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摘 要】 生物教學的開展是讓初中生在理論世界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等的接觸。通過豐富生物知識,相信學生能夠以自然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環(huán)境與生存的地球。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學生對自身身體結構的認識。因此,作為初中生物教師,理應全力以赴,為初中生提供更優(yōu)秀的教學。
【關鍵詞】實驗課;學習興趣;多媒體;課堂氣氛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義務教育階段開設生物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使他們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以便將來服務于社會。那怎樣才能教好初中生物課呢?
一、課前認真?zhèn)湔n,做好教學設計
要想上好一節(jié)生物課,課前認真?zhèn)湔n很關鍵。教師課前要認真研讀教材,閱讀各種教學參考資料,設計到整個教學流程,包括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發(fā)事件,都要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考慮到。教學實際過程中要考慮到幾個基本要素: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教師在備課時不是簡單地備課本內容,更要備學生。不同班級的學生的授課要求不同,同一班級的學生各自的知識結構也不盡相同,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在課堂上能讓大部分的學生接受。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師在教學之前應該充分考慮到的,教師只有綜合了這些基本要素,才能教好一堂課。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私處熢诮虒W中要注意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認真設計好課前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實生物課堂同樣如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關,成功巧妙地導入,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等等。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席位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最具體、直接、新鮮的事物最敏感,而對抽象、理性的事物感到乏味,厭倦。如講《真菌》這一節(jié),就可以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真菌,比如蘑菇、木耳、銀耳,并讓學生說出自己都知道哪些真菌,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再因勢利導,提出問題:真菌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有害的嗎?這樣引導學生進入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除了這種引入以外,還可以以講故事的方法引入,如初二《社會行為》這一節(jié),課文以“火蟻的故事”為列,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是很好的一種方法??傊玫囊霊摵啙?、生動、緊扣主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努力開設實驗課
生物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實驗課是學生最興奮的課。因此,我們應盡量多展開實驗,尤其是學生實驗,讓學生多動手,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制作洋蔥內表皮臨時裝片》這個實驗,學生在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實驗的方法及技巧,而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識記了本節(jié)的知識,復習了顯微鏡的相關知識,效果很好。
3.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
生物學雖然屬于抽象學科,但是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從而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比如細胞的分裂現(xiàn)象的時候,采用動畫播放細胞分裂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直觀理解細胞分裂的過程。另外,我在講解初一上學期細胞膜的功能的時候,也是采用看動畫影像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學生都非常感興趣。在談笑中就學會了知識。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運用錄像教學時,需注意講授與播放錄像相結合。如學生“只看不講”,把教學的責任全部寄托在錄像上面,學生對有關知識,只能形成短暫的表象,而不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所以必須及時運用相關的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才會記憶長。
三、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優(yōu)美生動、幽默風趣,體態(tài)手勢配合恰當,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從而使課堂氣氛有節(jié)奏、有旋律、有起伏、有表情,增強學生美的享受,才能不斷地把學生情緒推向高潮,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度過一節(jié)課,并達到認識、理解知識的目的。教師能運用生動幽默風趣的語言,利用學生熟知的事物來介紹,對于學生順利構建概念意義重大。面對精彩紛呈的生物世界,教師的臉上肌肉卻緊繃繃,語言干巴巴,自然也就無法吸引學生,師生之間難以溝通融合,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感到既無味也無耐,進而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四、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動的民主課堂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本應該由學生完成的事,教師全部給包辦了。要上好一節(jié)生物課,教師要堅決改變“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應該以“教”為中心的陰影走出來,轉向“學”為中心的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幫助學生的同時,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因材施教
生物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生物教材的教學內容開展課外活動,是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生物興趣的有效措施。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只重視課內忽視課外的做法,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課內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的觀點是:能走出教室的就盡量走出教室。例如, 開展小實驗及拓展性實驗,采集實驗材料、制作動植物標本。
新課程的實施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使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設計各種學生感興趣并且能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 順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使他們輕松掌握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
總之,上好一節(jié)生物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課下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準備。新課改下,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從而有新的教學模式,抓好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生物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生物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