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福
[摘要]新課改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以知識作為載體,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發(fā)展,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空間,實施開放式課堂教學,應開放課堂教學形式,開放學習目標,開放評價方式,從而使學生能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開放式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019
開放式課堂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將課堂形式、學習目標和評價方式進行開放,讓學生全面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開放的課堂形式,能夠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空間。
一、開放課堂形式。積極推進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方法應該是多樣化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長時間投入精力去學習,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不僅是形式上的開放,更是一種形散神不散的組織形式,將看似形散的開放式課堂有秩序、有規(guī)律地進行教學,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有效的開放式教學應該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地探究知識,發(fā)揮想象力,并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想上處于一個自由的狀態(tài)。
例如在“函數的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函數實質上就是映射的關系,這樣的講解比較抽象,學生會很難理解函數的含義,同時還會對“映射”這一概念產生疑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函數與日常的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進行探究,討論我們平常會見到的函數的關系,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直觀地明白“函數的含義”,在討論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走路的距離和走路的時間兩者之間就是一個函數關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限于固有的教學方式,還要與實際相聯(lián)系,讓學生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與探究,在討論與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明白其中的含義。
二、開放學習目標。適應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
教師一般都是根據班級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學進度,但是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層次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如果要求所有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都完成同樣的教學目標,這顯然是不可行的,而開放式的教學要求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而且該教學目標還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映進行不斷調整。
例如,在“圖形的相似”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采用兩種或者三種不同的方法證明兩個圖形是相似圖形,這樣成績較好的學生就會利用“邊角邊”“角邊角”“對應邊成比例”三種方法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而對于一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要求他們只要正確地解答習題即可,不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證明,這樣,學生在較小的壓力下,也可以完成學習任務,經過這樣設計開放式的教學目標,成績較差的學生使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提高學生的學習目標。
三、開放評價方式。完善評價機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考試是唯一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標準,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抹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在開放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從而客觀、準確地評價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機制中不僅要有教師對學生成績、在校表現(xiàn)、預習狀況、作業(yè)完成情況等的評價,還要沒有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自己的評價。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勾股定理本身就是一個需要驗證的結論,教學前,教師可布置任務讓學生預習,再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檢測,針對學生的預習結果有側重地進行講解,對所有學生都明白的簡單理論可以略講,節(jié)約時間讓學生在下課前做幾道與勾股定理相關的練習題,練習題應從難到易,教師再根據學生在預習、課上表現(xiàn)、練習題的成績、課后作業(yè)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同時還要學生交上自我評價,讓學生反思自己本節(jié)課值得表揚和值得改進的地方,從而督促學生進行自我反省,經過這兩方面的評價,相信能夠更加客觀、更加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要不斷發(fā)揚學生的個性,崇尚學習的自由,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讓學生在一個更為輕松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能更好地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更好地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和缺點,從而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