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琴
【摘 要】德育教學是如今教學重點研究的對象,僅僅的知識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學生們的需要了,尤其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們的道德品質是今后步入社會最重要的成績,一個單位可以選擇資質低,能力低的人員,但是決不會接受一個道德品質低下的工作人員。同樣社會也不會接納道德有問題的人,所以如果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就出現(xiàn)道德問題,那么也是教育最大的失敗。所以需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如何推動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實施對于學生們的德育教育提供幫助,以及帶來怎樣的影響,有何意義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一個人擁有良好的道德品德才是最大的贏家,良好的道德品德是一個國家整體素質的形成,如果每一位公民都以身作則那么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國家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所以道德教育的實施應該從學生抓起,讓學生們意識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現(xiàn)在的校園中有很多不利于道德品德教育的因素,學生們對于道德教育的學習還不到位。很多學生都意識不上去。下面,本文從堅持以人為本、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家校結合三個方面,討論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的方法。
一、堅持以人為本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德育的主體是學生,因此,開展德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忽視了初中生的獨立自主性,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老師在德育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由“灌輸法”轉變成“自主探究法”,促進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其次,老師在選擇德育內容的時候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過去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在選擇教育內容的時候多選擇一些與共產主義道德相關的內容,脫離了初中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所起的教育作用比較有限。實際上,現(xiàn)在初中生的生活經歷比較少,認知水平比較低,他們不能夠理解先輩們的革命情感。最后,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要對學生施以人文關懷,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釋放學生的個性。有一位學生在升入初中之后,成績下滑得十分厲害,上課的時候經常走神。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同學陷入了早戀。然后,我與這位學生進行了平等的對話,在對話開始之際,這位同學十分拘謹,不敢對我說實話。我先對她講述了我的經歷,讓她放松下來,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然后我告訴她:“在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沒必要感到羞愧。但是現(xiàn)在同學們的年齡都非常小,未來還存在很大的變數(shù)。你現(xiàn)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你們可以約定考同一所高中,甚至是同一所大學,等你們都成熟之后再來考慮這個問題。”這位學生表示,她會考慮我的意見,努力學習,認真考慮應該如何對待感情問題。
二、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
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是順利開展德育工作的保障。在德育工作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放任學生不管,而是要讓師生遵守德育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德育工作。班主任要與學生一起制定德育制度,保證制度的民主性。首先,班主任要從大局出發(fā),培養(yǎng)初中生的學習習慣,并開展班會,總結每位學生的實行情況。我班在實施德育工作的時候,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比如學生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每個月遲到兩次的學生,老師要給予警告;每一月遲到三次的學生,老師可以處以一定的處罰,比如擦黑板一天或者值日一次;按照遲到情況,予以不同程度的處罰。在每個月的班會中,老師可以占用五分鐘的時間,總結學生的遲到情況,鼓勵嚴格遵守班級紀律的學生,對于嚴重違紀的學生,老師要予以批評。
三、家校結合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長對學生的影響超乎我們的想象?,F(xiàn)在,很多家長忙于工作,只象征性地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忽視他們的生理健康與個性發(fā)展,這就使得很多學生無法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指導家長關愛學生,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外,還要關注學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必要的時候,老師可以請家長到學?;蛘呃蠋熯M行家訪。然而,現(xiàn)在很多初中生都對家訪抱有一定的敵對態(tài)度,他們認為只有有問題的學生才會讓老師家訪。老師要轉變師生的錯誤觀念,在家訪中首先要肯定學生的進步成果,再委婉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很多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比較差或者家庭氛圍不和諧等因素拒絕老師的家訪,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障礙,讓他們正確面對這些問題,幫他們樹立自信心。我班有一位同學,本來十分活潑,熱心幫助同學,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但是有一段時間,他的情緒十分低落,拒絕任何人的接觸,學習成績有所下降。了解之后,得知他的父母發(fā)生了感情問題,經常在家中吵架。于是,我決定對這位同學進行家訪。我告訴他的父母,要盡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盡量讓學生在家中感到舒適、溫暖。我還告訴這位同學,即使父母吵架,他們對孩子的愛也不會發(fā)生任何改變,學生不必感到焦躁、不安等。經過我的長期疏導,這位同學的家長不會再當著學生的吵架,這位同學漸漸變得開朗起來。
四、重視實踐,培養(yǎng)德育習慣
德育光靠理論灌輸是不夠的,通過實踐行動的結合讓學生對德育思想親身體驗,才能夠讓理論認識更加深入。特別是初中學生,實踐能夠增進興趣,在這過程中要注意實踐的發(fā)散面和多樣性。
1.活動競賽,調動實踐積極性
學生的積極性是德育工作開展效果的直接因素,德育實踐的方式雖然很多,但活動競賽無疑是實施最方便,激發(fā)性最高的。班主任在活動計劃和安排方面一定要注意活動內容是否有新意?活動主題是否有深意?比如,學校提倡培養(yǎng)新時代節(jié)約精神,要求以班為單位展開活動。我對班級設計的活動主題是:比比誰是節(jié)約能手,要求學生做好每天的節(jié)約日記,活動結束,評選出“班級節(jié)約能手”。這個讓學生感到新鮮的活動獲得了熱烈的響應。學生記錄和表現(xiàn)了各種節(jié)約事跡,換節(jié)能燈、吃飯不剩飯、隨手關燈等,甚至還有學生自制了過濾器節(jié)約用水。積極的活動實踐讓學生們的節(jié)約品質在活動結束后仍然延續(xù)下來。
2.聯(lián)系社會,加深道德體驗
德育實踐不能只局限于校園,教師對德育意識的深入啟發(fā)還必須通過社會角度的體驗,讓學生認識到更多人的想法,感受到更深層的意義,從而提高社會責任感、完善自我認知,熟悉道德標準。比如,我會在公眾紀念日或是社會活動舉辦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包括學雷鋒紀念日去慰問聾啞學校等特殊群體、國際禁毒日去參觀禁毒知識展覽、清明節(jié)去烈士陵園掃墓等。雖然活動規(guī)模不大,但是卻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到了社會的大熔爐,體驗到了不同人群的苦樂。在實踐中,學生也懂得了作為健全人能夠正常生活學習的幸福;對社會不正之風應該堅決拒絕;還有珍惜生活努力奮斗的愛國主義情懷等。對于學生規(guī)范自我、認識世界、道德覺悟都有很大的啟發(fā)。
總而言之,道德修養(yǎng)是人們生活中必要的行為展現(xiàn),初中學生正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應該提早打下道德修養(yǎng)學習的基礎,讓學生們早日領悟,規(guī)范學生們生活中的日常行為。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與老師對于道德修養(yǎng)學習都非常重視。相信開展道德修養(yǎng)教育能夠提升學生們的道德情操,會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有為青年。
參考文獻:
[1]張毅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華章2014
[2]鐘水浩,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3
[3]李光霞,動之以理,導之以法,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構建[J]高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