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慶++黃瑞夷
游戲里承載多少故事,游戲里灌注多少情思?人對游戲的向往可謂是:浸淫、沉醉、癡迷、快樂。游戲是人精神的組成,游戲幾乎與人類同時誕生。所以智者席勒會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笨梢娪螒虿粌H伴隨人的成長,而且伴隨人類的成長,游戲在人類的生活中舉足輕重。
眾多的教師都深諳游戲的重要性、特效性,常常用游戲來吊孩子的胃口,用游戲作為獎賞促進學生的學習,用游戲來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內動力。當前的習作教學公開課,幾乎是游戲一統(tǒng)天下,所謂的“游戲作文”之名也應運而生。然而,我們在實踐中卻發(fā)現(xiàn)不少這樣的現(xiàn)象——乘興游戲,敗興作文。一聽要游戲,學生都一蹦三尺高,一聽要作文,一個一個快速地蔫萎;游戲過程興奮之極、忘乎所以,提筆作文愁眉苦臉、情緒不佳。甚至于有些學生在做游戲剛興奮完一分鐘就緊接著問,是否要寫作文,如果要寫作寧可不玩游戲。
造成乘興游戲,敗興習作的原因可能是游戲內容的選擇不當,游戲過程的失調,以及作文時的心態(tài)不佳引起的。針對此原因,我們的游戲習作指導如何避免這種乘興游戲,敗興習作的現(xiàn)象呢?
一、選調游戲活動,掌控情緒的漲落度
游戲瘋狂,作文氣亡,是游戲作文課堂里常見的毛病。就是在習作的公開課上,我們也會看到學生游戲時,是那樣的生龍活虎、情緒高漲,一個個全情投入,忘情一切,盡顯個體活生生的生動魅力,讓我們感受到童年的可愛、靈動、稚氣;可是,到寫作時,面貌煥然一“新”。雖不像平常課那樣,情緒直接表達于語言行動中,可是,從表情上、狀態(tài)上看,就能讓人一眼看穿那種無奈、無興之情,那種無助似“氣亡”之神,情緒瞬間的漲落度也真會讓為師者“氣亡”。要改變這種課堂兩段式情緒轉化的游戲作文教學“硬傷”,當然,全在教師的有效調控。
(一)慎重選配游戲的“時、空”
游戲作文的重點畢竟是在作文上,游戲是為寫作服務的,游戲的作用雖然多,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喚醒學生的寫作情感,提供學生觀察的事件,產(chǎn)生學生寫作的素材等,這些作用的目的都在“寫”字上,活動過程只是手段。所以教師在選取游戲內容時要注意“時、空”關系。這里的“時”,不是指時機,即什么時候該游戲,什么時候該作文,而是指時長,即游戲過程的長短;“空”即空間,游戲活動是在室內還是室外,是在講臺上還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般來說,時間長可以在室外舉行,如果是半節(jié)課活動、半節(jié)課寫作,那到室外就不適合了。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在室內游戲,游戲內容宜短而有亮點,能讓學生一眼就看出游戲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皶r空”關系還意味著參與的人數(shù),是人人演、玩中樂,還是代表表演、觀賞中樂,都要慎重考慮?!皶r、空”控制好,能較好地調節(jié)學生的游戲興奮點,不至于漲落太大,學生靜不下來或是沒有興奮就寫作文,那就是情沒到辭難發(fā),必然造成寫作的困難。
(二)注意調節(jié)游戲中的情感興奮度
游戲是快樂的,游戲能讓學生精神振奮,但是調控不好就容易出現(xiàn)亢奮。我們看到賽課游戲作文,課堂上學生因游戲競爭而鼓掌,為競賽勝負而吶喊,處于極度的熱鬧中。為獲得游戲結果的勝負而全情融入,注意過于集中一處,忘記了要觀察,要思考游戲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甚至忘記了過程,只專心于結果。等到作文時,心還在跳,情還在戲中,思維總回不來,拿著筆卻一心還沉浸在游戲里,自然筆下流不出文章;或是好不容易調整過來,卻在心中只有結局沒有過程,于是也下不了筆。作文就變成十分無奈、多余之舉。這就是沒有調節(jié)好游戲帶出的情緒。一般而言,時間短、空間?。▍⒓尤藬?shù)少)的游戲,不宜強調競賽勝負,甚至不玩競賽游戲,應當玩些理性思考型的游戲,把學生的關注點導向游戲的過程,導向默察靜觀,強調游戲的理趣;而時長空廣的游戲,教師則可以盡力煽情,讓學生玩得盡興。
二、提高習作過程的快樂指數(shù)
寫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用學生的話說,要寫很多字很累,要是很多字寫不來,那就更煩,加上寫不好老師會批評,同學要嘲笑,寫作文怎么會有快樂可言呢?是啊,學生一旦陷入這處境也就難以談快樂了。所以,習作指導要把學生從這種境地中解放出來,要理智地提高學生寫作過程的快樂指數(shù)。怎么轉變學生寫作的心態(tài)呢?
