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一:加繆《局外人》
【推薦理由】經(jīng)典作品或許不必贅述?!皼]有對生活絕望,就不會愛生活。”“不被愛只是不走運,而不會愛是種不幸?!薄八猩硇慕】档娜耍蓟蚨嗷蛏僭O(shè)想期待過自己所愛的人的死亡?!薄耙粋€人只要學(xué)會了回憶,就再不會孤獨,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眴慰催@些經(jīng)典摘句,再說推薦理由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如果讀了一遍不夠,可以重讀再讀,翻來覆去地拜讀。因為你始終感覺不能吃透作者想要告知讀者的所有信息,把握不住其精髓。如我一樣重讀《局外人》,又記住了印象最深的這一句:“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加繆的局外人,是疏離與冷漠者,是智者,也就是那種靠己之所有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己之所無來生活的人??赡瑺査魉坪踹€不是徹底地置身事外,他更像是一種懵懂的覺醒。
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加繆這樣評價他的“局外人”:不?;ㄕ校芙^說謊,是什么他就說是什么。他拒絕矯飾自己的感情,善良寬和,不說廢話。他的隨和溫順、好說話、不計較、安分、實在,在社會看來,就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規(guī)矩、作風(fēng)散漫、懶洋洋、庸庸碌碌、渾渾噩噩……他是窮人,是坦誠的人,喜愛光明正大。他是無任何英雄行為而自愿為真理而死的人。
書目二:林海音《城南舊事》
【推薦理由】林海音說:“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弊鳛榱趾R舻淖詡黧w小說——《城南舊事》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描寫20世紀20年代,小女孩英子跟隨父母從日本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盡人世復(fù)雜的情感,將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fēng)光恰切地融入字里行間,在展現(xiàn)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余,更為讀者架設(shè)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莅拆^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老北京城南的童年溫暖而精彩,也伴隨著感傷的離別和成長的陣痛。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個中深意。
林海音的文筆溫婉,真實感人。最善寫動作和聲音,而她又從不濫用渲染,不多用長句,淡淡幾筆,情景立現(xiàn)。因此看似簡單的回憶,卻能深深地感動人。
書目三:白先勇《臺北人》
【推薦理由】“美到極致,都有些凄涼?!庇肋h的白先勇,是享有世界聲譽的當(dāng)代文學(xué)的經(jīng)典。在臺灣的圖書館,白先勇的書屬于“核心收藏”,因為從他的作品里,能看到近百年中華文化的時空流轉(zhuǎn)和社會延遷。故而人們管他叫“永遠的白先勇”。
作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臺北人》,是一部深具復(fù)雜性的短篇小說集,由14個一流的短篇小說構(gòu)成,串聯(lián)成一體,則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說之幅面變廣,使我們看到社會之“眾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題命意之一再重復(fù),與互相陪襯輔佐,使我們能更進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義,并使我們得以一窺隱藏在作品內(nèi)的作者之人生觀與宇宙觀。《臺北人》之人物,可以說囊括了臺北都市社會之各階層:從年邁挺拔的儒將樸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順恩嫂(《思舊賦》),從上流社會的竇夫人(《游園驚夢》)到下流社會的“總司令”(《孤戀花》)。有知識分子,比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比如《花橋榮記》之老板娘;有幫傭工人,比如《那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之王雄;有軍隊里的人,比如《歲除》之賴鳴升;有社交界名女,比如尹雪艷;有低級舞女,比如金大班。這些“大”人物、“中”人物與“小”人物,來自中國大陸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他們貧富懸殊,行業(yè)各異,但沒有一個不背負著一段沉重的、斬不斷的往事。而這份“過去”,這份“記憶”,或多或少與中華民國成立到大陸淪陷那段“憂患重重的時代”,有直接的關(guān)系。
正如白先勇所說:“《臺北人》對我比較重要一點。我覺得再不快寫,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經(jīng)慢慢消逝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馬上就要成為過去,一去不復(fù)返了?!?/p>
書目四:木心 陳丹青《文學(xué)回憶錄》
【推薦理由】木心說,“文學(xué)會幫助你愛,幫助你恨……課完了,我們將要分別,愿大家都有好的轉(zhuǎn)變”。文學(xué)歸根究底是人學(xué),有此制高點,而能一覽眾山小——讀木心,而后學(xué)會閱讀自己,“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上世紀80年代末,木心客居紐約時期,亦自他恢復(fù)寫作、持續(xù)出書以來,紐約地面的大陸和臺灣同行在異國謀飯之中,居然促成木心開講“世界文學(xué)史”,忽忽長達五年的一場“文學(xué)的遠征”——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課,每個聽課人輪流提供自家客廳,在座者有畫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聽課學(xué)生陳丹青說:“我們當(dāng)年這樣地胡鬧一場,回想起來,近于荒謬的境界:沒有注冊,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更沒有贊助與課題費,不過是在紐約市皇后區(qū)、曼哈頓區(qū)、布魯克林區(qū)的不同寓所中,團團坐攏來,聽木心神聊?!睆墓畔ED神話、新舊約,到詩經(jīng)、楚辭,從中世紀歐洲文學(xué),到20世紀文學(xué)世界,東方西方通講,知識靈感并作。其中聽的聽,講的講,“金句”紛披,兀自燃燒。“講完后,一部文學(xué)史,重要的是我的觀點?!敝灰拘脑谥v話,當(dāng)年聽課的陳丹青就記錄,聽課五年,累積筆記共五本。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學(xué)識見,連同率爾離題的妙語趣談,都在筆錄中悉數(shù)呈現(xiàn)?!拔业氖澜缥膶W(xué)史,其實是我的文學(xué)的回憶?!蹦拘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