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的品質,決定著學校的品質和教育的品質。一所學校走向優(yōu)質發(fā)展,個性化定制課程是一種必然。“定制課程”是基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需求、興趣傾向以及經驗與能力,為每一類(每一個兒童)設計的個性化課程。學校把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定制課程的依據和出發(fā)點,建構“適切兒童成長”的課程,引領兒童去完整地“看見自己—想見自己—遇見自己”,朝向生命最美好的那方去發(fā)展。
【關鍵詞】定制課程;國家定制;學校定制;班級定制;兒童定制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8-0028-03
【作者簡介】劉慧,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江蘇張家港,215600)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課程的品質,決定著學校的品質和教育的品質。一所學校走向優(yōu)質發(fā)展,個性化定制課程是一種必然。“讓孩子遇見最美的自己”,這是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定制課程”的核心理念。
“定制課程”,是基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需求、興趣傾向以及經驗與能力,為每一類(每一個兒童)設計的個性化課程。學校把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定制課程的依據和出發(fā)點,建構“適切兒童成長”的課程,引領兒童去完整地“看見自己—想見自己—遇見自己”,朝向生命最美好的那方去發(fā)展。
遇見,首先意味著讓孩子發(fā)現自己。一位美國說唱歌手在模擬法庭上,用說唱控告了現代教育制度“讓魚爬樹,讓魚長跑”的弊病。這正應驗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干,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鈍不堪。”今天的教育,正讓無數孩子成為那條魚。我們需要給魚河流、湖泊,乃至海洋,建設出一種理想而真實的教育生態(tài):讓魚成為最好的魚?!岸ㄖ普n程”就是讓孩子發(fā)現自己,認識自己,在最適合的課程里遇見最美的自己。
遇見,也意味著讓孩子想見可能的自己。今天的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卻同時也承擔著不能承受之重,他們常常被這個成人主導的社會所設計,所牽引,失去了自主的生長。孩子的未來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定制課程不是用成人的視角主觀地為孩子預設未來,而是提供個性化的課程,給他們機會與平臺,讓他們不斷去嘗試,去發(fā)現,以喚醒他們的原生力量,“想見”屬于自己的未來,發(fā)現自己的可能,并讓可能開花結果。
遇見,還意味著讓孩子成為最美的自己。實驗小學的操場邊緣,種著12棵果樹。對于一所學校而言,這12棵果樹是關于教育哲思的一種形象,寄寓“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的道理。同時,這12棵果樹也是學校定制課程的生動象征:世界上沒有兩棵相同的樹,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一顆種子都有它獨特的發(fā)芽路徑。定制課程,就是要讓蘋果長成蘋果的樣子,讓梨長出梨的味道。因人而異的生長,才能讓孩子成為最美的自己。因人而異,是定制課程的魅力所在。
定制課程用定制的理念來重新理解和詮釋學校原有的課程體系。以“國家定制、班級定制、學校定制”為基本路徑,科學定制出豐富的、高品質的課程群。
定制課程的目標指向兩個維度:一是六大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二是校本培養(yǎng)目標“做最美的自己”,這也是范賢文化的價值追求。定制課程,是一個不斷從抽象兒童走向每一個具體兒童的過程。
國家課程定制,這是國家意志在學科課程里的創(chuàng)造性實施。通過專題整合、模塊組合、跨界融合等策略定制“辯論課程”“經典(名曲、名畫)賞析課程”等,這些集中體現了教師對國家教材的二度開發(fā)與創(chuàng)作能力。
1.語文項目式學習。挖掘文本中的種子素材,以學科主題方式,用項目化運作方式推開。如四年級語文教學組與綜合實踐、藝術、科學等學科跨界融合,建構、開發(fā)出“桂花樂”微課程主題。邵老師的童詩主題教學“收藏時光芬芳童年”,統整了文本中的童詩素材,開發(fā)、設計出“讀出來的童詩”“畫出來的童詩”“種出來的童詩”“玩出來的童詩”系列單元主題教學。
2.英語實景主題教學。依托校園環(huán)境、場館設備、課程基地,依托學生的生活經驗、發(fā)展需求,在知識技能和學生學習經驗中架構實景式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浸潤在語言磁場中,陶冶性情、習得技能,從而走出“英語孤島”的困境。
3.藝術綜合課程。打破學科壁壘,突破教學時空界限,實現了跨界融通。除了探索架構出《早安,森林》《江南》《11只小貓做苦工》等經典課堂案例之外,我們還編制了豐富的課程教材和課程指南。
國家課程的定制實施,需要一個一個教師,一節(jié)一節(jié)的“愛學課堂”,一寸一寸地去改變。
學校定制課程,這是滿足共性需求以外的學校文化烙印。我們立足學校特色,傳承學校文化基因。我們的課程改革不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概念,而是要引領回歸教育的本質,回歸教育的常識,解決教育的問題。
學校從傳統文化“范賢”精神出發(fā),聚焦校本化核心素養(yǎng)“端勤毅”,為學生定制主題課程《“范賢”讀本》。同時,定制特色化校本課程:“校長媽媽開講了”“‘美時美刻分享課程”“21天美麗行動”“‘三味書屋階梯閱讀課程”等。
