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
摘 要 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方式,目標管理受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視。目標管理作為業(yè)已在經(jīng)濟學及經(jīng)濟管理領域被廣泛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企業(yè)管理方法,近年來這種管理模式被引入到了我國高校輔導員專業(yè)發(fā)展的體系中,將輔導員日常龐雜、瑣碎的學生管理工作由總目標逐層細化。本文主要探討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的科學內(nèi)涵,在此基礎之上探討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的主要特征,并針對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工作的構建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目標管理 科學內(nèi)涵 主要特征 工作構建
中圖分類號:G45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07
Abstract As a new management method, the target manage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s a kind of target manage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conomic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 in recent years, this management mode is introduced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system in China, the counselors daily complex, trivial student management by the total target layer thinn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goal of manage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goal of manage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target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target management; scientific connotation; main features; work construction
作為一種運行高效、順暢的經(jīng)濟學界管理體系,目標管理思想已經(jīng)被經(jīng)濟學界及企業(yè)界廣泛采用,并且已經(jīng)在企業(yè)管理領域取得了較為卓著的效能。同樣是對人的管理,近年來我國高校將目標管理體系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來。目標管理方式能夠將事無巨細的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作為客觀考察的對象,使學生管理的工作科學、有效地實現(xiàn)從整體到部分的分級制細化。在了解細化的具體過程之前,了解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的科學內(nèi)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的科學內(nèi)涵
目標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方式已在許多高校受到重視。據(jù)我們最近對中南地區(qū)75所院校的調(diào)查,正在實行目標管理的院校為32所,占42.67%,準備實行目標管理的院校為17所,占22.67%,正在實行和準備實行的院校比例高達65.34%。調(diào)查顯示,在高校目標管理的理論上存在不少誤區(qū),實踐上也存在許多困惑。為了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高校目標管理,本文擬對高校目標管理的內(nèi)涵、特征及實施策略作初步探討。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日益騰飛,目標管理業(yè)已作為經(jīng)濟學研究領域、企業(yè)管理實踐中被廣泛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目標管理方法。由于高效、高產(chǎn)能的管理特點,近年來被引入到了我國高校輔導員專業(yè)發(fā)展的體系中來,通過將輔導員日常龐雜、瑣碎的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的分門別類,將學生管理工作分成由總目標到分目標,進而再次逐漸細化的各層級目標,由高校的學生管理領導到學生處這一學校核心學生管理機構,再到學院學生工作院長、書記,再到學生管理的負責者、工作在學生管理一線的輔導員,最后細化到每一個學生,使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系統(tǒng)性地、按部就班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自主發(fā)展的心理訴求的同時,更好地完成學生管理工作。
2 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的主要特征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目標管理思想,是指高校輔導員依據(jù)黨和國家規(guī)定、學校自身規(guī)定的高校學生管理目標以及一日生活規(guī)范、學院守則,糅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生管理的總體目標,根據(jù)高校所在院系分配,將總目標下化成各個層級的分目標,分解、細化到校內(nèi)的各個學生管理部門以及學生本人,進而形成層次分明、較為完整的目標體系,使學校的學生管理目標、各部門目標、學生本人目標能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夠通過各個級層之間的聯(lián)動,通過對所有部門以及學生個體實現(xiàn)管理的一種方法。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管理由高校的整個學生管理系統(tǒng)以及學生組成,構成人員包括學生管理領導、學生輔導員以及學生本身,多層次、人數(shù)龐大的特點,使得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目標管理系統(tǒng)具備了一定的多元化目標實現(xiàn)性、不同環(huán)境的匹配性、不同條件下的多個體統(tǒng)一性的特點,具有鮮明的主體、客體辯證性。而且輔導員的管理對象是正處于青春期,富有朝氣、熱情而不穩(wěn)定的高校學生,因此高校輔導員的目標管理系統(tǒng)同時具備著全員參與性、整體化一性等特點,要求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保持靈活、多變的特點。
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系統(tǒng)的復雜性、多邊形、求同性的特點,決定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秉持合理的目標制定、有效的目標實施、科學的目標考核以及適時的目標反饋,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整體。
