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芹
【摘 要】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小學生的寫作也應該從這個思路去著手,通過生活和閱讀的雙重積累,加上在閱讀過程中借鑒和模仿的自然運用、老師結合具體情況的指導,學生的作文水平會有較大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 寫作能力 方法
小學作文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很多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往往重視理論性質(zhì)的指導,而忽視了對學生生活和閱讀的引導,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改的時候,還是采用老一套:語言不生動、中心不明確、結構不完整……實際上這些對于學生作文的種種指責,讓學生對作文只有畏懼,對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沒有多大的用處。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要從生活和閱讀中去引導,要有符合實際的方法指導,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面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對于小學生作文來說更是如此,特別是小學生受制于閱讀量,他們的寫作材料大部分要從生活中挖掘,而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材料和生活感悟也是無窮無盡的,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從生活入手。
因此老師在引導小學生寫作的時候,少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把學生寫作的突破口引到生活中去,指導學生把自己看的和聽到的,或者想到的,用恰當?shù)恼Z言組織起來,就是一篇好的文章,這樣的文章生活氣息濃郁、生動形象,沒有一些刻意模仿的匠氣。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觀察景物的特點和變化,留心生活中的有意義的事件,并能夠進行感悟和思考,這樣生活積累多了,學生在作文的時候才不至于無話可說。沒有作文的材料是萬萬不行的,材料從生活中來,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學生的作文的難度就相當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學生的寫作素材或者生活素材,無非有以下幾類:首先是家庭生活,讓學生認真觀察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的言行,進而挖掘親情的因素。第二是學校生,這樣老師和學生就成為了觀察的對象,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和關懷,同學之間的樂事趣事,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朋友之間的友誼等等都能夠成為習作的素材。再一個是社會生活,這個時候孩子已經(jīng)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思考這個社會了,有困惑,有迷茫,有好奇,還有興奮;有歷史大事對自己的感觸,也有社會新聞對自己的觸發(fā),這些也能夠成為孩子探索社會的一部分,從而成為作文的素材。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在課堂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命題,首先作文題目要面向生活,其次作文題目要面向?qū)W生全體,比如有的學生沒有看過大海,那么讓他寫《我第一次看大?!肪蛯懖缓昧耍覀兛梢愿某砂朊}作文:我第一次__,學生補充上熟悉的內(nèi)容,就寫的比較輕松了。
二、授之以漁,教會學生觀察方法
生活是寫作的素材,但是很多學生不會利用,這說明了他們在生活中缺少觀察,或者說缺少觀察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的素材。
1.觀察要細心
很多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這是觀察不到蘊含寫作意義的東西的,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細致透徹地觀察,這樣印象才深刻,感悟才深刻,也才能言之有物不顯空洞。例如人們高興的時候要笑,傷心的時候要哭,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時候也有特殊的情況,至深的悲痛常無眼淚,極大的歡樂卻往往是熱淚盈眶。就說“笑”吧,也有各種各樣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親切的微笑;表示敵意、輕蔑的冷笑。你都看準確了嗎?理解透徹了嗎?
2.觀察要抓住特點
描寫人物,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注意觀察人的活動,觀察人所在的環(huán)境的特征變化,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表情等。這樣,學生寫出的作文才能具體、細致。特點抓不住,就不可能寫得真實、具體、深刻。再如觀察植物,就要讓學生清楚需要觀察的植物的干、莖、葉、花、果等各部分的特點;觀察動物,就需要觀察它的外形、體態(tài)、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征;觀察活動,就要注意活動的過程、發(fā)展及結果。在觀察時,一定要根據(jù)不同的觀察對象,采用不同的觀察順序來觀察。如寫靜物可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觀察;寫動物可先按從頭到身子的順序觀察外形,然后再觀察其生活習性等。
3.觀察還要善于思考
觀察生活還要善于思考,把觀察到的感性的東西,上升到理性的東西,由表及里地認識,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深度。比如,學生們在觀察了松樹,進行景物描寫,很多學生寫到了松樹的形狀、顏色、枝干的特點,還有的學生點出了它四季常綠的特點,但是有的學生由松樹的常綠,想到了它堅強的傲霜斗雪精神,文章就深刻的多了。這就告訴我們多想一想就能增加文章的深度。
三、重視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學生不僅僅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樣從閱讀中也能夠積累大量的素材,這種積累是間接的,但是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而對于學生的寫作來說起著無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說讀和寫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1.閱讀充實學生的大腦
學生受制于年齡問題和時間空間限制,不可能僅僅通過自身而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了解世界的各個地方,那么這種生活、情感、知識的積累更多的通過閱讀來獲得。這種間接的人生閱歷對于學生了解這個世界、處理人際關系等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從而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學生閱讀了《彩色的非洲》,可以了解非洲文化、藝術、生活的多姿多彩,讓學生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比較,進行想象,反過來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2.閱讀能提供借鑒和模仿
閱讀對學生的寫作有潤物無聲的指導。通過閱讀,學生讀的多了,在寫作文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借鑒運用某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選擇和運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表達,能夠在敘述或者說明中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東西不是靠老師單純的講解能夠做到的,需要學生自己去悟,很多時候?qū)W生的這種模仿和借鑒很快速,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隨著閱讀的增多會不斷提高。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積極引導,降低難度,授之以法,通過生活和閱讀給學生豐富的積累,學生寫作起來才有話可說,不至于言之無物語言空洞,干巴巴的湊字數(shù)。
【參考文獻】
【1】潘強.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作文寫作【J】.散文百家,2015(04)
【2】成紅軍,曹玉銀.淺談小學生作文能力的訓練【J】.新課程(小學),2015(03)
【3】李紅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J】.學周刊,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