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薌
【摘 要】《指南》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皮亞杰提出:“幼兒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對幼兒來說是打開他們智慧大門的鑰匙,可見,投放豐富的材料是中班幼兒進行合作的前提和基礎(chǔ),它直接影響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娃娃家是中班幼兒非常喜歡的角色游戲,因此,娃娃家游戲材料的有效投放尤為重要。
【關(guān)鍵詞】中班;娃娃家;材料投放;合作行為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guī)要求應有利于引發(fā)幼兒的主動探索和幼兒間的交往。角色游戲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huán)境中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活動,在與材料和伙伴的互動中分享合作帶來的快樂,學習彼此的經(jīng)驗。那么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在游戲中就不言而喻了。隨著中班幼兒合作能力的提高,他們能在區(qū)域游戲中自主地選擇游戲的角色,又能對游戲的材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其結(jié)果是材料扔了一地,而孩子們卻表現(xiàn)出無所謂。能否通過材料的合理投放來改善這一局面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材料的討論與確認,激發(fā)幼兒合作興趣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生活中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成為游戲的素材,所以娃娃家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區(qū)域游戲之一。但在中班第一次開展的娃娃家游戲時,我并不急切地將我所準備的材料投放給幼兒。首先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我將設計好的一個空無一物的“家”的模板呈現(xiàn)于幼兒面前,讓他們圍繞“家”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討論。憑著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知識的積累,大家紛紛勾畫著自己的家的概念:“老師,我家里有好大的桌子?!薄拔矣凶约旱男〈??!薄拔覌寢屧诩医o我燒飯的”“我吃飯用小碗和小勺子”“……”,在孩子們關(guān)于“家”的談論中,他們確認了家中做這些事所需要的材料,如煤氣灶、鍋碗瓢盆勺、電飯煲、冰箱、洗衣機、娃娃、小床等東西一一“備置”于“家”中,孩子們在相互交流,相互肯定的過程中一起建構(gòu)著“家”的輪廓。
通過這次對“家”中材料的確認,我與孩子們一起收集這些“家”中所需要的材料,來布置大家心目中的“家”。針對模板上的材料,將牛奶箱做成了漂亮的大冰箱和洗衣機,將餅干盒做成了煤氣灶,還在中間放置了一只鍋,孩子們也開動了腦筋,將一些包裝盒打開一面變成娃娃的小床,還將八寶粥勺子、肯德基杯子、冷飲罐子、酸奶杯子都一并收集了過來。一下子“娃娃家”的材料豐富多樣,孩子們看到這么多材料也歡呼雀躍,幼兒參與娃娃家游戲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
因此,合作無關(guān)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水平,無關(guān)幼兒的行為習慣,它只是幼兒能否圍繞同一興趣而進行對等的交流活動。只有當幼兒的興趣,需要一致時,合作才會產(chǎn)生并且成功。
二、材料的收集與拓展,積累幼兒合作經(jīng)驗
雖然孩子們都很喜歡娃娃家,但單單在這些材料的烘托下,幼兒還是會出現(xiàn)無事可做的現(xiàn)象,許多孩子都停留在對材料單純的擺弄上。如:媽媽一手抱著娃娃在無目的地移動著桌子上的鍋碗瓢盤,爸爸也毫無表情地玩弄著大白菜,從這個鍋里倒入那個鍋里,兩個人既缺乏交流,又顯得沒有生活情趣。對照我們目前準備的材料,大量的是模擬實物的形象玩具,由于它的逼真性,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所以投放大量的此類材料只會使孩子們滿足于單純的擺弄。于是我再次和孩子們聊了起來,“你們家里還有什么呢?每天爸爸媽媽在家都會干什么呢?洋洋說:“老師,我們家冰箱里一直有好多的東西,可以燒什么拿什么的,這里的娃娃家里沒有?!倍苟拐f:“我喜歡吃紅燒魚,媽媽燒魚的時候要放醬油的?!毙男恼f:“我爸爸燒菜時要放鹽,味精呢!”妞妞說:“媽媽有時候還要掃地的,我還會擦桌子的?!焙⒆觽兒i熖炜盏闹v述,讓“家”又一次的“生活”了起來:調(diào)味盒、冰箱里的食物、微波爐、臉盆、掃帚等,同時也讓我感受到簡單的材料是不能發(fā)揮出幼兒實際的交往能力的。
