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目課程是小學教育階段的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重視度導致教學缺乏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本文通過分析得出小學科學教學存在重視度不足、作業(yè)布置不合理、教師缺乏專業(yè)性等問題,并由此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措施以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 科學教學 規(guī)范化
一、我國小學科學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處于副課位置,受重視程度低下
在各階段教學中,語文、英語、數學科目的受重視度遠甚于其他科目,科學課程自然處于被弱勢的行列,不僅教師缺乏重視度而且學生同樣輕視科學科目,甚至將之作為枯燥且繁重學習任務中的調劑品。首先,在科學教師的任用中,缺乏專業(yè)的教師,大都安排主課教師擔任,以便于主課教師占用“副課”課時。同時,由于此類教師缺乏專業(yè)知識以及專業(yè)教學經驗,教學效果自然難以與其他科目相比;其次,在科學課課程設計之上,教師所準備的教學設計有失合理且十分不完善;甚至有些科學課教師不準備教案而直接照本宣科的進行授課:科學課的教案準備工作與主課天差地別,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再次,科學課一直處于“副課”狀態(tài),即使參與各類期中與期末考試,但教師在考前即會做足準備,向學生劃明考試重點以使之提前背誦,足以應對考試。
(二)教學水平較低,吸引力不足
由于當前教育資源與制度的限制,小學科學教師大都不具備專業(yè)知識而且大都有其他科目教師兼任,日常教學要么應付了事,要么被其他“主課”所占用,導致教學水平極低,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此外,在教學方法設置之上忽略了小學生自身的視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力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小學科學課自身趣味性及吸引力的塑造,因而科學課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都差強人意,直接影響小學生對世界的好奇心及感知能力,同時更不利于小學生樹立科研態(tài)度以及興趣。
(三)設備嚴重匾乏,削弱教學實際效果
小學科學科目自開課以來始終未曾受到各界的重視,不論是在課時的安排還是教學資源的配備上均難以滿足日常教學所需,直接影響到了教師的積極性以及教學的責任心。此外,大多數學校,其科學課實驗往往由教師在課堂之上親自操作及講解,學生在書本之上做筆記及劃重點:而由于實驗設備及實驗室僅對教師開放,造成小學生在科學課之上沒有進實驗室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四)作業(yè)布置不足,影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綜合現有研究文獻以及自身教學經驗分析得知,小學科學教師在作業(yè)的布置上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其一,作業(yè)的形式以書面課題為主,忽視了科學科目的特殊性,實踐性作業(yè)極少涉及;其二,書面課題作業(yè)的內容在于各類概念、技術名稱、定律等抄寫與背誦上,缺乏深入性與多層次性的知識作業(yè);其三,部分科學教師從未布置作業(yè),認為“副科”沒必要布置作業(yè)以增加學生的負擔。
二、小學科學教學走向規(guī)范化的建議
(一)轉變管理觀念,提升小學科學課受重視程度
當今,小學科學課程一直處于“副課”轉態(tài),未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這是制約該科目走向規(guī)范化與科學化教學的重要因素所在,為此可從以下方面加以改善:第一,加強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育部門及教育機構改革己有的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及小學科學課的授課意義,從根本上踐行科教興國理念,提升小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通過科學授課提高小學生創(chuàng)新力及想象力[1];第二,制定科學的教師篩選與任用制度,摒棄以往隨意安排教師兼任的管理措施。一方面,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以及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篩選出具備專業(yè)知識、教學能力、教學責任心的教師擔任科學教師;另一方面,合理設計科學教師的薪資。雖然科學科目與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略顯分量不足,未列入各類考試必考科目中,但均在學生發(fā)展中起到了促進作用,對于教師的工資要公平對待,以保障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二)提升教學水平,增進教學方法全面改進
其一,運用現有條件進一步強化對小學科學教師的綜合培訓,以提升其教學能力。培訓內容的制定不僅要結合小學科目所涉及到的內容而且要切合教師的實際情況,以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其教學能力,尤其是提升其教學的責任心和科研能力;其二,制定小學科學教師培訓考核機制,將培訓考核結果與職稱評定、教師工資、教師獎金聯系在一起,以激發(fā)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以達到真正提升個人綜合能力的目的。當前,不少小學科學教師對于所教科目缺乏正確認識,未認識科學科目對于小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尤其培訓學生思考與實踐能力的作用,導致在日常教學中應付了事,對于常規(guī)培訓更是能不參加就不參加,致使培訓流于形式,浪費國家資源[2]。同時,在培訓考核中,要注意人性化,針對年紀大以及工作量較大,缺乏參與培訓時間的教師等要合理評價,避免損害其教學的積極性。
(三)優(yōu)化實驗室資源,改進小學科學課教學效果
科學課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通過實驗來解釋科學現象,方便學生理解及運用,從而激發(fā)小學生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然而,由于小學科學課實驗設備嚴重匾乏,影響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展。這就需要從以下方面加以做起:首先,各地教育部門應設置??钣糜谛W科學教學之用,以扭轉當今小學科學資源不足的現狀。一方面,各教育部門應嚴格遵循??顚S弥?,嚴禁專款被挪用至其他教學所用,乃至個人貪污;另一方面,各學校要強化對科學科目教學相關資源與實驗的管理,確保小學科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提升教學質量;其次,在現有條件下建立與開放實驗室,給予小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的機會,使之在實踐中理解知識以及提升個人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靜.新課程標準下小學科學教學研究.《科技信息》, 2013(6):355-355.
[2]劉鵬.對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探討.《中國校外教育》, 2013(13):109-109.
作者簡介
高德福,男,1959.02,籍貫:吉林省柳河縣,研究方向:小學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