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
(浙江省紹興市越州中學)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算法與程序設計》這門課具有邏輯嚴密、概念抽象、結構復雜等特點,學生首次接觸時,大都會感覺太深奧,缺乏興趣。因此,如何引領學生進行趣味編程,使課堂充滿樂趣,使學生樂于學習,亟待每位教師去思考、去探究。
關鍵詞:高中學生;趣味編程;興趣
一、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依托教材,立足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講解分支語句時,提問學生:“出租車是如何計費的?”對于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學生馬上就整理出答案來:2.5公里內起步價為7元;超過2.5公里,每公里收費2元;另外加收1元的燃油附加費。于是,我讓學生動手計算若距離是13公里的路程,打的需要花費多少錢?再讓學生體驗用VB制作的“出租車計費器”小程序來驗證結果是否正確。接下來再介紹if分支語句的結構時,學生就聽得很認真。這種貼近生活的情境創(chuàng)設,既保持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
二、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給學生多方面的刺激和體驗,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知道,程序設計不只是枯燥乏味的源代碼,也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應用程序。
例如:學生發(fā)現(xiàn)桌面上多了一個QQ圖標,紛紛登錄自己的QQ賬號,卻發(fā)現(xiàn)跳出密碼錯誤的對話框。我笑著為大家解釋:這只是老師設計的一個應用程序,只有輸入特定的密碼才能登錄。學生恍然大悟,我趁機鼓勵學生:要實現(xiàn)這個程序一點也不難,只要設計3個窗體界面,再編寫按鈕控件的代碼,就可以實現(xiàn)這三個窗體間的跳轉。學生聽了很感興趣,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課本知識
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就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入手,例如:對象的三要素中,屬性可以看成是一個人的外貌,事件可以看成外界對這個人的某種刺激,方法可以看作這個人主觀的行為;變量和給變量賦值可以比作盒子和在盒子里放物品;數(shù)組和元素可以看成班級和班級中的每個學生;多層循環(huán)語句的執(zhí)行可以通過鐘表的時針、分針來比喻……準確的描述、生動的表達、形象的比喻,這些抽象的概念不再單調乏味,反而生動活潑起來,學生不但更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四、降低編程難度,先模仿后提高,層層遞進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該由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學生在不斷的討論學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無形中增強了學生成功的自豪感和學習編程的自信心。
例如:在講解循環(huán)嵌套語句時,設計了如下6個難度遞進的小任務。讓學生先編程實現(xiàn)任務1:在屏幕上打印5個星號(*)。學生用For語句很快能完成。接著要求實現(xiàn)任務2圖案。學生思考出:在循環(huán)語句外再套一個循環(huán)語句就可以實現(xiàn)。我及時肯定學生的想法,并請學生演示操作。
接著引導學生嘗試:把變量j的終值改為變量i,因為內循環(huán)決定每行星號的個數(shù)。學生覺得很有意思,稍稍改動一下循環(huán)語句,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圖案。接下來的幾個任務,學生又發(fā)現(xiàn)只要再加一個循環(huán)語句就可以控制每行起始空格的輸出。這時,學生動手編程的積極性已經(jīng)充分調動起來,情緒高漲。
五、分層次設計教學任務,滿足不同學生需求
考慮到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教師可以將教學任務細分成一個個由淺入深的小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并且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例如,教學時設計了兩個任務:基礎任務是直接輸入三條邊長,利用海倫公式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提高任務是加入檢測三條邊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功能,如果能構成三角形,則輸出三角形的面積;如果不能構成,則顯示錯誤提示。其中的基礎任務能夠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而提高任務則可以滿足部分能力較強學生的需求。這樣可以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六、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滋潤課堂
在上課過程中,有時候教師一兩句幽默的教學語言,會使整個課堂氣氛如沐春風,緊張的氛圍頓時變得輕松活躍。生動詼諧的語言,不但可以使學生放松心情,快樂學習,還可以輕易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例如,在設計小型計算器時,我對學生說:“我們編寫的計算器雖然功能簡單,但大家設計的按鈕顏色豐富,背景圖片漂亮,比微軟公司的計算器界面好看多了。總有一天,我們要趕超微軟!”聽了這些話,學生們都笑了,嚴肅緊張的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因編程而感到疲勞的思維也放松下來。心情愉悅了,編程的思路也就開闊起來,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只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趣味的元素加入編程中,引領學生多思考、多實踐,興趣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里生根發(fā)芽。
參考文獻:
[1]朱林,莊麗,謝修娟.案例驅動的《Java編程技術》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
[2]王仁民.基于趣味題材逐層剝繭式編程法的教學實踐[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