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作物種質資源也被稱為遺傳資源,它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作物育種與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農作物種質資源被認為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最具有戰(zhàn)略價值的物質財富,尤其是近年來環(huán)境問題的惡化、人口增長問題的困擾,使得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功能與價值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在國家層面上也越來越重視對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來保護農作物種質資源。文章主要以國內農作物物種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幾點完善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法律問題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306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發(fā)展的不斷進步,知識產權的保護領域逐漸從工業(yè)、科技延伸到農業(yè)等領域,關于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法律保護制度也隨之出現(xiàn)。實際上最早的關于農作物種質保護的法律是在1930年頒發(fā)的,美國頒布第一部《植物專利法》之后,其他各國也開始進行專項立法,不斷完善關于農作物新品種以及育種者的權利保護法律。
1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分析
近幾十年來,隨著農作物種質資源的重要性不斷彰顯,一些生物海盜行為不斷出現(xiàn),給植物所有國以及育種人帶來極大的損失。如跨國生物科技公司先正達公司從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獲取了一種坦桑尼亞烏桑巴拉山一帶所特有罕見的非洲植物,宣稱是自己公司經過多年研究培育出的,該公司利用這種植物獲取了極大的商業(yè)利益,還為這種植物申請了專利。后來該事件曝光后,國際上的環(huán)保組織紛紛譴責這種新的殖民掠奪行為,稱為生物海盜行為。生物海盜行為的不斷出現(xiàn),使得各國深刻地意識到農作物種質資源主權保護的必要性,國際上相關的農作物研究組織與環(huán)保組織等不斷呼吁保護農作物種質資源的重要性,許多國家也相繼發(fā)布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法律,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化平臺,不斷加大對本國或從外界收集的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
2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研究應用方面同其他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一樣,農業(yè)科技育種水平不高,處于弱勢地位。從當前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現(xiàn)狀及法律保護制度運行狀況來看,我國在理論與實踐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具體分析我國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存在的相關法律問題如下。
21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配套政策不健全
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相關法律在近幾十年不斷地完善建設中,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保護制度,包括國內公法、國內私法以及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法律制度等。雖然這些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發(fā)揮了保護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作用,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制度性缺陷。如國內關于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司法解釋與保護規(guī)章制度。由于這些法律保護制度大多屬于行政法規(guī)層面,在實際問題上適用性不強,而且當前的法律保護制度保護范圍過小,對于農作物品種權的保護范圍狹窄,導致面對農作物種質資源糾紛時,很難利用法律手段來有效維權。
22農作物種質資源法律保護執(zhí)行能力較弱
一方面,由于國內農作物種業(yè)維權訴訟過程較為復雜,維權的成本也較高,并且在相關的農作物種質維權的法律規(guī)定中,品種權審查制度的運行還并不成熟,在審查時也沒有具體地考慮到農業(yè)種植涉及的氣候、土壤等生長條件,難以對侵權、非法獲利造成的實際損失定量,造成維權賠付結果與理想效果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在農業(yè)經濟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步伐也在加快,我國擁有豐富的農作物遺傳資源,一些跨國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到我國拓展業(yè)務以及申請農作物品種權。然而由于當前我國農作物遺傳資源的相關法律保護執(zhí)法不健全,導致一些我國部分農作物品種權流失。
3強化農作物種質資源法律保護的建議對策
3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配套政策
首先,整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就目前而言,我國涉及農作物植物新品種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只是一個條例,在實際的司法實踐中并不具備優(yōu)先適用權。因此,我國有必要將相關條例、法律制度進行整合完善,將部分條例上升到法律地位。此外,除《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外,現(xiàn)有關于農作物植物遺傳資源管理法律法規(guī),散見于種子法、森林法等法律內容里面,內容雜亂不具有條理性,可操作性不強,缺乏綜合性管理法規(guī)。因此,我國有必要在整合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出臺一部綜合性、適用性強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法。
其次,堅持農作物種質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原則。我國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在修訂完善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制度的過程中,要在學習發(fā)達國家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上先進的管理機制,不斷完善自身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制度。同時,還要綜合考慮本國實際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以及農業(yè)、農村、農民實際情況,維持育種者利益與農民權利的平衡,確立農民權優(yōu)先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的利益。
32提高相關法律執(zhí)法保護能力
針對當前我國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保護運行機制問題,首先,我國要在加快修訂相關保護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可執(zhí)行度高的法律制度,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整理、鑒定、登記、保存、交流、利用和管理等活動,都能做到有法可依。同時,針對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執(zhí)法人員,定期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相關法律知識培訓制度,將國內外關于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制度措施都納入培訓內容中,從中學習借鑒可取的法律制度與應對措施,使其不斷提升保護執(zhí)法的能力。
33建立系統(tǒng)、全面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
首先,我國要進一步完善農業(yè)植物種質資源異位保護體系的建設,加快農業(yè)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qū)與保護點的建設進度,為農作物引種試種、繁殖更新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我國要進一步強化對國內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與國外種質資源的引進,大力推進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創(chuàng)新,為我國發(fā)展現(xiàn)代種業(yè)不斷提供研究新材料。
其次,我國要進一步加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的投入力度,設立專項資金用戶維護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設施的正常運行與日常管護。同時,也要注重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保護專業(yè)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引進高能力、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
4結論
通俗地說,種質資源是由親代遺傳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它是培育新品種的物質基礎,只要挖掘和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為作物育種開辟廣闊天地。發(fā)展至今,國際農業(yè)之間的競爭隨著農業(yè)生物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變得越發(fā)激烈,在此形勢下,我國要不斷地改進當前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相關法律問題,保障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完整性與戰(zhàn)略價值。
參考文獻:
[1]付深造我國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刻不容緩[J].中國農村科技,2014(3):32-35
[2]羅興成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
[3]劉強為什么要保護農業(yè)的“野底子”——我國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綜述[J].農村·農業(yè)·農民b,2015(9):30-31
[4]吳婭妮,王文科,孟淑春植物種質資源保存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14(5):732-737
[5]付深造,張恩瑜,陳超我國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建議[J].種子世界,2013(10)
[基金項目]渭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17SKZD03),項目名稱:陜西省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研究;陜西省軍民融合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17JMR11),項目名稱:軍民融合中的大學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分析。
[作者簡介]李真(1984—),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渭南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