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莉, 劉玉華, 徐 琴
(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yī)院 內(nèi)分泌科, 湖北 荊州, 434100)
綜合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分析
趙世莉, 劉玉華, 徐 琴
(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yī)院 內(nèi)分泌科, 湖北 荊州, 434100)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設(shè)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另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1例2型糖尿病患者設(shè)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糖尿病各項檢測指標、依從性、對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的掌握程度、生活質(zhì)量。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組干預 1年后各項指標、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觀察組干預后各項指標和生活質(zhì)量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認知度有重要作用,可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進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綜合護理干預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終身性慢性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1]。糖尿病的發(fā)生由環(huán)境、遺傳等多種因素造成,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產(chǎn)生抵抗,導致體內(nèi)血糖、脂肪、蛋白質(zhì)等代謝異常,從而產(chǎn)生持續(xù)性高血糖,進而對多種組織和器官產(chǎn)生危害,導致病變和衰竭,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2-3]。臨床上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有使用降糖藥物和胰島素的藥物治療、運動治療、飲食控制等,但由于糖尿病的病程長且患者需進行長期自主治療,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可使血糖控制不當,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因此,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提高糖尿病患者依從性以及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4-5]。本研究將綜合性護理干預應(yīng)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3例、女43例,年齡38~78歲,平均(61.9±4.36)歲,病程1~11年,平均(6.7±1.8)年。入選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和分類標準[6], 均為2型糖尿病,且能配合治療和血糖監(jiān)測,符合下述條件之一者可診斷為糖尿病: ① 空腹血糖(FBG)≥7.0 mmol/L; ② 糖耐量試驗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 ③ 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排除標準: ① 有智力或語言障礙、精神異常、意識模糊的患者; ②有嚴重急性并發(fā)癥或軀體性疾病的患者; ③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④ 有其他原因所致高血糖的患者; ⑤ 具有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其他嚴重急慢性疾病的患者。將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5例患者設(shè)為對照組,男44例、女21例,年齡38~75歲,平均(61.3±6.42)歲,病程1~9年,平均(6.3±2.4)年; 將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1例患者設(shè)為觀察組,男49例、女22例,年齡42~78歲,平均(62.7±8.14)歲,病程1~11年,平均(6.8±2.2)年。2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史及合并疾病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且所有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綜合治療和基礎(chǔ)護理干預,給予用藥指導和生活指導。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① 建立健康檔案: 成立由專業(yè)責任護士組成的干預小組,負責患者的健康管理,每個月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了解并記錄患者的依從情況,并給予患者個體化指導和針對性幫助。② 健康知識教育: 基于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采用舉辦講座講解、觀看圖片和錄像、書面閱讀、一對一講解等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定期的宣傳教育。教育內(nèi)容包括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發(fā)病原因和機制、特征、危害、防治方法和治療方案、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yīng)、糖尿病并發(fā)癥的臨床表現(xiàn)和誘因、血糖監(jiān)控方法等,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與了解,提高其自主治療和保健意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③ 心理干預: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難以治愈,由于長期治療的心理壓力和經(jīng)濟壓力,患者易產(chǎn)生抑郁和焦慮心理,且糖尿病臨床癥狀多,易反復,患者極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常不能積極配合治療,依從性較差。干預小組的護理人員應(yīng)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密切關(guān)注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征,并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疏導,引導患者接受現(xiàn)狀,用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病情,配合治療。告知患者情緒對病情的影響,鼓勵患者保持平靜,減輕心理負擔,指導患者調(diào)節(jié)情緒,樹立治療信心。囑患者家屬多關(guān)心患者情緒,進行適當疏導,讓患者培養(yǎng)適宜的愛好,放松心情,另外還可組織病友會促進患者間的經(jīng)驗交流與學習。④ 飲食指導: 基于患者的身高、體質(zhì)量、年齡和勞動強度,結(jié)合病情,幫助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飲食計劃。