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野
【摘要】目的 分析中醫(yī)辨證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及體會。方法 回顧性分析82例心律失?;颊叩呐R床資料,將其按照入院時間單雙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單號日期入院的對照組37例采用中成藥參松養(yǎng)心膠囊進行治療,并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雙號日期入院的觀察組45例進行中醫(yī)辨證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93.33%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心律失?;颊卟捎弥嗅t(yī)辨證治療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心律失常;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25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1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心臟沖動頻率異常、傳導速度或節(jié)律等異常引起的,同時也是心肌炎、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的常見合并癥,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氣急、頭暈、四肢發(fā)冷、胸痛等,嚴重者會導致患者暈厥或猝死[1]。臨床上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可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以82例心律失?;颊邽檠芯繉ο?,研究中醫(y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心律失?;颊叩呐R床資料,其中男49例,女32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60.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年;82例患者中早搏43例,心房纖顫11例,房室傳導阻滯11例,束支傳導阻滯17例。按照患者入院治療日期單雙號將8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入院日期單號者為對照組,共37例,入院日期雙號者為觀察組,共4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自然指標均衡分布,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給予非洛地平、他汀類藥物、降壓藥物等。對照組采用參松養(yǎng)心膠囊(北京以嶺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03032,規(guī)格:0.4 g/粒)進行口服,3次/d,4粒/次,持續(xù)用藥1個月為1個療程。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針對心脾兩虛型患者采用歸脾湯,組方如下:黨參20 g,黃芪12 g,炙甘草12 g,茯苓8 g,白術8 g,紅棗8 g,川芎5 g;心氣不足型患者采用補心丹進行治療,組方如下:桂枝1 5g,甘草15 g,五味子15 g,黃芪20 g,茯苓8 g,紅棗5枚;針對心血瘀阻者采用桃仁紅花湯,組方如下:丹參12 g,紅花10 g,桃仁10 g,芍藥10 g,川芎8 g,炙甘草8 g;針對心腎陽虛者采用真武湯進行治療,組方如下:冬瓜皮25 g,熟附子12 g,黃芪12 g,干姜12 g;針對氣陰兩虛型,則采用炙甘草湯,組方如下:炙甘草25 g,地黃12 g,黨參10 g,麥冬8 g,當歸8 g。上述藥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服用,1個月為1個療程。
1.3 效果評價標準[2]
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檢查可見心肌缺血癥狀基本消失,心率保持75~80次/min評價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緩解,心電圖檢查可見竇性心律有顯著改善,或部分有ST段壓低現(xiàn)象評價為有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者評價為無效。顯效例數(shù)與有效例數(shù)之和占總例數(shù)之比即為臨床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0.05視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93.33%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心律失常常伴隨心悸、四肢無力、暈眩、氣短等癥狀,如情況嚴重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腦供血不足,最終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中醫(yī)理論中心陽不足、血瘀氣虛是導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其具有虛實夾雜的特點,故臨床上傳統(tǒng)中成藥治療雖可滋陰補血、安神補心,但其效果不盡人意,宜遵循辨證治療的原則[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針對面色無澤、持續(xù)心悸、脈象弱結代、舌苔白、困倦、眩暈的心脾兩虛型患者采用歸脾湯以養(yǎng)血平脈、補益心脾;針對頭暈、氣短、心悸、脈象結代凝澀細弱、舌淡等心氣不足者,采用補心丹安心凝神、益氣補陰;針對氣短、心悸、胸背痛、脈沉、有瘀斑等心血瘀阻患者,采用桃仁紅花湯溫通氣脈,活血化瘀;針對氣短、心悸、下肢及眼瞼浮腫、四肢冰冷、脈沉細、苔白等心腎陽虛型患者,則采用真武湯暖心補腎;針對全身乏力、心悸怔忡、多汗口渴、脈沉細速、舌紅等氣陰兩虛型患者,采用炙甘草湯補氣養(yǎng)陰等。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93.33%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前者的75.68%。綜上所述,針對心律失?;颊卟捎弥嗅t(yī)辨證治療可有效調(diào)理患者機體的生理功能,抑制心臟交感神經(jīng)及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擴張冠脈,達到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供血的治療目標,故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 飛.中醫(yī)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分析[J].藥物與人,2014,27(5):229-230.
[2] 王曉斌.中醫(yī)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探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7):4447-4448.
[3] 冉啟奎.應用中醫(yī)辯證論治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6,24(6):192-19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