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
(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沁陽 454550)
PCT水平檢測聯(lián)合細菌培養(yǎng)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
李姝
(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沁陽 454550)
目的:分析血清前降鈣素原(PCT)水平檢測聯(lián)合細菌培養(yǎng)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按臨床診斷分為細菌感染組42例和非細菌感染組42例,并選取體檢健康者42例為對照組。采用免疫發(fā)光法測定PCT水平,并行痰細菌培養(yǎng),對比三組的血清PCT水平和陽性率,并統(tǒng)計細菌感染組的細菌培養(yǎng)檢出率與菌株分布情況。結果:治療前,細菌感染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的細菌培養(yǎng)結果呈陽性者20例,檢出率為47.62%,銅綠假單胞菌占35.00%,肺炎克雷白桿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占20.00%,金黃色葡萄球菌占10.00%,陰溝腸桿菌、大腸桿菌和肺炎鏈球菌各占5.00%。結論:采用血清PCT水平檢測聯(lián)合細菌培養(yǎng)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診斷,可提高診斷速度和準確度,確定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指導準確治療。
下呼吸道感染;PCT;細菌培養(yǎng);診斷準確率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常見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據(jù)統(tǒng)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成年患者病死率高達3%~5%[1]。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擴張等,其防治應嚴格遵循提前預防、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的原則,而準確診斷是保證有效治療的前提。細菌培養(yǎng)是診斷下呼吸道感染的金標準,但耗時較長。而PCT是診斷細菌炎性感染的新型指標,診斷速度較快,且可監(jiān)控炎癥活動。本研究選取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按臨床診斷分為細菌感染組和非細菌感染組,并設置對照組,分析了血清PCT水平檢測聯(lián)合細菌培養(yǎng)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按臨床診斷分為細菌感染組42例和非細菌感染組42例,并選取體檢健康者42例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7.42±9.38)歲;細菌感染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38.14±9.62)歲;非細菌感染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38.78±9.96)歲。排除外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嚴重感染性疾病者。三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1)PCT測定:分別于治療前抽取三組的靜脈血3 ml,離心取血清(3 000 r/min,5 min),采用免疫發(fā)光法測定三組的PCT水平。(2)細菌培養(yǎng):所有患者均用溫開水漱口,留取早晨痰液行細菌培養(yǎng)。
1.3 觀察指標(1)統(tǒng)計對比三組的血清PCT水平和陽性率,PCT>0.5 ng/ml為陽性;(2)統(tǒng)計細菌感染組的細菌培養(yǎng)檢出率與菌株分布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的血清PCT水平和陽性率比較細菌感染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細菌感染組的陽性率為90.48%,高于非細菌感染組的19.05%和對照組的2.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血清PCT水平和陽性率比較(±s)
表1 三組血清PCT水平和陽性率比較(±s)
2.2 細菌感染組的細菌培養(yǎng)檢出率和菌株分布情況細菌感染組細菌培養(yǎng)結果呈陽性者20例,檢出率為47.62%,銅綠假單胞菌占35.00%,肺炎克雷白桿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占20.00%,金黃色葡萄球菌占10.00%,陰溝腸桿菌、大腸桿菌和肺炎鏈球菌各占5.00%。見表2。
表2 細菌感染組細菌培養(yǎng)菌株分布情況
90%的下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臨床診斷以疾病體征、誘因、癥狀、痰細菌培養(yǎng)、白細胞計數(shù)與分類和胸部X線檢查為主[2]。但不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體征及癥狀相互間較為相似,難以憑此鑒別疾病病因,故須借助其他手段進行診斷。研究發(fā)現(xiàn),白細胞數(shù)升高受多種因素影響,其準確性較低[3]。近年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數(shù)量增加,準確的診斷有利于患者得到正確治療,避免濫用抗生素,所以,尋找一種能快速、準確診斷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的方法對患者的治療有積極意義。
PCT是一種甲狀腺細胞合成的無激素活性蛋白,在正常人體內(nèi)含量較低,不易被檢出。但當人體發(fā)生真菌、嚴重細菌、寄生蟲感染及膿毒癥時,機體炎癥反應活躍,微生物感染促使CALC-1基因表達,PCT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合成并被釋放,PCT含量越高,機體炎癥反應越強烈。研究表明,PCT的增高與細菌內(nèi)毒素、白介素-26和腫瘤壞死因子等多種炎性因子有關[4]。PCT逐漸被作為診斷細菌炎性感染的血清學標志。段秀群等[5]研究發(fā)現(xiàn),PCT水平檢測可有效鑒別下呼吸道感染是否為細菌感染,判定感染嚴重程度,指導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濫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細菌感染組的血清PCT水平及陽性率均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提示血清PCT水平檢測可有效鑒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是否為細菌感染。痰細菌培養(yǎng)是診斷下呼吸道感染的金標準,能有效鑒別菌種,確定病原,檢出率較高,但花費時間較長,需3~7 d才能得出結果,影響疾病的早期治療。因此,可先進行PCT水平檢測,若患者為細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則進行細菌培養(yǎng),準確鑒別細菌感染病原,針對性使用抗生素,從而提高治療有效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感染組細菌培養(yǎng)結果呈陽性者20例,檢出率為47.62%,銅綠假單胞菌占35.00%,提示細菌培養(yǎng)可檢出病原菌的確切分布,有利于選取合適的抗生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綜上所述,采用血清PCT水平檢測聯(lián)合細菌培養(yǎng)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診斷,可提高診斷速度和準確度,確定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指導準確治療。
[1]謝明英,申建維,劉顯暢.血清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診斷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 (24):6045-6046
[2]楊春華,遲永生,沈志鴻,等.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測定對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3):679-681
[3]李雪峰,王厚照,謝則金,等.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10):1044-1045
[4]陳嘉利.降鈣素原聯(lián)合病原體檢測在下呼吸道感染診斷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23):126-128
[5]段秀群,尹良瓊,龔國富.血清PCT檢測在下呼吸道感染診治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6,31(5):379-382
R446.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59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