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連
【摘 要】本文從提高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崗位職業(yè)能力出發(fā),論述通過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有效結合理論與實踐、良好的學情分析四個方面來提高職業(yè)學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崗位職業(yè)能力。
【關鍵詞】崗位職業(yè)能力 機械制圖 課程改革 有效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53-02
在對機械制圖課程制訂教學要求的時候,筆者認為應當將實用以及夠用的原則放在首位,在精選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同樣要圍繞這一原則來展開,只有有效地將教材當中的理論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當中的實踐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素質,才能使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得到質的提升。
一、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改革必須要以制訂合理的目標為前提
我們通常所說的目標主要是指人們希望通過努力想要達到的境地或者標準。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機械制圖課程改革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如果一門課程沒有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那么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教學的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的改革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和錯誤。
我國設立職業(yè)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的技能型操作人才,同時這也是國家賦予職業(yè)教育最為根本的任務和目標。在機械制圖這門課程中,其目標的設置應當是將培養(yǎng)學生的崗位職業(yè)能力作為主體,將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同學生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良好地結合起來。機械制圖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機械繪圖技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的思維能力,只有掌握了機械制圖課程中的基礎知識以及了解國家的相關標準,具備一定的識圖、認圖能力,才能達成學習這門課程所要完成的任務。例如,中職學校學生的就業(yè)方向主要是以操作為主,而并非是繪制復雜的機械圖紙,因此在為中職學生制訂機械制圖課程的目標時就要降低繪圖的要求,尤其是在繪圖過程中的尺寸標注以及技術要求等難度較高的教學內容,對于他們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求他們能夠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義即可。因此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對于機械制圖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改革必須要以精選教學內容作為保障
提高學生的崗位職業(yè)能力,就必須要將機械制圖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與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進行有機的結合,這就意味著職業(yè)學校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內容,而不是追求這門學科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學校在選擇學科教學內容時,應當選擇適度的理論教學內容,然后在此前提下再根據學生能力的大小以及就業(yè)崗位的需求等因素來篩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要與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有關,同時還應該具有較高的使用頻率,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中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選擇教材內容時還應當有一定的針對性,力求形成一個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為主體、以增強崗位技能要求為目的的教學內容知識體系,努力追求教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完美結合,讓知識和應用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例如,在學習機械制圖課程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習內容更加明確和清晰,我們可以將課程的內容體系簡化成四個主要模塊,它們分別是:制圖基礎模塊、制圖的原理模塊、制圖的表達方法模塊以及機械制圖的圖樣模塊。前面的兩個模塊分別屬于基礎理論知識的部分,而后面的兩個模塊則屬于具體實踐應用的部分。
三、通過有效結合理論與實踐來提高機械制圖課程效率
機械制圖是一門有著較強實踐性的理論課程,要想教好這門課程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來完成。在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課程模式下,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從而忽視了實踐與應用的重要性,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當代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大量的實踐和數(shù)據都曾表明,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練習,在練習中進行學習才是提高職業(yè)學校教學效率的根本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較為注重讓學生在社會的實踐活動中運用理論課上學習到的知識,既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好地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解“機械制圖模塊”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可以按照由簡入繁的順序來設計四個平面圖形的學習任務,這些學習任務要巧妙地將學生日常用的圖線的種類和應用、尺寸的識讀、制圖的基本方法以及制圖所要使用的工具等內容函括其中,學生在完成了學習任務之后也就學會了這些基本內容,這樣輕松的學習方法很適合運用在初學者學習枯燥難懂的知識上面。
由于機械制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程,因此在對這門課程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所要發(fā)揮的作用也必須由傳統(tǒng)模式中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還要切實把握機會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力求通過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來提高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職業(yè)競爭力。
四、良好的學情分析是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的基本手段
對于大多數(shù)的學生來說相比于學習理論課程知識,他們更加鐘情于進行實踐操作。機械制圖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三維立體的思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感到無聊和枯燥,從而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筆者認為想要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好生產實際的導入教學,只有利用課程中的亮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一)做好課程設計,講好緒論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講好這門課程的緒論部分,將學生的求知欲望徹底激發(fā)出來,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面課程的學習。在緒論部分教師一定要將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目的、用途以及今后的發(fā)展前景都要講清楚,只有將這些重要因素講解清楚,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汽車,在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解緒論時應當將汽車的設計、加工制造、檢測、使用以及維修等內容中與機械制圖課程中相關聯(lián)的部分明確地講解給學生聽,學生在了解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之后就會對這門課產生興趣,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主動地鉆研和學習。
(二)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導入內容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講課之前應當向學生展示貼近學生生活的、生動有趣的、與新知識相關聯(lián)的事物、模型以及教學課件等來作為課前的教學演示,這種教學手段能夠最大化地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例如,在機械制圖課程中有一部分內容關于“三視圖”的,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將學生最為常見的粉筆盒作為展示的范例,通過對粉筆盒的講解讓學生明白學習“三視圖”的目的,在教學演示的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地導入課程知識,讓學生知道粉筆盒的實際形狀是由這個物體的單個方向的形狀綜合構建而成的,三視圖中的每一個視圖都只能夠將粉筆盒一個方向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在一個視圖中是不能完整準確地將粉筆盒的真實形態(tài)表達出來的。
機械制圖是一門涉及面較廣的專業(yè)技能課程,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功底,也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將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并融為一體,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切實地與企業(yè)的需求相符合,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才算取得成功。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