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蓬勃生長”是最美教育的樣態(tài),是完整性生長,注重雙重生命生長,特別是精神成長與哺育;是規(guī)律性生長,要高度重視童年的價值,努力延續(xù)童年精神,關注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是獨特性生長,要認識“這一個”,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豐沃的土壤;是氣象萬千的生長,要有壯闊的境界,有活力和朝氣,有渾厚的意蘊。
【關鍵詞】教育樣態(tài);蓬勃生長;氣象萬千生長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8-0012-03
【作者簡介】楊九俊,江蘇省教育學會(南京,210024)會長,研究員,江蘇省特級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積極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塞利格曼教授,曾用“蓬勃人生”一詞表述具有持久幸福的含義。我非常樂意借用這個說法,用“蓬勃生長”來描述最美教育的樣態(tài)。
蓬勃生長是完整性生長
生命體所有的方面都很健康,才可能蓬勃生長。否則,即使在生長,也是病態(tài)的,甚至會逐步殃及生命體全身。生命的完整性可以從雙重生命的意義上去理解。學者們認為,人的特質,就在于人是有雙重生命的。人不僅有自然生命,還有文化生命;不僅有物質生命,還有精神生命;不僅有個體生命,還有社會生命;不僅有自在生命,還有價值生命;不僅有本能生命,還有智慧生命。學生生命的完整性生長,需要明確的是:第一,強調雙重生命,并不貶抑自然的生命,自然的、物質的生命是完整生命的首要條件,所有精神的、文化的意蘊都要作用于它??茖W研究發(fā)現,人的大腦功能首先是確保生存需要,其次是滿足情感,再次才是進行認知。如果違反了這個基本規(guī)律,生命的本能的生機就會受到壓抑,生命的痛苦感就會增加,生命的安全感就會受到威脅。令人遺憾的是,在不少學校,不少家庭里,這個順序是顛倒的,于是我們在那里就很難尋覓到活潑潑的生命。第二,在教育情境中討論生命生長,主要是指精神成長??档抡J為,教育就是使人成為人。后者的“人”指的是具有完整生命的人。相對于前者,其區(qū)別主要在于精神發(fā)育、精神成長。許多思想家、教育家講過類似的話。比如,懷特海說過:“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毖潘关悹査拐f:“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泵膳_梭利說:“教育改革催生新人?!彼^“新人”,是由于其遠見卓識能夠指導和塑造人類的未來??梢姡瑢W校的重心是引導學生的精神成長。第三,即是精神哺育,也有其完整性的問題。有的專家批評“高中無教學”,只有講題目、做題目、考題目,就是因為在有些學校知識教學被異化了:學科知識被異化為紙筆測試,認為這樣可以反映成績的知識點,知識點的教學被異化為講題目、做題目。我曾經依據《圣經》故事提過一句口號:“讓學校到處流淌著奶和蜜?!敝R教學展現的應當是一個真善美相互交融的完整世界,學生不僅要學到知識,還應當領悟到思想,體驗到情感,這是“上帝的旨意”,也應當是教育的本質追求。第四,精神的哺育也是在優(yōu)化身體的生長。中國古代的身體觀中有“治血氣”一說,人們所講的“氣”除了調節(jié)身體,還有道德與形而上的內涵。所謂“德潤身”“踐形生色”是也?!案褂性姇鴼庾匀A”也是講的精神營養(yǎng)“美其身”(荀子)的功能。認識到這一點,其實也是對精神哺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蓬勃生長是規(guī)律性生長
兒童的成長自有其規(guī)律,魯迅先生說“不要逆天行事”,就是指教育孩子不要違反自然規(guī)律。蓬勃生長一定要遵循、契合兒童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順其自然地引導向上。第一,要高度重視童年的價值。人的一生都有童年的影子。周國平說:“在一個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個靈魂在朝著某種形態(tài)生成?!眲詵|說:“如同樹木一樣,那最初的年月被記錄在年輪最核心處?!币虼耍谕暾簧囊饬x上認識幸福童年的重要性。