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chǔ)措施和關(guān)鍵步驟,飲食原則主要有營養(yǎng)均衡搭配,保證攝入足量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等,宜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禁甜食,控制熱量,維持體質(zhì)量在理想體質(zhì)量。結(jié)合患者的飲食習慣,指導并幫助患者制訂針對性食譜,講解糖尿病常見的飲食誤區(qū),監(jiān)督患者配合執(zhí)行,自我監(jiān)控。囑患者家屬配合執(zhí)行飲食方案,監(jiān)督患者合理飲食。⑤ 運動干預: 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方法,適當運動可促進糖代謝和脂肪代謝,對控制血糖有積極作用。針對患者的病情、體質(zhì)、勞動強度,幫助制定適宜、適量的運動計劃,告知患者適當運動對于治療的積極作用以及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原則。維持固定運動量,不宜太過勞累,首選運動方式為慢跑和步行,另外還有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太極拳等,可交替進行,以提高患者積極性。此外,可適當增加飲食攝入,在餐后2 h左右運動,以避免低血糖的產(chǎn)生。避免在傍晚或夜間進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tài),按時作息,提醒患者的家屬和朋友予以監(jiān)督。⑥ 用藥指導: 口服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藥物治療的主要方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所服藥物的主要功效和作用機制,告知藥物不良反應(yīng)和藥物相互作用,指導患者定時、定量服藥,不隨意增減用量,不隨意停止用藥,如有不適癥狀及時告知醫(yī)生,對癥處理。監(jiān)測患者用藥后血糖變化,以及時調(diào)整藥物類別和用量,達到最佳效果。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時,護理人員應(yīng)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和注射過程中應(yīng)注意的細節(jié),包括注射劑量、注射部位的選擇、注射時間、胰島素保存方法、注射器和皮膚的消毒等,并進行不良反應(yīng)監(jiān)測。⑦ 血糖監(jiān)測指導和低血糖教育: 指導患者掌握血糖儀檢測血糖的方法,定期監(jiān)測血糖并做好記錄,記錄內(nèi)容包括血糖、測量時間、體質(zhì)量、飲食情況等。低血糖表現(xiàn)包括頭暈心悸、饑餓感、乏力、惡心、手足震顫、暈倒等,發(fā)生時可飲用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注射液。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1年后的糖尿病相關(guān)觀察指標、依從性、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程度、生活質(zhì)量進行測評。① 糖尿病相關(guān)觀察指標: 包括干預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② 依從性: 定期對患者進行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是否遵醫(yī)囑服藥、是否合理飲食、是否堅持適量運動、是否監(jiān)測血糖、是否定期復查。③ 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程度: 包括患者了解糖尿病健康飲食知識、合理運動的意義、糖尿病常見癥狀、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④ 生活質(zhì)量評分: 采用36項簡式健康狀況調(diào)查表(SF-36)[7]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相關(guān)指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FBG、2hPG 和HbA1c水平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P<0.05), 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相關(guān)觀察指標對比
與干預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 2組干預后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遵囑服藥、合理飲食、適量運動、血糖監(jiān)測及定期復查的依從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2.3 2組干預后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程度的
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對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2 2組干預后依從性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3 2組干預后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程度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4 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前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27.6(4.7)分,干預后為(55.3(6.2)分; 對照組干預前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26.8(5.8)分,干預后為(32.9(7.2)分。2組患者干預前生活質(zhì)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型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需接受長期治療[8]。2型糖尿病的患病與環(huán)境及遺傳因素相關(guān),患者的生活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心理狀態(tài)、對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治療依從性均會直接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由于生活環(huán)境、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經(jīng)濟條件的差異,不同患者對2型糖尿病的重視程度也不同,有些患者出院后不能保持合理科學的生活方式,容易使病情加重和反復,甚至引起并發(fā)癥。為了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減少并發(fā)癥,改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有必要對患者實施長期的個性化的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健康知識教育、心理干預、飲食指導、運動干預、用藥指導等[9-12]。心理干預可調(diào)整患者的心理適應(yīng)性,減輕其消極情緒,幫助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接受治療; 飲食指導能幫助患者進行飲食控制,從而有效控制體質(zhì)量,使胰島素的靶組織敏感性提高,緩解胰島負擔,發(fā)揮控制血糖、預防并發(fā)癥的作用; 運動干預的目的是促進患者進行適量運動,提高機體酶活性和代謝能力,減少脂肪,降低血脂,預防肥胖[13-14]。
