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淵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脾腎氣虛證型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脾腎氣虛證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5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對照組單純采用西醫(yī)療法進行治療,觀察組給予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93%,高于對照組(679%),兩組療效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腎功能相關指標(BUN、Scr、GFR、24h尿量)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脾腎氣虛證型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腎功能及預后。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脾腎氣虛證型;慢性腎小球腎炎
【中圖分類號】R6923+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10-0123-02
Abstract:
Keywords: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臨床常見病,其發(fā)病隱匿性較強,且病情具有進展性,若未能及時進行治療,則易導致病情遷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臨床治療該病主要采用西藥,雖然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整體療效不佳[1]。因此,運用中醫(yī)辨證施治,提高臨床療效,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本研究選取56例脾腎氣虛證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進行研究,觀察中西藥結合療法在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脾腎氣虛證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病例均滿足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2],且符合臨床用藥治療相關指征。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其中,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38~74歲,平均年齡(6285±365)歲,病程3個月至6年,平均病程(235±048)年。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252±371)歲,病程4個月至6年,平均病程(235±048)年。所選病例本人或家屬均知情,并簽署治療同意書。納入標準:病情明確且無明顯診療風險;能夠配合臨床診療工作者;符合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標準者;年齡18~7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或其他全身性嚴重疾??;②具有明顯治療風險及多種原因致治療中斷者;③過敏體質者及無法耐受本研究相關治療者;④合并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類疾病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⑥無陪護家屬或法定監(jiān)護人者。
13治療方法對照組入院后積極對其開展常規(guī)診療,做好抗凝及抗感染治療,進行免疫調節(ji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若患者合并貧血癥狀,則及時進行對癥處理??诜矸滋兀ê颖比f歲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054),前3d給藥劑量為50mg/d,3d后調整劑量為20mg/d。告知患者治療期間注意休息,嚴格控制飲食,若存在嚴重腎衰竭表現(xiàn),則要保證低蛋白飲食。
觀察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其中西醫(yī)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一致,中醫(yī)采用利水益腎湯(我院自擬方劑),方藥:黃芪、益母草各30g,何首烏、枸杞子各20g,山茱萸、白術、丹參、菟絲子、石韋、茯苓各15g,當歸、阿膠各12g,陳皮、甘草各8g。加減:合并水腫、尿少者,加車前子、地龍各10g;尿血者加仙鶴草、白茅根各10g;血脂異常者加適量草決明10g、炒山楂6g。水煎取汁,每日1劑,每劑400mL,分早晚服用。60d為1個療程,兩組均進行為期2個療程的治療。
14評價指標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相關治療標準,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療效判定,完全緩解: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水腫癥狀消退,腎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鏡檢紅細胞消失;基本緩解:臨床癥狀顯著緩解,水腫癥狀明顯改善,腎功能相關指標基本恢復正常,鏡檢紅細胞不超過3個;部分緩解:癥狀與體征好轉,鏡檢紅細胞不超過5個;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標,或臨床癥狀無改善,病情加重。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shù)+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對兩組治療后尿素(BUN)、肌酐(Scr)、腎小球濾過率(GFR)、24h尿量等腎功能指標進行比較。
15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TX-*3]±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9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79%,兩組療效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治療后BUN、Scr、GFR、24h尿量等腎功能相關指標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腎小球腎炎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尿、蛋白尿、水腫等臨床表現(xiàn),同時可引起患者腎功能減退,并最終導致腎衰竭,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中醫(yī)學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歸屬“腰痛”、“水腫”、“尿血”范疇[4],其發(fā)病機制與衛(wèi)外失固、外邪入侵存在密切聯(lián)系,能夠形成瘀血、濕熱等病理性產物。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開展辨證施治,需對其進行分型,其中脾腎氣虛型最為常見,其治療原則為益腎健脾、利水消腫,同時行補氣活血、固本祛邪。
筆者自擬利水益腎湯中大劑量使用黃芪、益母草,可發(fā)揮較強的補氣固表、利尿托毒作用;山茱萸、白術、菟絲子、石韋、枸杞子等能夠發(fā)揮健脾益腎、消腫活血之功效,丹參、茯苓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何首烏補肝腎、強筋骨?,F(xiàn)代藥理學證實,方中黃芪能夠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改善代謝機制,從而抑制炎癥細胞增生[5];丹參則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粘度[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93%)高于對照組(679%),同時治療后BUN、Scr、GFR、24h尿量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時蔡林等[7]通過臨床對照試驗研究證實,中藥方劑治療脾腎氣虛證型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效果達到90%以上,與本研究結果相近,說明中醫(yī)療法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對癥加減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的針對性,保障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蔣松,郭術蓮,晉中恒,等.健脾固腎中藥對脾腎氣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5,07(12):86-88.
[2]鄧躍毅,楊洪濤,孫偉,等.慢性腎臟病主要證型的中醫(yī)辨證與治療[J].中華腎病研究電子雜志,2013,15(05):228-231.
[3]李杰,林洪生.《中藥新藥治療惡性腫瘤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修訂過程及解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6(16):1833-1837.
[4]展俊平,鄭光,姜淼,等.文本挖掘探索慢性腎小球腎炎“證-癥-方-藥”相應規(guī)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23(03):315-320.
[5]張薔,高文遠,滿淑麗.黃芪中有效成分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2,04(21):3203-3207.
[6]馬丙祥,董寵凱.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中國藥房,2014,18(07):663-665.
[7]時蔡林,王國斌.加味二仙湯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06(18):128-129.
(收稿日期:2017-03-22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