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榮++李惠芳
[摘要] 目的 分析帕羅西汀對160例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將該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患者16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依據患者治療方式的差異,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80例,對照組患者選擇2型糖尿病常規(guī)治療手段,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帕羅西汀藥物的使用,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予以分析。結果 對照組患者2 hPBG為(10.24±3.62)mmol/L、FPG為(9.18±3.06)mmol/L、HbA1c為(8.08±1.56)%、SDS評分為(57.18±4.45)分、SAS評分為(50.35±3.16)分;實驗組患者2 hPBG為(8.41±3.33)mmol/L、FPG為(7.42±3.05)mmol/L、HbA1c為(7.24±0.86)%、SDS評分為(44.73±6.57)分、SAS評分為(41.21±8.57)分,即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患者中,常規(guī)藥物聯合帕羅西汀的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況,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具有顯著優(yōu)勢。
[關鍵詞] 帕羅西??;2型糖尿病;抑郁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b)-0089-02
2型糖尿病作為機體常見疾病,具有長期性、慢性特點。據研究數據表明,2型糖尿病發(fā)病制因和機體情緒有著密切關聯,而抑郁更是機體顯著心理狀態(tài),2型糖尿病群體中伴有抑郁癥狀比例為30%。若在此期間,未對患者抑郁情況予以改善,則會影響2型糖尿病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延緩糖代謝問題,同時還可促進臨床并發(fā)癥的出現[1]。針對此,該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患者16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分析帕羅西汀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患者16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依據患者治療方式的差異,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80例。對照組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齡為40~63歲,平均年齡為(51.5±11.5)歲。實驗組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齡為41~60歲,平均年齡為(50.5±9.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經糖尿病診斷標準檢查,160例患者均為2型糖尿??;結合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在21分以上;無心腦疾病、高血壓疾?。灰庾R清醒;無存在鎮(zhèn)靜劑、抗精神病藥物既往史。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擇2型糖尿病常規(guī)治療手段,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帕羅西汀藥物的使用。其中2型糖尿病常規(guī)治療藥物為胰島素(通用名:胰島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4567,劑量: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靜脈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溶解靜滴,氯化鈉注射液2 mL溶解后肌肉注射)和口服降糖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2020955,劑量:0.5 g/次、1次/d)。帕羅西汀(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1106)藥物服用劑量為20 mg/次、1次/d。臨床治療8周后,對兩組患者FPG(空腹血糖)、2 hPB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予以測定[2]。
1.3 療效標準
入院前、治療8周后均需對患者抑郁癥狀實施評定,其主要以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主,共為20個選擇題,每題為4個選項,分數越高,證明患者抑郁情況愈為嚴重[3]。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對比
在進行2 hPBG、FPG、HbA1c對比中,實驗組患者各項數據為(8.41±3.33)mmol/L、(7.42±3.05)mmol/L、(7.24±0.86)%;而對照組患者為(10.24±3.62)mmol/L、(9.18±3.06)mmol/L、(8.08±1.56)%;即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分別為:實驗組(63.38±9.28)分、(51.33±7.02)分;對照組(61.63±7.06)分、(52.48±4.22)分;臨床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分別為:實驗組(44.73±6.57)分、(41.21±8.57)分;對照組(57.18±4.45)分、(50.35±3.16)分,即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患者,在人格特征、行為模式等方面均與正常人群存在差異,甚至在抑郁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中,易出現社會功能障礙、自殺傾向等行為。帕羅西汀作為強力抑制劑,可對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實施有效緩解,同時還可降低患者心理障礙對交感神經的影響,從而具有輔助降糖的優(yōu)勢。相關學者認為,若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抑郁狀態(tài),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機率,從而將患者死亡率提升4倍。對此,在常規(guī)降糖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增加對帕羅西汀等抑制劑藥物的使用[4]。
在該次調查研究中,由于對照組患者未采用帕羅西汀藥物治療,則患者2 hPBG、FPG、HbA1c、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10.24±3.62)mmol/L、(9.18±3.06)mmol/L、(8.08±1.56)%、(57.18±4.45)分、(50.35±3.16)分;而實驗組患者采用帕羅西汀藥物治療,則患者2 hPBG、FPG、HbA1c、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8.41±3.33)mmol/L、(7.42±3.05)mmol/L、(7.24±0.86)%、(44.73±6.57)分、(41.21±8.57)分;即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伴有抑郁癥患者中,抗抑郁藥輔助常規(guī)降糖藥物的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與抑郁情況,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可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煒.壯醫(yī)佩戴療法聯合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1):1209-1212.
[2] 黃聲江.認知行為心理治療聯合帕羅西汀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6,51(10):1115-1117.
[3] 尤麗麗.鹽酸帕羅西汀片對帕金森患者伴發(fā)抑郁癥狀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6):777-778.
[4] 周娟,王牮,張紅,等.帕羅西汀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5,35(15):4235-4237.
(收稿日期: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