3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體系的建構
3.1 合理的目標制定
目標的制定是整個學生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決定著輔導員實際學生管工作的開展方式、落實情況,以及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因此需要慎重思考。合理的目標制定是高校輔導員在目標管理工作中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高校應該依照自身的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從整體到局部,從整體到個體的管理方案。在考慮實際情況時,應將問題細致化,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輔導員為主導的目標管理思路。例如,在目標制定之時,不僅僅要考慮學校的在校學生數(shù)、實習見習學生數(shù)量,更應考慮學校的招生生源層次、學生的年齡層次、學生的性別比例、學生的文理分科情況、大多數(shù)學生的家庭背景等,都應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系統(tǒng)目標管理體系制定的重要依據(jù)。
目標分解的方式有三種:
一是自上而下分派式,即先由高校最高管理層公布總目標草案,然后將指標依次分派給各單位、部門及個人。若各單位、部門、個人對分派指標無異議,則總目標基礎框架即宣告達成,各部門(各學院)的分目標與個人分目標,也要依照總目標的思路指示,相繼確定。依據(jù)這種先確定總體目標,再制定分目標的方法,制定出來的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體系能達到從下至上的目標統(tǒng)一性,換句話說,處于目標體系中的每一位領導、教師、輔導員、學生都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大家協(xié)同一致地朝這個方向努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自下而上的目標匯總方式,即先由輔導員組織學生,將學生的意見進行匯總,再由學院的學生工作主管院長牽頭,匯總各輔導員收羅的意見,再結合自身學院輔導員、教師的意見,將整個學院的情況匯總成學生管理的分目標草案,由學生處將各學院的分目標草案進行匯總,最終形成總目標草案,再對總目標草案進行酌情修改,最終呈送學校核定,正式定稿。自下而上的目標分解方式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更加細致化,具有啟發(fā)性,通常有利于創(chuàng)造民主的氣氛,能滿足每層級學生干部、學生管理工作者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但目標體系的制定過于繁瑣,不利于宏觀控制。
三是上下溝通協(xié)商式,即先由學校管理層頒布總體方案,經(jīng)與各單位領導磋商并獲得同意后確定草案,然后各單位領導依據(jù)總目標,設定各單位的目標草案,經(jīng)商討并獲得支持達成承諾后定案。最后,各二級單位依據(jù)部門目標,擬定自己的個人目標草案,經(jīng)與單位同仁協(xié)商后定案。合理分解目標一般要經(jīng)過“三上三下”,也就是要綜合運用三種方式,才能形成較為合理的目標體系。
上述的三種目標制定方法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同時也都存在著不同的缺點、執(zhí)行難點。各高校在具體制定工作中,應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3.2 工作中有效的協(xié)商、配合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繁瑣、面面俱到的工作,因此無論多么完善的目標制定,也不可能涵蓋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xiàn)出乎意料的問題,就需要整個學生系統(tǒng)從下到上的及時匯報,以及從上到下的有效協(xié)商、配合。
3.3 多層級的監(jiān)督力度
有效的目標管理是促成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目標管理開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需要全校教職員工參與進來的多層級監(jiān)督管理辦法。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監(jiān)督來源:(1)校領導層面;(2)學生系統(tǒng)本身;(3)學院領導;(4)授課教師;(5)學校工友。
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輔導員的學生管理情況是更加客觀的做法。比如,可以增加授課教師對于輔導員協(xié)助教師維持課堂紀律的考察情況。從授課教師的角度,可以知道哪位輔導員在學生上課期間監(jiān)督情況較為到位,這一點可以側面反映出輔導員的學生工作是否落到了細處、落到了實處。這種第三者的考察角度,是輔導員學生工作的良好觀察,能更加客觀地反映出輔導員的工作效果。
再如,學校維修工友,對整個學校的宿舍損壞程度、教學樓保修情況有整體的了解。雖然說學校硬件設施的損壞在所難免,但是哪一位輔導員所帶的幾個班級,在一整年,乃至于數(shù)年間的硬件設施損壞率可以作為一個說明,學生對學校公物的愛護程度可以側面反映出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進而說明輔導員所負責班級的班風、同學之間的友愛程度。
3.4 獎罰分明的考核制度
考核是考察高校輔導員目標管理工作進展情況的有效檢驗機制。由于高校學生工作是多角度的、涵蓋了學生學習、活動、生活、身體健康等情況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考核過程中,應該摒棄過去那種單一考核執(zhí)行者、單調(diào)考核內(nèi)容的傳統(tǒng)模式,采取多元化的、多角度的考核形式,從輔導員、所帶學生的實際工作、生活中去判斷、考核。傳統(tǒng)的考察內(nèi)容包括輔導員所帶班級的每周教室、宿舍衛(wèi)生的評比情況、學生出早操以及參加勞動周、運動會、各種學校實踐活動、課外活動、評比活動等的綜合情況。
3.5 及時的思考與問題的改進
監(jiān)督、評選以及獎懲并不是目的,也不會是結果,相應問題的解決才是監(jiān)督、評選以及獎罰的最終目的。通過整個目標體系,了解到不足的存在,進而針對問題思考解決方法,或者針對其他人的成績,思考進步的途徑。對于自身真實存在的不足之處,應該及時正視,并勤于思考;對于思考中的迷思應該善于發(fā)問,這樣才能取得進步,達到目標管理模式建立的真正目的。
綜上所述,高校輔導員的目標管理體系是一種人性化、細致化的目標模式。在具體的輔導員工作崗位中,如何將這一目標管理體系落到真處、落到實處,需要廣大輔導員的不斷實踐、摸索,只有在不斷的實踐、摸索過程中積累的,才是真正具有實際意義的真知灼見。
參考文獻
[1] 董澤芳,張繼平.高校目標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實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38,42.
[2] 郭必裕.對高校目標管理中目標的本質探討[J].煤炭高等教育,2004(5).
[3] 李家興.大學治理與高等教育質量[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8(3).
[4] 馮契.哲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417.
[5] 楊歡進.經(jīng)營管理名言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8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