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澤田,彭 洪,周 兵
(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55)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對開胸手術后早期鎮(zhèn)痛的應用效果比較
肖澤田,彭 洪,周 兵
(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55)
目的 對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對開胸手術后早期鎮(zhèn)痛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方法 選擇開胸手術患者60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3組,各20例。L 25組肋間神經應用0.25%的羅哌卡因阻滯,L 75組肋間神經應用0.75%的羅哌卡因阻滯,對照組肋間神經應用0.9%的生理鹽水阻滯。對3組患者術后0 h,6 h,12 h,24 h的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在術后0 h,6 h,12 h,24 h,L 75的VAS評分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L 25組患者在0 h,6 h,12 h VAS評分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術后24 h,L 25組患者的VAS評分與對照組患者并無顯著差別;在術后12 h,24 h,L 75的VAS評分要顯著優(yōu)于L 25組(P<0.05)。結論 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對肋間神經阻滯對開胸手術均具有鎮(zhèn)痛作用,但0.75%的肋間神經阻滯效果更加明顯。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開胸手術
肋間組織神經術常用于胸外傷后疼痛及胸部或上腹部手術后鎮(zhèn)痛[1]。羅哌卡因通過對神經細胞鈉離子通道進行抑制,阻斷神經興奮與傳導。羅哌卡因局部浸潤麻醉能夠滿足開胸手術的需要,但其最佳濃度還需進一步的探討與實驗[2-3]。本文就對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對開胸手術后早期鎮(zhèn)痛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開胸手術患者60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L 25組,L 75組,各20例。對照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齡(45.6±5.3)歲;L 25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齡(44.6± 5.2)歲;L 75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45.9±5.1)歲。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且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 方法 開胸手術關胸前,在手術操作視野下對L 25組、L 75組、對照組患者手術切口,手術切口上方以及手術切口下方的各3肋間肋骨角前,棘突旁約4 cm處分別注射5.0 mL的0.25%的羅哌卡因、0.75%的羅哌卡因、0.9%的生理鹽水進行肋間神經阻滯。
1.3 觀察指標 VAS評分:0分:切口無疼痛感;1~2分切口處略微有疼痛感;3~4分切口處略微疼痛且頻率高;5~7分,疼痛感明顯但可忍受;8~10分疼痛感明顯且不可忍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7.0進行數據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術后各時段的VAS評分比較分析 在術后0 h,6 h,12 h,24 h,L 75的VAS評分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L 25組患者在0 h,6 h,12 h VAS評分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術后24 h L 25組患者的VAS評分與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術后12 h,24 h,L 75的VAS評分要顯著優(yōu)于L 25組(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術后各時段的VAS評分比較分析(x±s)
羅哌卡因由于感覺-運動神經分離,濃度為0.2%對感覺神經阻滯好,但幾乎無運動神經阻滯作用[4]。對運動神經的阻滯作用與藥物濃度有關,開胸手術后,咳嗽排痰等非靜息運動都會引起手術切口的疼痛[5-6],所以探究羅哌卡因不同濃度對神經阻滯的作用效果已經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在本研究中,濃度為0.25%、0.75%的羅哌卡因對肋間神經阻滯效果都要明顯優(yōu)于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間比較分析發(fā)現,在術后24 h,用量為0.75%的羅哌卡因的患者疼痛感要明顯小于用量為0.25%的患者。開胸手術后,疼痛感主要經肋間神經進行傳導,肋間神經阻滯通過抑制炎性介質及致痛物質作用于外周神經末梢所產生的痛覺過敏[7-8]。經過研究發(fā)現0.75%的肋間神經阻滯效果更為明顯,因為肋間神經阻滯阻斷了脊神經根傳入的疼痛信息,而阿片類藥物與阿片受體的結合產生擬下行疼痛調節(jié)作用,這兩種鎮(zhèn)痛方式的結合避免了單一靜脈鎮(zhèn)痛由于由于藥物濃度的不足所導致患者患者疼痛感明顯[9]。而0.75%的羅哌卡因滿足了長時間內維持鎮(zhèn)痛所需的藥物濃度。
總而言之,在開胸手術中,0.75%羅哌卡因的用量能夠盡可能減少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1]張睿,史敏科,王小雨,等.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肋間神經阻滯在開胸手術后早期鎮(zhèn)痛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31(4):323-325.
[2]劉海泉,王增春,王強,等.羅哌卡因浸潤麻醉對脊髓損傷患者術后鎮(zhèn)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3):272-275.
[3]張玲,佘守章,謝曉青.不同濃度右美托咪定對術后羅哌卡因與嗎啡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效應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35(11): 1680-1683.
[4]陳曉輝,廖燕凌,陳彥青.羅哌卡因復合右美托咪定肋間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11):1064-1066.
[5]趙輝,倪春艷,吳沛龍.術中亞甲藍肋間神經阻滯聯(lián)合術后自控鎮(zhèn)痛在胸部手術的鎮(zhèn)痛效果觀察[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4,20(12):925-926.
[6]仲繼紅,胡容,朱學敏,等.開胸手術后患者疼痛的評估及護理干預[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2):189-191.
[7]陳丹慧,曾建華.不同濃度甲磺酸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用于產科術后鎮(zhèn)痛的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1):1054-1056.
[8]倪燕,丁正年,張國樓.復方利多卡因肋間神經阻滯聯(lián)合PCIA用于胸科患者的術后鎮(zhèn)痛[J].江蘇醫(yī)藥,2011,37(6):675-677.
[9]馮建偉,劉金龍,陳新榮,等.兩種不同阿片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肋間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的鎮(zhèn)痛[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8):3121-31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