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淑玲
有幸聆聽了全國優(yōu)秀教師的一節(jié)《黃河化險》(北師大版七年級下)的公開課,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新課程理念的魅力和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智慧,更為可貴的是這個課例不僅為我們展示了新課改理念,而且還為我們提供了如何把這些新理念轉(zhuǎn)化為課堂教學實踐的行動策略,這才是最可寶貴的,因為這些行動策略恰恰是我們教學一線的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最需要的?;仡欉@個課例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以下行動策略。
一、改革課堂組織轉(zhuǎn)變交往方式
本次課程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要轉(zhuǎn)變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接受型學習方式,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其他方式并存的學習方式,實際上就是要轉(zhuǎn)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課堂的交往方式,要實現(xiàn)這一轉(zhuǎn)變就必須像這個課例一樣,做到兩個盡可能多:一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空;二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請看《黃河化險》的教學設計:1.自主學習:(1)請用自己的話概述故事情節(jié)。(2)思考課文題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生小組討論后得出:遇到什么險?如何來化險?一下就抓住了課文內(nèi)容的關鍵也是課文的重點)。2.瀏覽課文,找出中央縱隊遇到了哪些危險?毛澤東如何化險為夷?教師巧妙地將學生沒有預習過,并且長達十二頁課文的學習指點到了要害之處,使學生學會了既能把長文章讀短,又能把短文章讀長的本領。也給我們?nèi)绾伟验L文章短教提供了范例。這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3.拓展學習:思考討論,毛澤東帶領中央縱隊成功化險的原因?五名學生的回答可謂精彩,而教師歸納更見風采(鎮(zhèn)定從容的氣度,料事如神的才略,非凡過人的膽識,氣壯山河的魄力)。4.情感培養(yǎng):讀了課文后把你最深刻的感受記錄下來,寫幾句感言。教師適時引導:同學們,我們是否因之增添一些臨危不懼的膽識和魄力呢?一句點撥既注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又無形中將學生的價值觀引向正確的價值取向(對英雄人物的崇敬向往之情),足見教師的智慧。
課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在展示學生的精彩,每一個問題都是由學生發(fā)現(xiàn)而后解決,學生無疑成了課堂的主人。這又使我想起新一輪課改實驗區(qū)寧夏靈武市馬燕平局長的那句話:課堂不僅要展示教師的精彩,更應該展示學生的風采。勿庸置疑,整個課堂無論從問題的呈現(xiàn),還是活動形式的安排,教師已將學習的權利完全徹底的交給了學生。
二、注意感悟體驗結(jié)合學生設計
因為文學作品具有情感性與模糊性,因此當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了文本的基本含義,進而感悟到深層含義時,要適時地加入學生的多元理解(個體的體驗與感悟),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如《黃河化險》課例的作業(yè)設計:讀了課文把你最深刻的感受記錄下來,寫幾句感言。當然不同的學生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但畢竟是各人獨特的感受,是個體自我生命的升華,這不正是新課程所追求的嗎?我們深深感到:沒有了感悟,體驗只能是虛情假意的客套,沒有了體驗,感悟只能是程式化的表述。感悟與體驗是密不可分的,而這一設計巧妙地把學生個體的體驗與感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又未偏離文本正確的價值導向。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推動課堂發(fā)展
問題情境是指以問題為核心形成的教學氛圍。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的存在,教學就無法進行,但我們切不能犯一“問”到底的毛病。因此我們要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計的問題要有探究的價值。讓學生在質(zhì)疑、探究、發(fā)現(xiàn)中獲取知識,升華感情?;仡櫋饵S河化險》一課教學,教者除了“請用自己的話概述故事情節(jié)”這一培養(yǎng)概括能力的要求外,僅僅設計了四個問題,就將全篇學習統(tǒng)領起來,足見教者高超的教育智慧與對教材的深刻挖掘。因此,不論是學生質(zhì)疑,還是教師設疑,有價值的問題情境才能推動課堂有序進行,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參與,也才能逐步培養(yǎng)教師走進教材感悟、走出教材設計的教學能力。所以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情境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