教育應當引導兒童在幸福生活中準備未來的幸福生活,而不是搞得那么面目猙獰,面目可憎?;萏芈凇队袀€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中認為,應當融入孩子們拔節(jié)生長的過程:“有個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天天觀看某個東西,他就會變成那個東西,在當天或者當天的某個時候,那個對象就會成為他的一部分,或者繼續(xù)許多年或一個個世紀連綿不已?!钡诙ρ永m(xù)童年精神。波特萊爾說:“天才就是隨手被抓回來的童年?!瘪R克思說:“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否則就變得稚氣了。但是,兒童的天真不應使成人感到愉快嗎?他自己不應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兒童的真實再現出來嗎?”怎么能夠在成年以后,還保持兒童那些可貴的特質呢?這就需要把“幼態(tài)持續(xù)”作為教育的任務之一。生物進化論認為,人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個體不成熟就離開母體的特點,這顯然給嬰兒帶來危險,但非常有利于人們保持童年的特征,諸如歡笑、驚奇、信任、開放態(tài)度和好奇心等,這些童年期的主要行為特征保持到成熟期甚至老年期,就成為人們健康生存的重要表征。因此,應當如杜威所說,要認真關注兒童未成熟狀態(tài)的優(yōu)點,優(yōu)化教育的設計和具體環(huán)節(jié),讓童心、童真、童思、童趣伴隨終身。第三,要關注兒童成長的節(jié)律。節(jié)律是指季節(jié)時令或者某些物體運動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與大自然一樣,人的生命也有其節(jié)奏和變化,很多專家在這方面都做過深入的研究。懷特海指出學生的發(fā)展要經過“浪漫階段—精確階段—綜合階段”,皮亞杰提出兒童發(fā)展的關鍵期理論,等等。在一定意義上,對兒童教育也是“好雨知時節(jié)”,在個體沒有完全成熟時,應當在適當的時間進行適當的教育,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恰逢其時,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才可能期盼“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勝景。
蓬勃生長是獨特性生長
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恰如小原國芳所說:“‘人亦即應能動手動腦、求美行善且其自身井然有序的一個大宇宙……這些大宇宙在通過自身的發(fā)展完善而發(fā)揮各自的天性時,將呈現出一個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松竹相別、菊堇各異、獨一無二的美妙世界?!弊詈玫慕逃亲钸m切的教育,最好的生長是盡善其美的生長。第一,認識“這一個”。盧梭說:“上帝創(chuàng)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掉了?!爆F代教育的弊病則在打造模子,讓教育過程變成生產流水線,造就千人一面的產品。教育的首要任務就在于認識兒童,理解兒童,真正走進兒童的世界。如是,才可能貼著孩子走,創(chuàng)造適合的教育。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成績,還要重視學生個體性格的差異性。僅就學習而言,個體性格會帶來對某些學習方式的偏好,會形成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方式選擇的傾向性,在這個方面理解學生才能真正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改進學生的學習。我們要慎對經典理論,諸如男女性別差異的理論,關鍵期、敏感期的理論,左右大腦功能定位的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等,這些理論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用它們去“套”每個鮮活的個體。理論總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綠,要尊重每一個獨特的生命。我們還要密切關注獨特性形成中的發(fā)展性,比如用多元智能審視,兒童在不同領域的表現是有差異的,但有的兒童也許需要“等待”,有的兒童在某些優(yōu)勢領域對其他領域有正相關的影響作用。只有真正認識了“這一個”,教育也才能真正開始。第二,要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豐沃的土壤。