本研究干預小組成員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定期隨訪,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身體狀態(tài),鼓勵患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糖尿病,配合治療,提高依從性,達到了長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療效果,延長壽命的目的。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對于加強患者遵醫(yī)行為有良好作用。另外,觀察組的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掌握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而患者對相關(guān)知識掌握越多,自主治療和保健意識就越強,有利于病情的控制。2組患者干預1年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P<0.05), 且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治療效果更加明顯。FBG、2hPG、HbA1c不僅是診斷糖尿病的參考指標,而且是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檢測指標,可反映血糖控制情況和說明治療效果[15-16]。本研究中, 2組患者干預1年后的各項血糖監(jiān)測指標水平均顯著改善(P<0.05), 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P<0.05)。
綜上所述,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減少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Browning C, Chapman A, Hui Y, et al.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the Happy Life Club, a pragmatic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using health coaches[J]. Bmj Open, 2016, 6(3): 1-16.
[2] 劉曉偉. 氯沙坦鉀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治療2型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組織中TGF-β1、CD68和MCP-1表達的影響[J]. 貴州醫(yī)藥, 2016, 40(7): 689-691.
[3] Hara Y, Hisatomi M, Ito H, et al. Effects of gender, age, family support, and treatment on perceived stress and coping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Biopsychosoc Med, 2014, 8(12): 16-19.
[4] 姚蕾. 楊蓉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yīng)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6): 61-63.
[5] 劉曉寧, 仝超, 孔德明, 等. 椎間孔鏡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shù)治療糖尿病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J]. 外科研究與新技術(shù), 2015, 4(3): 169-171.
[6]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2, 20(1): 1227-1245.
[7] 李魯, 王紅妹, 沈毅. SF-36健康調(diào)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2, 36(2): 109-113.
[8] Shi Z.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362(25): 1090-101.
[9] 徐靈燕, 李麗芬, 杜蓉冰.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 中醫(yī)藥管理雜志, 2016, 25(12): 123-125.
[10] Faria H T, Santos M A, Arrelias C C, et al. Adherence to diabetesmellitus treatments in family health strategy units [J]. Rev EscEnferm USP, 2014, 48(2): 257-263.
[11] 秦儉. 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62例療效觀察[J]. 貴州醫(yī)藥, 2013, 37(1): 46-47.
[12] Altun I, Demirhan Y, Erkek Y,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ofperson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Popul Health Manag, 2014, 5(22): 764-767.
[13] 張海華, 周冬蘭, 周澤虹.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觀察和護理進展[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4): 45-47.
[14] 楊斌, 王志忠, 王晶, 等. 社區(qū)2型糖尿病長期路徑化干預管理模式的研究[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4, 28(11): 1104-1106.
[15] 畢華, 邵俊偉. 2型糖尿病外科治療的圍手術(shù)期規(guī)范化管理[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6, 30(4): 290-292.
[16] 于萍. 家庭訪視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與疾病控制的影響[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4, 28(11): 1107-1108.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ZHAO Shili, LIU Yuhua, XU Qin
(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JingzhouCentralHospital,Jingzhou,Hubei, 434100)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6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71 patient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5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compliance, mastery degree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both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one year of interventio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in life quality and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intervention before(P<0.05),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e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self-management and disease cognition level, improve blood glucose,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ype 2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2016-10-06
R 473.5
A
1672-2353(2017)04-060-04
10.7619/jcmp.201704019