在“學校定制”模塊下有“21天美麗行動”課程,它涵蓋4個方面的內容:生活好習慣、學習好習慣、心靈好習慣、思維好習慣。21天美麗行動,設計了一個可能的地圖,誰也不知道,打開的是什么。我們相信,引領和啟發(fā),更接近教育的本源。
好習慣課程運行了3年多,美麗記載卡用掉了近十萬張,發(fā)生的故事很多,影響的孩子也很多。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初一學生湯澤宇,曾是實小的智趣學子,21天美麗行動的小達人之一。在“聯合國環(huán)球青少年大使國際大賽”中,當他獲得中國區(qū)冠軍、國際賽亞軍時,第一時間給母校寄來了一封感謝信——
親愛的校長媽媽:
第一時間就忍不住要和您分享一個好消息。在剛剛結束的“聯合國環(huán)球青少年大使國際大賽”中,我獲得了中國區(qū)冠軍、國際賽亞軍。首先,我想感恩的是我的母校,我的校長媽媽。
至今難忘,2013年6月1號,因為您的舉薦,我作為實小學生代表,全程參與美國教育考察團來校訪問的現場翻譯。那是一粒種子,讓我找到了長大的力量。母校在我生命里播下的種子不止這一粒。21天美麗行動的堅持,讓我組建的“黑羊樂隊”,流行在校園。我做到了每天堅持長跑,每天堅持半小時英語閱讀,這些堅持,成就了今天的我。校長媽媽,我希望您和學弟學妹們說,好習慣,從第22天開始。
“我的第二十二天”是一個美麗行動秀,它的意義在于給孩子時間、空間、工具和觀眾,讓他們早一點發(fā)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并且在這個分享過程中不斷強化實現。
實小有117個班級,5292名孩子,擁有充分的家長資源。學校教育無法抵達的地方,有家長們的期盼與守望。學生的生活經歷、個人知識、直接經驗,或者說學生的全部生活,都成為班本定制課程開發(fā)的基礎和依據。教師團隊、家長團隊和社會專家團隊構成的導師“金三角”,支撐起孩子們豐富多樣、充滿意趣的班級課程。讓兒童在每一個生動活潑的小社會里找到歸屬感。
四(3)班的STEM課程接軌國際視野,培養(yǎng)未來公民。培訓專家來自英國,培訓教材與美國小學同步。這項實驗性課程研究,已經運行了一年半。從最初忠實執(zhí)行教材的拷貝階段,已經發(fā)展到了師生跳出教材、自創(chuàng)教材的階段。一(5)班的有機芽苗菜種植課程,技術支持來自加拿大科學家領銜的“金麥穗芽苗科學實驗室”,培植芽苗的研究實踐,不僅培養(yǎng)了師生親近自然、健康生活的綠色理念,也培養(yǎng)了他們開發(fā)課程、研究課程的眼光和能力。在實小,班級課程的生發(fā)力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藝術教師擔任班主任的班級,會自覺地把城市里保利劇院的資源導入課程。語文教師會設計“共讀子涵童書”“我與書本比身高”等系列親近名家經典的閱讀主題課程。
一班一風景,從班級到校園,從校內到校外,孩子們自由徜徉,自由生長。
教育的本質是自我實現。關注每一個兒童的需求,引導兒童自主定制“藝術、語言社交、手工制作、研究探究、體育”五大領域的課程。如,“原創(chuàng)書課程”“個人書畫展”“名生講壇”……
“我的世界是一枚果實”30本原創(chuàng)書是“兒童定制課程”模塊下物化的產品。從確定入圍小作家、準備素材到印刷成書、首發(fā)儀式、簽名售書,一條完整的課程鏈貫穿其中,幫助孩子們在兒童時就體驗到原創(chuàng)的樂趣。對于孩子們來說,這30本原創(chuàng)書意義非凡——
這是第一本屬于自己的原創(chuàng)書。
這是第一次獲得版權認定的書。
這是第一批被張家港市檔案館、圖書館收藏的小學生作品。
這些原創(chuàng)書將永久收藏在實驗小學的“三味書屋”里,與世界各國大師的作品比肩。
吳沛鴻同學的《絕對小孩·絕對日記》取材豐富,文筆靈動。繼這個小課程之后,他已經為自己定制了第二個小課程,即運用幾米繪本創(chuàng)作的手法,為這本書構思、設計插畫。陸修哲同學《天才最瘋狂之時之劍》首發(fā)簽名售書,場面火爆。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的第一個定制課程了。三年級時,因為個性原因,這個具有天籟般嗓音的男孩無法融入校男童合唱團。學校聯動專業(yè)導師、家長,鼓勵他定制了一場私人演唱會。為他頒發(fā)“夢想金字塔”時,我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校長媽媽能做的是,用我的雙手托起你的夢想。如果有一天你成為真正的歌手,你的首場演唱會放在哪里呢?”孩子堅定地告訴我:“張家港市實驗小學?!逼鋵?,真正托起孩子夢想的是——我們的定制課程。
我是小學校長,始終認為小學六年,是生命里非常重要的時光。我經常說:“童年就是一條神秘的線索,這條神秘的線索就像天羅地網一樣埋在每個人的生命深處,待某一天,它就會被拎出來,這條線索就是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精神世界。小學就是人生的播種期,錯過了播種,也許荒蕪的就是整個的人生。”
定制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行動,它正在重構一種美好的學校生活。它不僅讓兒童成了兒童,也重構了教師的生活?,F在大部分教師幸福指數不高,他們常常讓我想起卓別林在《摩登時代》里所扮演的流水線裝配工,沒完沒了地擰著螺絲,被機器填鴨式喂食,最后,只能變成瘋子。我希望教師們在課程中成長,找回專業(yè)的尊嚴,找回精神的富足,找回“像個人”的生活方式。我也希望有一天,教師們能像《金薔薇》里所說的那樣,冬天,去彼得格勒的芬蘭灣,那里有最好看的霜;能像福樓拜那樣,每天按時看日出。天地萬物都能在教師的想象里,生長為栩栩如生的課程。
定制課程是一所平凡學校的平凡改革。定制課程與我們之間,不是一段距離,而是一種決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不是因為看見了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了才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