
6.課后教學設計
課程結束后,學生將課堂內拍攝的操作視頻和完成的相應工單或檢測數(shù)據(jù)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交給教師,教師將反饋回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歸納匯總,分析各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得出課程的改進方案和下一步訓練計劃,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
學生在課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將自己的問題拿出來與平臺中的教師、校外企業(yè)技術人員、社會同行進行討論,以得到更多、更實際的解決方案與辦法,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同教師、企業(yè)人員的溝通與交流,獲取更多實際中的汽車故障與解決辦法,讓教學與學生的就業(yè)崗位進行無縫對接,為學生的“零距離”上崗就業(yè)提前做好鋪墊。
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同時也方便已畢業(yè)學生進行再次“回爐”。學生畢業(yè)后會碰到很多在學校沒有接觸到的問題,在復雜的問題面前顯得無從下手,這時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向學校的教師、企業(yè)人員進行咨詢,以獲取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與教師、企業(yè)技術員進行無縫對接與溝通,有利于終身教學的實行。
參考文獻:
[1]桂清揚.學習的未來:從數(shù)字學習到移動學習[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2]黃榮懷,Jyri Saloaa.移動學習——理論·現(xiàn)狀·趨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湖南電氣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