學校的校本課程,在國家的頂層設計中,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學校,適應學生。校本課程需要有選擇性,使每個孩子的個性發(fā)展都能汲取特有課程的滋養(yǎng)。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在班級授課制的安排下,怎樣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怎樣照顧特殊學生,即使是走班選課也仍然存在同類問題。學?;顒邮怯说闹匾嚨?,要為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yǎng)和表現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校本評價制度,要突出多樣性、多元性,切忌用一把尺子丈量那么多鮮活的個體生命?!昂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學校的評價制度應該為生成這樣的理想境界提供可能性。
蓬勃生長是氣象萬千的生長
林庚教授有一名篇《盛唐氣象》,他認為“盛唐氣象所指的是盛唐時期詩詞中的蓬勃的氣象,這種蓬勃不只由于它發(fā)展的盛況,更重要的乃是一種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時代性格?!蔽曳浅O矚g把“盛唐氣象”這一概念遷移到學校教育的情境中,我以為只要體現盛唐的精神實質,都可以喻為“盛唐氣象”。我們辦學校,辦教育,我們引導孩子成長,就是向往、期盼、實現這種“盛唐氣象”。參照林庚教授的闡說,“盛唐氣象”的體現,第一,要有壯闊的境界。盛唐未必詩作最多,但從《全唐詩》收錄看,盛唐詩人有274人,作品6341首。沒有一定的數量,大概也難以討論氣象。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列舉的第一首代表作是唐初王績的《野望》,其中有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绷指壬J為,“這形象比一切唐初的詩篇更早地反映出了在新的統(tǒng)一的局面下和平生活的環(huán)境與人民各得其所的心情”,而其“樹樹”“山山”創(chuàng)造了闊大的境界,想必也是林先生看重的原因。兒童的蓬勃生長,不是指一個孩子,而是指一個個孩子;不是指一所學校,而是指一所所學校,至少是一批學校。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衛(wèi)國近些年提出要建設高品質示范高中,我認為“蓬勃生長”應當是高品質示范高中的重要表征。江蘇需要一批批具有高品質示范性的學校,這樣才能形成喜人的氣象。第二,要有活力和朝氣。如果按數量來說,中唐是超過盛唐的。但人們認定盛唐時代是唐朝的高峰,這是就質量而言的,盛唐氣象在本質上體現了時代性格,這樣的性格特征就是蓬勃的朝氣,青春的活力。林庚先生在討論時引了朱彝尊的一段話:“唐詩色澤鮮妍,如旦晚脫筆硯者;今詩才脫筆硯,已是陳言。”新鮮的品格,浪漫的情懷,正是盛唐氣象動人之處。辦學校,教學生,亦當如此。學生要有朝氣,而不是如人們感嘆的一個個成為“小大人”“小老人”。學校要有活力,“我來到這個世界,為了看太陽”,要有理想的追求,蓬勃的朝氣。老氣橫秋不是我們向往的“新人”,死氣沉沉孕育不出“明天的太陽”。第三,要有渾厚的意蘊。林庚先生引《滄浪詩話》言:“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之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彼琴澇伞皻庀蟆钡淖罡邩藴适菧喓?。在與漢魏風格比較時,林先生說:“盛唐則由于致力捕逐而獲得最直接鮮明的形象,它好像是已經展開來真金美玉的礦藏,美不勝收地放出異樣的光彩,這就不能說是混沌,只能說是渾厚了。”“渾厚”用于對育人文化的要求,也是十分恰當的。首先,在形象上要鮮明飽滿。無論是校本化的培養(yǎng)目標,還是學校文化的標志,都如同“真金美玉”,都“美不勝收地放出異樣的光彩”,這是文化的品格;其次,文化需要累積。它是一個滴水穿石、積淀內化的過程。一所學校的文化,一個區(qū)域的教育文化,成了一座礦藏,甚至如林庚先生所希望的走向“具備萬物,橫絕太空”,非“渾厚”“雄渾”形容不得,這就有了文化的厚度,于是渾厚的境界就生成了。林庚先生在討論“盛唐氣象”時認為,我們今天談論這些,“是含著微笑的”,是充滿自豪的。我期望以后我們回望“最美教育”的討論,回憶對兒童“蓬勃生長”的描述,也是可以“含著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