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福?郭忠敏
【摘 要】 《光學揭要》是晚清傳教士赫士和中國學者編譯的物理教材,曾在教會學校及中國官辦學堂使用。該書涉及光電統一之前的光學主要內容與光學器具300余種,是最早向中國介紹光的特性和用途的書籍,具有實驗先行、聯系生活等特點。
【關鍵詞】 光學揭要;編譯者;內容;特點
一、《光學揭要》編譯者赫士簡介
赫士1857年11月23日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默瑟縣,自幼喪父,由其母親和姨母撫養(yǎng)成人。1879年就讀于匹茲堡神學院,三年后畢業(yè)得教士畢業(yè)文憑。1882年11月,新婚不久的赫士受美北長老會派遣,到達山東登州,開始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教育和傳教事業(yè)。
赫士是作為大學師資被派到登州文會館協助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工作的。登州文會館是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博士1864年創(chuàng)辦的蒙養(yǎng)學堂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并于1882年被確定為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所基督教大學”。1895年,赫士接替狄考文任文會館監(jiān)督,設立《山東時報》,大有裨益與我國。文會館也為中國現代科技教育培養(yǎng)了早期的師資力量。
1901年初,山東巡撫袁世凱敦請赫士幫他創(chuàng)辦山東大學堂,并出任西學總教習。1903年,赫士因堅持自己的信仰,反對偶像崇拜,離開山東大學堂。之后先后在芝罘、濰陽和青州等地擔任神學教習,期間曾短暫回國。1917年,赫士擔任齊魯大學神學院院長,1919年,赫士帶領18位神學生離開齊魯大學,并在濰縣創(chuàng)建山東神學院,并任院長。1922年,赫士將山東神學院遷移到滕縣北關,始稱華北神學院。1942年3月,赫士夫婦被日軍關押在濰縣集中營,生活非常艱苦,但赫士毅然放棄了國際紅十字會主持下的美日兩國交換俘虜的機會,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年輕人。1944年4月2日,赫士在濰縣集中營去世。集中營被解放以后,赫士夫人返回美國,不久便去世。
二、《光學揭要》內容及其特點
《光學揭要》它所據底本為法國迦諾(Adolphe Ganot,1804—1887)著《初等物理學》(Element de Physique)的英譯本(Elementary Treatise on Physics)第十四版第七章,但中文譯本對原著做了刪減,譯者也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而寫成的。這也使得這本書不但內容詳實、便于教學,還具有了當時其它一些物理學譯作不同的特點。
1、實驗先行、聯系生活
應該說《光學揭要》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驗。無論是學生實驗還是演示實驗,有明確的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的,就有五十多個,而這些實驗之中,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是最為突出的兩個方面?!豆鈱W揭要》開啟了中國光學教育專用實驗儀器的時代,之前的光學教育和研究是沒有專用的實驗室和實驗儀器的,中國人也很少做實驗驗證,更買不到實驗儀器。而幾乎處于同時期的登州文會館,理化實驗室已初具規(guī)模,配置的各種試驗器材達300多種,僅光學實驗儀器就有60多種,是當時我國最好的理化實驗室。美國長老會山東差會在向總部的報告中說,文會館已經擁有“大量物理和化學儀器設備,擁有中國最多和最好的物理和化學儀器設備”。狄考文在給美國杰斐遜學院同學的一封信中也說:“我花了一些時間和精力與金錢制作物理儀器設備。我在這方面有天然的興趣,我認為在中國,自然科學將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們現在擁有與美國普通大學一樣好的儀器設備,比我們畢業(yè)時的杰斐遜學院的兩倍還多;這里的儀器三分之二是我自己花錢制作的?!弊顬樽屓朔Q道的是,實驗室和教材是相配套的,極大地提升了教學質量。專用的實驗儀器,排除了一些因素的干擾,實驗現象非常明顯。如用木圜演示反射定律實驗,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迅速得出反射定律結論,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木圜演示儀在現代中學物理課堂上仍然使用,只是材質不同而已。文會館的狄考文、赫士等人還自己制作一些實驗儀器,并設計實驗,如驗證漫反射實驗,“如圖甲為玻璃杯底襯黑絨置暗室中,乙為射影燈,令燈光射入杯底之黑絨,則室中之暗略如故。若于杯內燃有紙煙,令光射入,則室內較明。蓋煙中之微點有反光之能也?!边@一實驗底本中沒有,應該是師生教學中自創(chuàng)的實驗。
2、光學儀器、種類繁多
書中較為詳盡介紹了各種顯微鏡、望遠鏡、映畫鏡、尼可鏡、投影儀(射影燈)和照相機等實用性很強的光學儀器,其中尼可鏡、虛無筒、光柵為較早介紹。而映畫鏡作為電影最初的原始形式,也較早的出現在《光學揭要》中。孫健三先生曾高度評價《光學揭要》對我國電影事業(yè)的影響和作用,“日語中表示電影的‘映畫這一詞則源于在山東蓬萊的民辦學堂登州文會館和北京的官辦學堂京師同文館,日文中的‘映畫借鑒了這兩所學堂的中文教科書——《格物入門》和《光學揭要》中的稱謂?!薄霸摃鴱摹撗?、‘論光開始,囊括了‘映畫鏡、‘映畫幕、‘射影燈、‘照像器、‘日顯微鏡(運用日光進行顯微放映)、‘電顯微鏡(運用電光源進行顯微放映)、‘X 光成影與放映等教學內容;不僅把‘放映術的學理從長期使用燃燒生光光源進步到電光源時代,并初步構成了‘電影前學領域的學科體系,把我國‘視覺教育的水平,帶入了‘電影前學時代,為‘電影學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出現,在學理、師資、教學器材、教育界及文化界的心理接受層面做了初步準備,也為‘電影和‘光學,在我國高校校園里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理論基礎?!?/p>
三、結語
《光學揭要》還是采用的傳統的口譯、筆述的傳統譯書模式,很多內容專業(yè)性比較強,當時也還沒有規(guī)范的物理術語翻譯標準。對于當時的中學物理教學,其內容太難,對于理工科大學堂教材難度又相對偏低。隨著庚子國變后譯自日本的物理教科書大量涌現,特別是飯盛廷造的《物理學》的出現。這些教科書大多包括力、熱、光、電等內容綜合性更強,術語更為規(guī)范,比較適合當時清廷新制定的學制標準。而且《光學揭要》譯者赫士博士在建立山東大學堂之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督教信仰研究和翻譯著述傳教著作上面。因此該書在1899版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這本開啟中國光學教育實驗大門的著作,是不應該被忽略的。
【參考文獻】
[1] 王元德 劉玉峰.文會館志[M].濰縣廣文學堂印刷所,1913.
[2] 廖一中 羅真榮整理.袁世凱奏議.訂美國人赫士充大學堂總教習片[M].
[3] 赫士口譯,朱葆琛筆述,周文源校閱編譯.光學揭要[M].上海美華書館出版.1898.
[4] 登郡文會館典章[M].上海美華書館,1891.
[5] 孫健三.中國早期電化教育探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06.
【作者簡介】
郭建福,內蒙古師范大學科技史研究院在讀博士,主要從事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和物理學史研究,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第一實驗學校物理教師.
郭忠敏,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第一實驗學校物理教師,研究方向: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