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梅開
劍川縣第一中學
【摘要】農村地區(qū)的中學生學習英語起步晚,生活中用到英語的機會少,導致了學生對英語缺乏較強的求知欲以及課堂英語交流氛圍不濃而造成的學生英語聽力能力較弱。本文主要針對農村地區(qū)中學生英語聽力現狀提出具體措施。
【關鍵詞】農村地區(qū) 中學生英語 聽力 措施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打著新課改的幌子,“穿新鞋走老路”,被死死套在傳統教學模式的“繭”里,仍舊注重語法結構的講解分析,注重讀寫而忽略聽說。由于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導致了學生寒窗苦讀三五載后仍舊是一個個“聾啞人”。這樣的局面是我們教育者的悲哀,應該引起我們中學英語教師的重視和深思。作為一個長在農村,離開農村到發(fā)達地區(qū)接受大學高等教育,如今又回到農村擔任高中英語教學工作的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農村中學生與城市學生在英語綜合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尤其是聽力方面的差距則顯得尤為突出。所以如何培養(yǎng)學生通過聽力來提取信息,并實現信息在自己頭腦中的重建,從而有效地促進交流并能綜合運用語言是每一位英語教師值得認真研究,深思和實踐的課題。在此,談談我對新課標要求下的英語教學的理解以及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具體措施。
一、農村中學生英語聽力的現狀
1.缺乏語言環(huán)境,受母語干擾。我執(zhí)教的學生大部分是白族,她們的第一語言是白語,只是在上課時間才接觸漢語和英語,常受母語干擾,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因而影響了反應速度、理解程度和記憶效果。
2.語音的辨別能力低。受母語,教師語音條件,自身語音缺陷或個人發(fā)音習慣的影響,在聽的過程中,往往分辨不出聽到的是哪個詞或者分不清詞與詞的界線。除此之外,不能掌握詞在句中朗讀時的弱讀、重讀、連讀、語氣的變化、語調的升降導致語音的發(fā)音變化,英美發(fā)音的不同以及讀音相近的詞的發(fā)音區(qū)別,在聽的過程中,也往往會誤聽為其它詞而做出錯誤判斷,造成理解上的錯誤。
3.不善于借助語境判斷詞義。許多單詞有多種釋義,而不同的詞義取決于該詞的不同語境。對于一個詞詞義的確切判斷應根據上下文來決定,而學生往往只根據自己所熟悉的詞義便“聽詞生義”誤下結論。
4.沒有養(yǎng)成科學有效的聽的技巧。不善于抓關鍵詞語,把過多精力浪費在沒有聽懂的內容上,或者是在間隙時間不能確定選擇時,不能做到果斷答題,沒來得及瀏覽下一個聽力內容就倉促進入。
二、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具體措施
1.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語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的影響。心理學認為:“遷移是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學習者的母語的使用習慣會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并對其起到積極促進或消極干擾的作用。我們可以鼓勵并引導學生找出母語與第二語言之間的相似與不同之處來對比記憶。另外,教師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英語原版電影、電視,同時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原版小說、文章,接觸真正的英美文化及其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英語思維習慣。教師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氛圍,增加學生的聽說機會。農村中學生對英語比較陌生,他們聽得少說得少,但教師不能誤以為學生聽不懂外語,而漢語不離口,而是要充分運用學生基本熟悉的英語,并配合適當的直觀教具(如實物、卡片、掛圖等)和恰當的體態(tài)語言(即手勢、表情等)進行演示教學,學生既聽得專心,又興趣盎然,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聽的能力。
2.發(fā)音是英語大廈的基石。我們目前使用的教材里既含有英式英語也有美式英語,面對音標體系的混亂,英語學習者更加迷茫和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要幫忙學生找到適合學發(fā)音的材料,列出英式音標,美式音標與國際音標之間的對照表,教授給學生發(fā)音知識,技巧與方法,然后播放錄音讓學生反復模仿,同時也可以為每個發(fā)音配置相應的單詞,句子和對話,以達到練就地道的口語和語感的目的。
3.面對學生詞義語境判斷差這一問題,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和監(jiān)督學生擴大詞匯量,另一方面在平時教學時就應該注意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猜詞能力。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和積累,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據讀音規(guī)則來識記,那么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單詞拼寫與發(fā)音的關系,找出規(guī)則,并積累一些一詞多義或同音異義的單詞,廣泛涉獵各類體裁及各種題材的文章,積累各個領域的詞匯。
4.聽力測試的特點是“稍縱即逝”,因此,學生除了努力學習英語知識外,掌握科學的聽力技巧,培養(yǎng)正確的聽音習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把握時間,每篇聽力之前都會有兩到三分鐘的讀題時間,千萬別浪費這寶貴的時間,要在這段時間內把答題要求弄清,同時迅速的瀏覽選項,捕捉重要信息,預測可能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就可以使聽有針對性。
三、結論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且是教育領域一次深層次的徹底革命。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聽、多講,激發(fā)他們聽的興趣,加強學生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指導學生正確有效的聽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
參考文獻:
[1]劉建華.中學英語創(chuàng)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