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世蘭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和陣地。在課堂教學中要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自覺地根據教材內容、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挖掘、提煉。
【關鍵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課堂是教給學生知識、教會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能力、健全學生人格的主要渠道,是師生兩個人的舞臺,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的主陣地,是在教師引導下促使學生成長和進步的主要場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痹诮逃睦韺W領域有一句經典名言:“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毙W階段是學生進入正式學習的最初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普遍呈現心智、心態(tài)各方面都比較稚嫩的狀態(tài);而這一階段的學生在行為習慣方面還沒有絕對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指示。教師對于小學生行為方式的指導最多體現在教學課堂活動中,課堂教學是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和陣地。一個人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教育。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養(yǎng)成教育,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也是我們每個教師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自覺地根據教材內容、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挖掘、提煉。并在執(zhí)行各科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行為規(guī)范教育。在課堂教學原則上,堅持“所有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體發(fā)展”的原則,積極推行成功教育與和諧教育,努力尋求在教育效果上有實質性的突破。下面,具體談一談在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感情
一堂生動的課,教師首先一定要提前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一開始就要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其次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自己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課堂上學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而老師要比學生更要精神高度集中,必須做到一心兩用,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學方案的實施上。課堂上,教師的感染力很重要,教師的聲情并茂以及豐富的體態(tài)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無意識中改變課堂的不良行為習慣。
二、化抽象變直觀,將學習內容生活化
小學階段,孩子的思維直觀具體,他們在學習和理解知識技能時,往往局限于自己經驗范圍之內,與知識技能相聯系的具體事物和具體情境上。對他們來說,只有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他們才有興趣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將抽象的、空洞的內容,變?yōu)榫唧w的、可視的,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才會被調動起來。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興趣,課堂紀律就會好起來,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學習生的不良行為也就減少了,課堂收獲也就大了。
三、變空洞為形象,將學習形式生活化
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活動是認識的開始,只會從動手開始?!睂W生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在活動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尤其是智力落后的學生,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性和目的性,死板的教學形式,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對課堂教學產生抵住情緒,而我們只有轉變學習形式,改變教學手段,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小組中的一份子,學習參與性高,不良行為習慣就少,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就能養(yǎng)成。
四、培養(yǎng)個人榮譽感,榜樣激勵
小學生畢竟還小,對于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頭腦中沒有相應的概念,而相反對于個人榮譽感卻已有了明確的概念。老師的一句表揚或鼓勵的話,他們都會喜形于色,回到家里還會向爸爸、媽媽炫耀被老師表揚,讓其他學生見了也非常地羨慕,個人榮譽感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并且模仿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模仿的對象是無窮的,尤其是小學生模仿性能強,為學生樹立榜樣,是行為規(guī)范訓練的有效形式。依據這個特點我們老師在課堂上應該多表揚和鼓勵,樹立榜樣。例如上課鈴聲已經響了,老師走進教室發(fā)現學生還沒有坐好,有的在地上亂走,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說話唱歌,這時老師如果大聲批評呵斥只會嚇壞學生讓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陷入困境。此時可以看看教室內是否有坐好的學生,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看,xx同學真是一個遵守課堂紀律的好孩子!讓我們大家都向他學習!”短短的一句話即滿足了學生的個人榮譽感又為其他學生樹立了一個鮮活的榜樣,明白以后上課時要像那位同學一樣坐好才會得到老師的表揚。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鼓起超過對方的勇氣,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效果非常顯著。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
五、嚴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小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為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增強學生的好的行為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班級管理的實際,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
六、增強競爭意識,強化訓練
因為有了競爭意識尤其是集體競爭意識后班級才會擁有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我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星級評比”活動,比比哪一組坐的好、積極發(fā)言、發(fā)言時舉手、認真聽講不玩小東西就可以得一顆“星”,不論哪個同學在哪些方面表現好,也在他所在的組上畫一顆星;如有人表現不好則擦掉一顆星。每天放學前,比一比哪一組的星最多,不但可以得到掌聲,每個小朋友還可以得一張“小紅花”。這個辦法對維持課堂紀律很有效,對于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也具有推進作用。
七、嚴格要求,持之以恒
課堂上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發(fā)現問題要及時處理,點到個人,并嚴格按要求給予相應的處罰。讓其它同學認識到你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是絕不估息、絕不縱容、從而給學生以震攝。處理問題要有原則,所制定和要求的東西不能朝令夕改。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要堅定自己的紀律要求。要讓學生感到你是一個有始有終的人;從而在學生中樹立威信。使學生佩服你、尊敬你,從而不敢對你所提出的要求有所怠慢。
八、家校結合,上好家庭教育課堂
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的第一課堂中我們要做到:一是嚴格要求。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有賴于家長的嚴格要求。要求一經提出,就必須堅決貫徹施行,不可以有例外。二是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在培養(yǎng)孩子某種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己不正,何以正人?”,這句話用在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上也很合適。三是適當鼓勵。習慣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復練習不可。當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時,家長應及時給予肯定。孩子有了興趣和愉快的體驗,良好習慣就容易形成。四是提供條件。形成習慣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能提供相應的條件,有助于孩子較快地形成習慣。比如:孩子寫作業(yè)的環(huán)境,休息的環(huán)境,書籍的來源等等這些條件都需要家長提供。我們可以通過家長會、家校通平臺、微信、QQ交流群等向家長了解并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yǎng)成人。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長期培養(yǎng),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督促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