(一)改革先玩后記錄式寫作
先做游戲后記錄是游戲作文的基本程序,沒玩游戲就沒有寫作的素材。游戲之興已過,再回味就未必有原先的那種感受,若加上語文基礎不是很好,那么寫作就成問題,當然就掃興了。而改革寫游戲內容,不是指記錄已玩過的活動,而是讓學生寫的內容本身就是游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自己先沉浸在游戲中,邊寫邊笑,寫的過程就是思想玩的過程,自然有清新的樂趣隱在其中。
改革寫游戲的內容最大的刺激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成功感,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特別有利于平時貪玩的學生,會玩的孩子要比不會玩的感受強,這點就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快樂;其次,寫游戲作文,主要以游戲活動的過程為內容,以各種動作為輔助構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動作開發(fā)都是一種刺激,寫出的內容就有極大的吸引力,寫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邊寫邊做動作,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中,獲得游戲的樂趣,這樣的寫作當然就能提高學生習作的快樂感。
(二)玩此寫彼,提高習作的新鮮感
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中,都是玩什么游戲,就讓學生記錄什么游戲,記錄成為游戲的滯后產(chǎn)品,當然會影響學生的寫作心態(tài)了。所以,玩此寫此,往往就造成學生乘興游戲敗興作文。如果教師采用另一種方式——玩此寫彼,則又能避免學生炒剩飯,即玩眼下的游戲,寫作時卻不寫剛玩過的游戲,而寫由這個游戲引發(fā)的相似游戲或其他聯(lián)想。這樣的寫作指導,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寫作有新鮮感,而且可以讓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游戲“啞劇《洗澡》”,如果讓學生記錄同學表演啞劇的過程,那作文過程如同嚼蠟。如果在寫作中,教師引導學生由此及彼想開去,寫“洗澡”引出的笑話,童年洗澡中引發(fā)的故事,或是在劇場看到的藝術家表演的啞劇,那效果就大不相同,學生的興致就更高,寫作的過程就有快樂可言。學生是好新鮮的,是需要有大量的新刺激的,不斷地更新內容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感。所以,教師的教學不可拘泥,也要跟隨變化,豐富多樣的內容與形式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好奇,追求新鮮刺激,才能讓學生感到習作有快樂。
(三)獲取習作的外報償
寫作過程帶來的良好刺激固然好,但是,對于還處在需要教師、家長監(jiān)督的學生而言,這一刺激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來自寫作結果的刺激。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快樂指數(shù),需要教師給學生帶去一定量的外報償。在集體里朗讀學生作文或是粘貼上墻,或是發(fā)表在刊物上等各種方式都應及時性地給予學生,最起碼的口頭表揚、贊賞學生的作文寫作怎么怎么好。這樣的刺激要給學生,才能激起他們的寫作欲。一個教師要是能巧妙地利用各種途徑對一個學生的寫作進行充分的肯定,那么,這個學生必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出自我印象管理,向教師表揚的方向努力,這既是寫作的動力,也是寫作追求的目標。一個教師想要學生有可持續(xù)的寫作熱情,一定要不吝嗇夸獎,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寫作過程、寫作結果的價值是相當重要的。
三、游戲作文“雜糅”一體
(一)游戲作文“雜糅”一體
游戲作文分步玩是最易引發(fā)學生開心游戲、傷心作文的教學形式。學生在玩的時候,你是很難讓他靜心觀察的,游戲過程中是沒有多少學生會留心游戲之外的東西,他們全心都在“玩”中,哪管場面如何,過程怎么銜接,到寫作時,要不還在想玩中的刺激,要不就已忘記過程的要點,當然提筆就皺眉了。所以,游戲作文分兩段是很不科學的。習作指導最好是要把游戲與習作雜糅一體,在玩中有寫,在寫中有玩,這樣玩即是寫,寫也是玩,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所以,提高學生作文的快樂指數(shù)可以采用游戲與習作雜糅一體滾動式遞進,玩玩寫寫,步步提升,就不會玩時開心,寫時傷心了。如酸的與甜的游戲,講臺上放三瓶不同味的水,讓學生上臺嘗,其他同學觀察表情,然后寫作文。如果是分步玩那就是先請三個學生嘗,大家看表情,三個學生嘗完寫作文,這就沒多大意思了,學生提筆時當然是很敗興的。如果是雜糅著玩,那就是先猜測第一個同學會是什么表情,寫出來;然后,請第一位上臺嘗,結果驗證誰寫的對,再請第二個上臺嘗,大家觀察,看誰寫得最好,第一次猜測寫與第二次觀察寫比較,看誰寫出的能中獎;繼續(xù)進行第三次的猜測描寫。這樣滾動著上升訓練,學生不但不會掃興,而且玩得開心,寫得舒心。寫作能力也會在比較中得到提高。
(二)個體作文集體游戲
作文本來是個人的事,是個體靜思默想的結果。但是,教學中如果真的把習作當成個體的事,那作文就很沒趣了。所以,提高學生習作的快樂指數(shù)就要把習作從個人的事中解救出來,作文不是個人的事,一人寫作多人玩或是個體作文集體游戲,就不會產(chǎn)生興致游戲、掃興作文了。
個體作文集體游戲,就是寫作過程是一個人寫,但寫出的內容卻可以大家玩,比如大家一起玩“道聽途說”,如果分步作文,就變成大家先玩“道聽途說”的游戲,觀察后寫出作文。玩是大家玩,在氣氛,而寫是個人寫個人的,記錄剛才的玩的過程而已,這就很沒意思了。如果是讓學生玩剛才的游戲,認識這個游戲的趣味在哪,然后,你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可以是類似的也可以是完全相反的游戲,寫出來,然后讓大家玩你寫的游戲,那刺激可就大了。不僅寫的過程不需炒剩飯,而且還能讓同學們都來玩自己寫的游戲,那多帶勁啊。熱情自然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