于是,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了第二次材料的收集,把家中的廢舊的瓶瓶罐罐、生活中原本不起眼的廢舊物都帶來了?,F(xiàn)在,“家”增加了好多供幼兒自由選取的材料:用各類包裝代替的食物,有用酸奶盒盛放的各種調(diào)料,有用泡沫紙,棉布等制作的各種點心等。有了這些材料的加入,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交流多了,點子也多了,如爸爸不喜歡吃面條,媽媽就想了辦法,用剪刀將面條剪成粒狀,說是變成了米,兩個人就一起討論著怎么燒成好吃的粥。爸爸媽媽會一起在娃娃家里打掃衛(wèi)生,一個擦桌子。
材料在這里不但滿足了幼兒的交往需要,同時也發(fā)揮了幼兒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積累了幼兒的游戲經(jīng)驗。
三、材料的投放與創(chuàng)設,豐富幼兒合作內(nèi)容
幼兒帶來的材料種類很多,但材料使用價值的不平衡使新的問題又隨之產(chǎn)生了:有的材料因沒有被幼兒及時利用,卻又占據(jù)了一定的空間,而且還會被幼兒不小心踩在腳底下;有的幼兒想用某一材料,但娃娃家的材料中又沒有,而急切地到處尋找,有時還會與其他幼兒發(fā)生爭執(zhí)。
我們在投放材料時,要想到幼兒駕馭游戲材料的自由度以及幼兒在游戲中作用于材料的方式。這一切與老師投放材料的方式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我們投放材料時要考慮材料的種類、材料投放的數(shù)量、種類的搭配,這些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游戲的主題、游戲的類別、幼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根據(jù)這些要求,我進行了對比,從游戲開始到現(xiàn)在,我們都是在對游戲材料進行各種各樣的收集,而對材料的數(shù)量、種類的搭配還考慮得不多,這或許就是我們游戲還不能更好開展的原因。于是我又和孩子們對材料進行了一次梳理,請孩子們將游戲中不經(jīng)常用到的材料整理出來,并針對這些目前閑置的材料進行討論,孩子們意見紛紛,心心說:“這些東西放在家里,我都不能走了。”于是,我們在原來“家”的基礎(chǔ)上,對于閑置的一部分材料,我們開辟了“百寶箱”這個供幼兒自由取用材料的游戲區(qū)。
為了能充分發(fā)揮“百寶箱”的作用,使孩子有序的取放游戲材料,我和孩子們商量了游戲的規(guī)則:一定要用到才能進去取,用完后還要把它送回家。這個小區(qū)域開設后,我看到了可喜的一幕:爸爸和媽媽抱著娃娃外出,經(jīng)過“百寶箱”,媽媽撿起了無人問津的喜糖盒左看右瞧,爸爸問:“你要這個有什么用呀?”媽媽說:“你看它像不像一個小包包?!卑职忠搀@訝地發(fā)現(xiàn)了:“咦,真的,我媽媽包包也是這樣的?!痹瓉?,圓鼓鼓的喜糖盒兩端有一條長長的紅細線系著,就像現(xiàn)在流行的小拎包,孩子們的觀察可真仔細。
這次材料的變更,“百寶箱”將教師從引導孩子擺脫單純擺弄的低效指導中解脫出來,真正轉(zhuǎn)換為游戲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孩子們一起體驗著游戲的快樂。當然,在今后的游戲過程中,隨著幼兒合作能力的提高,將“百寶箱”中各類高結(jié)構(gòu)材料進行遞減,更換成可讓幼兒操作的廢舊材料,從而更進一布提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駕馭材料的自由度,發(fā)揮材料的最大使用價值,大大促進了幼兒的合作內(nèi)容。
總之,材料是幼兒區(qū)域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其也影響了幼兒的合作行為。幼兒逐漸學會合作后,會不斷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也更期待自己的表現(xiàn)得到他人尤其是教師的認可,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是發(fā)展幼兒合作能力的有效助推劑。教師應堅持,承認和關(guān)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以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應視自己為調(diào)控者、組織者、支持者、合作者,確保師幼雙方情感交流的互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沒有被動、壓抑和約束的感覺。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